趣頭條上市 不靠內容靠“傳銷”的商業能

趣頭條於北京時間9月14日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每股7美元發行1200萬股美國存託憑證,籌資8400萬美元,開盤價9.1美元。
之後在幾個小時內,趣頭條股價經歷速暴漲暴跌,5次觸發熔斷機制。最終首日報收15.97美元,市值達到45.9億美元。
趣頭條於2016年6月正式上線,截至今年8月,APP的累計裝機量達到1.81億,月活使用者為6220萬,僅次於今日頭條。
根據招股書顯示,趣頭條2016年營收5795萬元,2017年營收5.17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7.178億元人民幣。但總體上趣頭條仍處於虧損狀態,其中2016年淨虧損1090萬元人民幣,2017年淨虧損9480萬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淨虧損擴大到5.144億元人民幣。
儘管市場似乎很看好趣頭條,但業界對其的質疑也普遍存在,筆者認為按照趣頭條目前的玩法,並不能保證其長久運營的局面。
趣頭條
首先是在內容方面,作為內容聚合平臺,趣頭條提供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閱讀體驗也比較差,標題黨、低俗內容充斥平臺,以此種內容吸引眼球能夠留存多少使用者是個問題,另一方面也在挑戰國家的淨網政策。
其次是營收模式前景不明朗,根據招股書顯示,趣頭條的廣告收入佔總營收的93%,其中百度的貢獻高達75.8%。可以說趣頭條的營收不僅模式單一,甚至連來源也極其單一,對百度的依賴極大。這作為一個上市公司是很危險的情況。
再次是趣頭條的獲客模式存在變數。趣頭條一直自我標榜的特色就是獲客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用錢“收買”使用者的行為:如註冊、閱讀、簽到、評論、分享等就能獲得金幣,“收徒”即邀請朋友註冊也能獲得金幣,甚至能夠從從徒弟收徒弟的獎勵中獲得提成,而金幣可以兌換人民幣。
一方面,這種獲客方式極其燒錢,從資料來看,買使用者和留住使用者的錢大大超過其營收,淨虧損到了5.144億元基本就是這麼來的,而且目前看來很難止住。因為留存使用者就是為了賺錢來的,一旦停止補貼,就憑趣頭條的內容質量,使用者基本就會一鬨而散。
另一方面,這種獲客方式可能面臨法律風險,一來是其形式很像傳銷,二來是這種涉及兌換人民幣的行為存在法律障礙,說叫停就會被叫停。
最後,趣頭條尚未獲得《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和《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簡單來說就是並不具備網路新聞傳播的資質,被監管部門關停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在筆者看來,趣頭條的火是虛火,一時看上去很風光,但下面的問題很多,而且都是些致命的問題。從大的角度來看,“打鐵還需自身硬”,用這種玩遊戲的方式來經營公司和主要業務過於兒戲,沒有真正的硬實力是很難站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