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開發公司談區塊鏈溯源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作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監管部門關注的焦點。建立安全、高效的生產流通環節技術審查機制,為企業、市場和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是當務之急。
現行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基本上依賴於權威資料中心的“集中式”結構,且“集中式”資料不能排除人為修改的可能性,不能保證整個資料的真實性,此外,現有的追溯系統存在於整個食品供應鏈中。資訊孤島的問題也很難克服。在整個供應鏈中,多個資訊系統之間的互動是很困難的。資訊檢查繁瑣,資料互動不平衡。為了彌補多系統互動的問題,需要大量的離線檢查和重複檢查,這導致了可追溯系統的低效率和耗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由於食品安全問題,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0%的人口患有食源性疾病。在現實中,由於缺乏有效的食品資料儲存和可追溯性,使得準確及時地檢測和控制食品傳播疾病變得非常困難。每當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時,由於可追溯系統資料的失真,往往難以找到食品汙染的來源,而且通常需要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來完成可追溯性,這無疑將擴大疾病傳播的範圍,並增加損失。作者認為,如何保證食品供應鏈資訊資料系統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快速可追溯性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
區塊鏈可以實現資料可追溯性和不可觸控性的原因在於它們是基於由密碼鏈路建立的分散式資料庫,從而形成不可觸控的資料來源,並使它們在產品質量檢查和資料互連和共享方面更有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區塊鏈解決了四個問題:
首先,資訊不應該被篡改,達成共識,建立信任。在由多個參與者組成的網路節點中,業務流程形成資料記錄。在物流、倉儲、產品生產環節,包括原材料來源、加工、裝配等資訊都儲存在區塊鏈網路中,為各環節的監管部門、合作企業或機構提供資料資訊。
第二,這個過程是公開透明的。為了在業務過程中實現產品的防偽和流通,可以將識別晶片插入到產品中,並將其註冊到區塊鏈上,使其具有數字身份。通過聯合維護圖書,可以記錄數字身份資訊的所有來源、流通等資訊,達到驗證效果。

第三,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在保密條件下,由監管部門儲存、傳輸、驗證和分析區塊鏈上的資料記錄,並在不同部門之間進行流通,實現憑證、全程記錄和企業信用資訊的統一,起到一定的作用。積極解決流通環節的多元參與、資訊分散、重複審計等問題。
第四,資訊共享。企業產品認證的流通依賴於商業、海關、質檢、工商、銀行等部門和機構之間公共資料資源的互連。在供應鏈建設的環境下,各部門同步獲取資訊,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與各種供應鏈平臺有機對接。披露和分享信用評級、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和不誠實行為等資訊。
簡言之,區塊鏈技術可以將產品供應鏈過程中涉及的所有信息記錄在不同的分類賬中,包括所涉及的責任企業、價格、日期、地址、質量和產品狀態。事務將被永久地記錄和分散,這減少了時間延遲和成本。以及手動錯誤。因此,在區塊鏈與供應鏈的整合下,產品可追溯性不僅能夠解決企業與消費者、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和缺乏問責制的問題,還能夠通過應用建立強大的信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