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帥”鴻海步入轉型深水區
7月4日晚間,鴻海釋出公告稱,董事長劉揚偉兼任總經理。此前,鴻海於6月21日舉行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新任董事會推舉劉揚偉擔任鴻海新任董事長,鴻海子公司工業富聯的副董事長李傑為鴻海新任副董事長,兩人已於7月1日就任。劉揚偉的上任也標誌著鴻海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從鴻海此前釋出的公告來看,劉揚偉此前任郭臺銘的特別助理,同時也是鴻海半導體次集團總經理、夏普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半導體次集團是鴻海集團近兩年新設立的子公司,計劃在珠海建設晶片工廠。
業內普遍認為,郭臺銘選擇劉揚偉接任董事長,是希望他能帶領鴻海從原本的電子組裝代工,走向半導體的新時代,如今劉揚偉履新後,鴻海如何佈局半導體,也成為外界持續關注的重點。就此問題,富士康內地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因為新一任董事會7月1日剛正式接任,公司相關策略方向將在近期的媒體會上進行解答。
將代工做到極致,鴻海集團在全球恐怕也是數一數二。從1974年的一家塑料小廠,到2019年市值達1.06萬億元新臺幣(約合2348億元人民幣)的科技代工巨頭,“中年不惑”的鴻海也正站在激烈變革的門檻上。根據日前報道,鴻海6月營收3965.37億元新臺幣,同比增長1.71%,環比增長3.2%。今年前6個月營收累計為2.216兆元新臺幣,同比增長5.14%。但隨著人力成本升高等因素的不斷施壓,過低的利潤率也一直是鴻海的心病。
由於代工行業的兩大行業桎梏:代工技術含量低以及代工幾乎無利潤,從2002年開始,鴻海一直謀求業務轉型,包括鴻海聯合IBM進軍環保和雲端計算,進入醫療市場、收購夏普面板、進軍儲存晶片市場等一系列動作。隨著智慧手機市場增速不斷下滑,鴻海的主營業務手機代工不斷承壓,鴻海也已經在工業網際網路、5G通訊、智慧家居、智慧汽車等領域佈局。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表示,隨著鴻海規模的不斷擴大,單一的代工已經不能支撐鴻海的發展;其次,面對激烈競爭的鴻海,依舊處於製造業產業價值鏈條的末端,如果單依靠自身的力量,向產業價值鏈上游延伸,也並不是很容易。
為了進軍上游半導體業務,鴻海此前動作頻頻,並通過不斷的併購來彌補自身的短板。2016年,鴻海旗下鴻騰精密收購安華高旗下光纖模組相關事業後,已對訊芯擴大釋出100G光收發模組SiP封測代工訂單,並以此帶動訊芯2018年業績大幅增長。2019年,訊芯更是進一步爭取3D感測元件、光纖及光收發模組以及5G相關的SiP模組的訂購單,業績再度衝高。
此外,2017年3月,郭臺銘明確表態正在競購日本東芝的半導體儲存業務,目的是應對人工智慧等不斷髮展而出現增長的資料中更新需求。如果此次交易能最終達成,鴻海科技將擁有夏普和東芝兩大品牌,而且打通了產業鏈的上下游,獲得利潤將是過去鴻海科技代工時代的數倍。更重要的是,鴻海科技也將擁有與蘋果公司更多的對話籌碼。
“劉揚偉接任的鴻海,並非是一個能夠無為而治的大公司,相反,鴻海正處於各方面激烈變化的節點上。而隨著其主要客戶蘋果公司所在的智慧手機行業整體表現乏力,鴻海也將進入一個轉型的關鍵期。但是不可否認,鴻海科技未來的升級轉型路並不會平坦。”洪仕斌說。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