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試一試的美團,有雄心奈何沒資金
近日,美團創始人王惠文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稱“年初阿里收購餓了麼的時候,美團也出過一次價。”
美團曾經試圖收購餓了麼,該訊息一出瞬間引起了網友的好奇。對於收購餓了麼的行為,王慧文表示當初阿里對餓了麼報價 70 億美元,美團覺得太低了就開價 90 億。隨後阿里報價 95 億美元,美團就沒跟進了,至於沒有繼續出價的原因,王慧文笑稱 “ 怕真的成交了 ” 。
美團廣泛的業務線把市值推升到了 3989 億,但未來依舊不明朗
從團購起家的美團,在王慧文的眼中是一個喜歡試一試的企業。當阿里收購餓了麼時,美團也去試一試收購餓了麼;當阿里收購哈羅單車時,美團也去試試收購摩拜;當滴滴打車佔領了網約車市場後,美團也在南京試了試美團打車;王慧文表示,每年自己都會考慮嘗試一下新業務,眾多的“試一試”讓美團逐漸成為無法被精確框定的公司。
喜歡試一試固然讓美團在上市首日市值就到達 3989 億港元的巔峰,但在頻繁試探的同時,心有雄心的美團卻總是讓資金拖了後腿。
根據美團今年 6 月的招股書資料顯示, 2017 年末,美團點評累計現金儲備為 452 億元。從儲備資金角度來看,今年年初美團在報價 90 億美元后放棄收購後續計劃,一方面是因為阿里對餓了麼的否決權,另一方面資金壓力也是美團選擇慎重考慮的一大因素。在百度外賣出局之後,外賣市場就只剩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品牌,如果美團成功收購餓了麼,那將意味著美團將擁有這個近萬億的外賣市場。
王興和王慧文不可能沒有考慮過真的去和阿里競爭,強行收購餓了麼。對於阿里收購餓了麼,王慧文表示 “ 阿里買餓了麼那一刻,就已經和美團正式衝突了。 ” 美團自己也清楚阿里收購餓了麼,將會與自己建立起直接競爭關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團有一統外賣市場的雄心,但資金壓力讓美團不得不慎重。
喜歡試一試的美團必然不會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外賣領域當中,在阿里和餓了麼洽談的時候,美團正在準備收購摩拜、開展打車和閃購業務。這些業務都需要資金的支援,如何分配現有資金成了美團的難題,最終美團選擇開展其它業務拓展自身的消費場景,收購餓了麼也就因為資金的原因不了了之。
光有雄心的美團,並不是下一個亞馬遜
錯過了餓了麼,美團繼續不斷的嘗試新業務,其中有成功也有不理想的狀況。根據 11 月 22 日晚間美團點評釋出的 2018 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美團點評營收 190.8 億元,同比增長 97.2% ;按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調整後虧損淨額 24.6 億元,上年同期調整後的虧損淨額為 9.6 億元。
第三季度美團餐飲外媒營收 112 億元,同比增長 84.8% ,其中毛利潤有 19 億元,同比增長 287.3% 。從營收利潤組成來看,餐飲外賣業務到目前為止仍舊是美團的絕對核心業務。不過美團第三季度也公佈了 “ 新業務及其它 ” 業務的營收增長,根據財報顯示第三季度 “ 新業務及其他 ” 為美團貢獻了 18.1% 的收入;去年同期,這一板塊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僅為 6.3% 。
雖然新業務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但新業務部分目前尚未盈利,第三季度毛損達 13 億元。新業務的持續虧損,讓美團不得不正視自己的資金儲備狀況,不斷的嘗試需要高昂的資本支援,美團每年都會有幾十個研究一下的新業務,但是最後這些新業務落地的確並沒有幾個。上半年在南京推出的美團打車,目前仍舊沒有進駐新城市的動作;美團旗下的小象鮮生在外界看來拓展速度,也不如競爭對手盒馬鮮生。
王慧文稱美團在精神層面是學習亞馬遜的企業治理思想、經營理念,管理方法。但憑藉不斷拓展業務邊界創下常年虧損、股價持續上漲神話的亞馬遜,從今年十月開始股價已經持續下跌超過了 2000 億美元。
就如王慧文自己所說的那句 “ 就是你覺得自己在資本市場該很值錢的東西,其實資本市場根本不買帳,只不過是你自己的妄念而已。 ” 光有雄心,並不能支援美團多多戰線同時發展,喜歡試一試的美團,如今是否應該思考資金從何而來的問題了。
無法聚焦核心業務,多戰線發展讓美團缺乏競爭力
美團學習亞馬遜的理念,不追求盈利只追求發展試圖創造出一個無邊際企業。然而根據美團三季度財報顯示,佔據美團一半以上營收的外賣餐飲業務毛利率僅 16.6% ,美團實際的盈利點依然要依靠毛利率高達 90.6% 的酒旅業務,酒旅業務才是美團點評當前不可或缺的收入來源。
雖然美團在不斷拓展業務邊界,但是沒有強大的現金流支撐,新業務的拓展不僅速度緩慢,還會導致業務線過多公司資源被過度稀釋。美團在非主營業務上消耗的資金和精力,與獲得的收益不成正比。特別是如今酒旅業務並沒有打敗攜程獲得行業領導地位,長此以往,公司資源無法聚焦到核心業務之中,必將受到嚴重拖累。
今年上半年美團累計虧損達到 299 億元,其中巨資收購摩拜和共享單車的運營費用佔到了相當大的一個比重。第三季度美團經調虧損再次高達 25 億元,一向以資金儲備豐厚的美團,半年時間花光了去年 452 億現金儲備的 70% 。
不久前,美團停止了旗下的分時租賃運營試點專案,再加上之前取消的 “ 松鼠便利店 ” 和 “ 共享充電寶 ” 試點業務,再試一試的同時美團也在不斷的關閉試點專案。雖然此前王慧文表示取消試點是因為行業體量不夠、行業時機不對、業務協同價值不足等等原因。
持續虧損,美團需要明確自己的核心業務
從上市以來美團點評對外宣傳的口徑,很明確的顯示出美團點評不甘於做一家餐飲外賣和酒旅服務型別的企業,美團一直宣稱是要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
根據十月份美團公佈的人事架構調整顯示,餐飲外賣及酒旅業務佔據了使用者平臺、到店事業群和到家事業群三個部門;其它新業務群組在此次調整中也佔據了 3 個部門,在人事架構對比上新業務和餐飲外賣及酒旅業務看上去是平分秋色,並且集團創始人之一的美團副總裁王慧文還直接負責 LBS 平臺。
在此次調整中話語權大幅增加,這也就意味著不管是小象還是快驢在業務上有重大變更,最終都需要經過王興本人的深思熟慮才能做出最終決定。
雖然這種架構可以讓新業務的發展始終都跟隨王興本人的意志,但另一方面王興的精力也會消耗在這種不賺錢的業務上面,畢竟第三季度新業務營收僅只有 44 億元,只佔集團總營收的 11.3% 。
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心本是一件好事,但如今的美團一件不是一家初創企業了。作為一家巔峰市值 3989 億港元的企業,美團的首要任務仍舊是繼續提升餐飲外賣及酒旅業務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將精力大幅耗費在還未實現盈利的新業務上面。
王興說美團現階段不考慮盈利,王慧文說我們在精神層面上確實在學習亞馬遜。 這兩位創始人都以亞馬遜的發展軌跡作為自己學習的目標,不過不要忘了,亞馬遜雖然從未盈利,但亞馬遜在海外電商領域早已確立了不可撼動的主導地位。如今的美團卻並沒有一項業務在行業內真正達到絕對領先和不可撼動的地位,就學習亞馬遜將精力與資金投入到新業務發展中,貪功冒進的痕跡表露無遺,在資本寒冬下,“試一試”還玩得下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