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123狂歡節3天成交4.35億,凸顯優質內容紅利
這是一場屬於內容消費的全民狂歡。
憑藉高達4.35億的內容消費總額,2018喜馬拉雅“123狂歡節”成功實現了對第二屆近2.2倍的超越。細心觀察下,今年的狂歡節又有微妙的變化,從聚焦知識付費的“知識狂歡節”拓展到以內容型消費為核心的全民“狂歡節”。
背靠強大的內容優勢,在今年“123狂歡節”的玩法上,喜馬拉雅推出了“打卡免單”限時搶購會員和專輯、“VIP會員買1得2”購買喜馬拉雅會員贈送騰訊視訊會員、“5折有聲書”、特色主題館等諸多體驗極強的環節,吸引了共計超過2135萬用戶參與了這場思想文化的盛宴,總播放時長達1.3億小時。其中,廣東、北京、上海位列使用者分佈前三大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延續去年的行業影響力,今年的“123狂歡節”同樣帶動了蜻蜓fm、得到、壹心理、京東、校長邦口袋大學等多家內容付費類平臺的參與。從這個角度看,“123狂歡節”已經成為內容付費行業當之無愧的“雙十一”。
喊養生的90後不再為焦慮買單,熱衷於多元化和專業化內容
伴隨著整個內容付費產業的成熟,以及需求端和供給端雙方升級與變化,那些立下養生flag,有著永遠清空不完購物車的90後對內容消費同樣是停不下來的買買買,只是解決焦慮不再是他們選擇內容產品的唯一標準。
據喜馬拉雅資料統計,相比00後在好好學習,70後在回味歷史,80後在努力修煉情商,90後則更偏愛聽有聲書,他們在今年“123狂歡節”的參與使用者中佔比已超7成,付費佔比相較2017年增加了6.3倍。可見對90後而言,付費聽書、為喜愛的內容付費訂閱課程,正在逐漸變成和泡著枸杞養生茶一樣習以為常。他們對內容付費需求正在從消弭焦慮轉向為興趣培養,內容範圍從知識“輕學習”擴大到更多品類,朝著多元化垂直化發展。
在此次“123狂歡節”公佈的暢銷總榜中,來自友鄰優課名師團隊歷時三年打造的《友鄰優課:英語蛻變計劃》位列榜首,《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位列暢銷榜第二,播放總量接近5500萬,成為名副其實的年度內容消費爆款產品。一直備受熱捧的王東嶽、陳果、謝濤、等多位大師級的課程,均在今年的“123狂歡節”期間集體重新整理了銷售新高。這些名家大師課憑藉在內容上的專業度和有趣展現形式,正在成為年輕群體中最受歡迎的付費內容之一。
近日,新知榜在《2018-2019內容付費行業白皮書》中釋出了知識付費年度總榜TOP50榜單,其中喜馬拉雅共上榜27個課程,不少123暢銷課程如《莫言陳思和領講:中國文學大師課》、《奇葩天團教你當眾表達》等都位居榜單前列。
另外,喜馬拉雅今年也特別重視上新節目在形態上的多元化和娛樂化效應來滿足使用者需求:來自火箭101女孩吳宣儀首部聲音電影《未來女友實驗室》、網紅超級工廠洋蔥視訊首次打造的《網紅訓練營》等這些具有實驗屬性的節目都在社交平臺上口碑爆棚,受到90後熱議。
“1年花不到200塊錢,每天在洗漱時、地鐵上、下班時聽幾分鐘,長久堅持下來收穫很大,這種花錢買知識的事情,其實我還是很樂意的,因為平時也沒有很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是喜馬拉雅上一位90後用戶對於音訊付費的看法。
12月4日一早,喜馬拉雅在App Store暢銷榜排行榜力壓熱門遊戲、視訊類APP位居榜首,這也許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的年輕人其實並不是一味沉溺於遊戲,而是希望能從中獲取合適自己當下發展的音訊內容產品,豐富個人生活體驗。
音訊破壁時空壁壘,為內容創業者賦能
當用戶注意力被抖音、快手、微視上各種短視訊掠奪的時,在這場時間爭奪戰中,更具伴隨性、情感性和想象力的聲音內容,正在悄悄佔據使用者更多的時長。36氪的內容消費行業報告顯示,相較於圖文和視訊,音訊內容能夠打破時空侷限,應用場景更廣,因而逐漸成為內容消費的主流形態之一。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喜馬拉雅上的內容創業者也湧現了大批的90後,平臺端給擁有“聲音資源”的年輕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機會,2018年主播中90後的人數就增加了1倍。身為陶淵明後人的有聲書主播“有聲的紫襟”就是平臺上90後內容創業者的優秀代表之一,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在宿舍中錄製懸疑類有聲書小說,令人身臨其境的聲音幫他迅速積累了大量粉絲。目前“有聲的紫襟”的有聲書專輯累計播放量達到近40億,粉絲數近600萬,月收入達百萬。
在喜馬平臺上,像紫襟一樣靠“聲音”為生的主播還有很多。今年年初,喜馬拉雅釋出“萬人十億計劃”,從資金、流量及創業孵化三個層面全面扶植音訊內容創業者,竭力幫助內容創作者變現。近期加強版的“千人千萬計劃”也應運而生,挖掘幫助了1000位主播成為垂直行業標杆、為其定製化配送千萬級的流量,創造更大商業價值。
以謝濤為例,這位同樣在喜馬拉雅上土生土長的主播在123期間推出的第一個付費有聲專輯《謝濤有聲歷史劇:三國到明清》6小時銷量破100萬,假設按照5比5分成,那麼作者就有可能達到了50萬收入,但同等情況放到傳統出版領域,按照一本書30元,10%的版稅來計算,作者獲得同樣的收入,至少需要達到16萬冊以上的出版規模,對於不知名的小作者來說無異於登天。
由此可見,音訊內容創業正在為內容創業者帶來更大的收益,從變現的效率以及兌付能力上都遠遠超出傳統出版社,內容付費這一行業也並沒有放緩,其正在走入全新的階段。喜馬拉雅作為平臺方,給這些創業者搭建了一個舞臺,一起推廣、分享、商業化,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據喜馬拉雅提供的資料顯示,平臺上每個細分垂直領域都冒出了大量的音訊創作者,既有來自國內985高校一線名師開設“大師課”,也有一些律師、兒童學家、營銷專家等,可見使用者有著對多元化內容提升需求的渴望,而不再以知識大咖作為唯一內容篩選標準。
從16個行業到328個行業,從3000位到8000位,喜馬拉雅上的這批音訊內容創作者,有人靠文筆,有人靠顏值,有人拼音值,任何有趣的靈魂都能在屬於自己的內容領域找到落腳點,搭載音訊媒介走出了一條更廣闊的通道。
正如喜馬拉雅聯合創始人餘建軍在朋友圈所寫的:狂歡只是開始,陪伴才是聲音最長情的告白。透過第三屆123狂歡節所取得的成績,我們能看到在一個個爆款音訊產品內容付費節日過後,音訊市場的使用者教育會持續滲透,使用者為優質內容買單的意識也會不斷提升。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已然見頂,但優質內容的紅利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