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氏途說:創業的百分之一哲學
我認識很多創業的朋友。每個創業者都有不同的性格和思考,但走上創業道路的人,大多都充滿激情,總覺得自己的專案,有顛覆傳統幹革命的潛力,也時常夢想自己會成為下一個馬雲、馬化騰。他們會經常用馬雲傳說中的那句話激勵自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也許是我走上創業的道路比較晚,所以一路走來比較謹慎,在過去的十年創業生涯裡,我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馬雲、馬化騰,儘管不少認識的朋友開玩笑,說我長的有點像馬化騰。因為我大致算過,即便是馬雲、馬化騰,他們有今天的成就,放眼世界,不是“萬分之一”的概率,而是差不多“十億分之一”的概率,而且,他們從艱苦創業算起,至今也已經用了20多年的時間了。
“創業艱難百戰多”,我們往往羨慕他們現在神話般的成功故事,而忽略了他們過程的打拼煎熬和時代賦予的機遇。
圖:速途網路鄭州分公司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開始速途的時候,甚至一直到如今,我和我們的團隊信奉的是“百分之一哲學”:創業伊始,先不要想成為什麼什麼公司,而是沿著團隊的能力和稟賦,向市場和客戶學習,爭取先成為創業公司裡的百分之一,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向前走。
具體說來,創業的第一個百分之一就是“活下來”。有統計說,創業頭三年的企業死亡率是最高的,尤其是第三年。創業伊始,往往團隊都有心理準備和資金的準備,有行業經驗的創業者,往往還可以吃吃老本,做做“殺熟”的生意。但如果不能在兩三年內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不能形成可驗證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接受的產品服務能力,創業就可能難以為繼。
實際上,各行各業的創業者,大都是沒能跨越第一個百分之一,而退出創業的。速途的頭三年,我經常跟大家說,我們要努力拳打腳踢掙錢養活自己,把活下來作為第一目標。一個熟悉速途的前輩評價我們團隊的一個特點就是“生存能力非常強”,我想這跟我們創業初期練就的生存意識有關。
圖:速途網路董事長範鋒在“第六屆中國創業者大會”分享創業經驗
“活下來”之後,才能想象下一個百分之一。第二個百分之一階段,就得要考慮規模化和規範化,我們在年收入跨越千萬之後,基本保證了生存,也很明顯的看到了當時的天花板,於是開始嘗試探索新的機會,2012年8月份,微信推出了公眾號平臺,PC網站的天花板焦慮和微信的快速崛起,讓我們下決心轉型新媒體,投入重兵做微信公眾號,在以後的幾年裡,我們積累幾千萬的微信訂閱使用者,幸運的成為了國內最早享受到微信自媒體紅利的公司之一,並結合前期的內容營銷服務,打造了內容營銷+新媒體的閉環模式,年收入跨越了億元階段,公司也兩次融資,並於兩年前在新三板掛牌,成為了一家規範的公眾公司。
圖:速途網路2016年新三板掛牌留念
前段時間,和北大縱橫的創始人王璞先生聊天,他也提到類似的提法,說中國的A股上市企業,差不多才3000多家;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也就10000家出頭,能走到這一步的,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差不多得是萬分之一了。跨越兩個百分之一,差不多已是萬分之一了嘛。
當然,即便上市,也不是公司創業的終點。雄關漫道真如鐵,我經常想,創業做企業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只能學會享受這個過程,努力讓企業不斷髮展和創新,去迎接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希望在未來,速途網路能在下一個十年征途裡,做時間的朋友,早日實現下一個百分之一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