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廣告、程式化廣告常用術語、營銷必備知識點集錦!
(本文轉自知乎專欄-商業產品經理,喜歡可以關注哦。可以點選:point_up_2:檢視原文)
本文給大家總結網際網路廣告相關術語,持續更新。歡迎關注收藏哦。
程式化廣告模式相關專業詞彙整理:
RTB :( Real Time Bidding)實時競價
ADX :( Ad Exchange)廣告交易平臺
SSP :( Supply Side Platform)廣告流量供應方平臺
DSP :( Demand 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臺
DMP :( Data-Management Platform,大資料管理平臺
PDB :( Programmatic Direct Buy)私有程式化購買。廣告主傳統採買包段的流量採用程式化的方式優化廣告投放效率,即常說的“保價保量”
PD :( Preferred Deal)優先交易。固定價,買方對流量具備優先篩選權,即常說的“保價不保量”
PA :( Private Auction)私有競價。不是所有買家都能參與競價,只有VP競價俱樂部”才能參與,即常說的“不保價不保量”
Trading Desk :廣告代理公司( Agenc)內部專門負責程式化廣告購買投放的部門稱作“ Trading Desk”

程式化廣告應用相關專業詞彙整理:
Demographics (人口屬性特徵):人口屬性的特徵,典型的人口屬性特徵包括年齡、性別、地區、學歷、職業和收入等
Cookie :電腦中記錄使用者在網路中的行為的檔案;網站可通過 Cookie來識別使用者是否曾經訪問過該網站
Frequency (接觸頻次):在一個階段或者時間段內廣告對同一使用者展示的次數;PC網站常常使用 Cookie來管理廣告頻次;廣告主可以通過限定這個次數來達到提高廣告效果的目的
Targeting (定向):通過內容匹配、使用者構成或者過濾傳遞最合適的廣告給使用者
Target Audience (廣告目標受眾):縮寫TA,廣告投放物件
Look-alike :目標使用者定向時,有時為了對潛在使用者及增加投放量,根據種子使用者的網路行為聚類分析類似的行為,對相似網路行為的使用者進行擴量,這種擴量的方式簡稱“Look- alike”。
API :(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應用程式介面):偏技術,技術介面的代名詞。
JavaScript :簡稱JS,網站Web頁面上的程式,能夠讓頁面除了展示內容之外,還能實現更多的程式執行和功能。
Attribution :歸因。歸因是指在多種因素共同(或先後)作用造成的某個結果時,各種因素各應占多大的作用,即“功勞應該如何分配以及歸屬於誰”。為解決歸因問題而建立的模型被稱為歸因模型,即 AttributionModeling

廣告基礎指標:
Impression :(廣告曝光數)廣告被展示的次數,使用者每瀏覽一次網頁,同時頁面中廣告位的廣告被展示一次,就是一個 Impression
Click :點選次數,指網際網路使用者點選廣告的次數
CPM : (Cost Per Mille,或者 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每千人成本,即廣告被展示1000次對應的價格。用公式表示即CPM=(Cost/Impression×1000)
CTR :( Click Through Rate)廣告的點選率,即廣告點選次數佔廣告展示次數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即CTR=( Click/Impression)×100%
CPC :(Cost Per Click或 Cost Per Click- Through) 每點選成本,即廣告被點選一次對應的價格。用公式表示即CPC= Cost/Click。綜合CPM和CTR也可以得出CPC,用公式表示即CPC=CPM/(CTR X1000)
廣告費用 :特定週期內,廣告投放的花費成本,比如每週投放成本、每月投放成本等
Unique :排重(排除重複)
PV :(page view) 即網站被瀏覽的總次數
UV :(Unique Visitor)獨立訪客。訪問網站或看到廣告的一臺電腦終端瀏覽器或移動裝置終端常常被算作一個訪客。
IP :( Internet Protocol):指獨立IP數
Cost :(廣告消耗)即廣告投放實際共花了多少錢

效果指標:
點選量 :廣告被有效點選的次數
轉化量 :轉化量包括註冊量、啟用量、創角量等。PC環境中,註冊量是指在LandingPage頁面註冊成為玩家的使用者數量;移動裝置中,註冊量是指通過點選廣告進入應用市場或者 App Store下載、安裝並開啟應用進行註冊的使用者數量一般稱為啟用註冊量。有些廣告主的啟用定義可能是註冊成為玩家併成功創造角色,甚至是玩遊戲升級到某個級別。轉化量達到一定量級時才有可能獲取充值玩家,所以廣告主會考核廣告能為遊戲匯入多少轉化量。轉化量跟點選量一樣,有轉化總量和排重轉化總量之分,下面指標中出現的轉化量均指排重轉化量
登入量 :已註冊成為玩家的使用者,後續通過點選廣告進入 Landing Page/App登入進入遊戲,這種情況一般是Retargeting廣告(老使用者召回)時出現
CPA :(Cost Per Action)每行動成本,行業內常用於計算每註冊成本,即獲取一個註冊使用者對應的價格,如遊戲廣告需要使用者通過廣告頁面註冊成為玩家。用公式表示即CPA=cost/註冊數
CPS :(Cost-Per-Sale) 以實際銷售產品數量來計算廣告費用,即分成模式結算
CPL : Cost Per Lead,指每潛在客戶獲取成本,即獲取一個潛在客戶資訊對應的價格,用公式表示即CPL= Cost/Lead數量
CPDownLoad : (Cost-Per- Down load) 按照每次下載收費
CVR : (Click Value Rate) 廣告的點選轉化率.即廣告轉化次數佔廣告點選次數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即CVR=(轉化次數/Cick)×100%,這裡的轉化次數可以是註冊數,Lead數量、訂單數等
召回率 :在重定向( Retargeting)廣告中,被重定向的使用者通過廣告重新註冊或者登入的數量佔總重定向使用者數量的比例。
ROI : (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即特定週期內,廣告主通過廣告投放收回的價值佔廣告投入的比例。
留存使用者數 :留存使用者是指未來一段時間內再次登入的使用者,通常會帶上時間週期如次日留存使用者、3天留存使用者、7天留存使用者等
Landing Page :(落地頁):廣告被點選後開啟的頁面俗稱“落地頁”。
Landing rate :落地頁PV數/廣告點選數。主要用於分析點選後的效率。
活躍使用者數 :活躍使用者沒有標準的定義,活躍使用者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再次登入或者未來幾天內多次登入的使用者,通常還帶上時間週期,如次日活躍使用者、3天活躍使用者、7天活躍使用者
DAU :(Daily Active User)指每日成功登入的使用者數量。
WAU :(Weekly Active User)指一個自然周內成功登入的總使用者數。
MAU :( Monthly Active User)指一個自然月內成功登入的總使用者。
ARPU :特定週期內,活躍使用者的平均付費金額。用公式表示即ARPU=統計週期內的付費金額/活躍使用者數,日ARPU=日付費金額/DAU,周ARPU=周付費金額/WAU,月ARPU=月總付費金額/MAU
ARPPU :特定週期內,付費使用者的平均付費金額。用公式表示即 ARPPU=統計週期內的付費金額/付費使用者數,日 ARPPU=日付費金額/日付費使用者數,周 ARPPU=周付費金額/周付費使用者數,月ARPU=月付費金額/月付費使用者數
留存率 :特定週期內,留存使用者數量佔廣告匯入的註冊使用者數量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即留存率=留存使用者數/註冊量×100%
活躍率 :特定週期內,活躍使用者數量佔廣告匯入的註冊使用者數量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即活躍率=活躍使用者數/註冊量×100%
付費率 :特定週期內,付費使用者數量佔廣告匯入的註冊使用者數量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即付費率=付費使用者數/註冊量×100%
留存成本 :單個留存使用者的獲取成本,即獲取一個留存使用者對應的廣告費用。用公式表示即留存成本=廣告費用/留存使用者數
活躍成本 :單個活躍使用者的獲取成本,即獲取一個活躍使用者對應的廣告費用。用公式表示即活躍成本=廣告費用/活躍使用者數
付費成本 :單個付費使用者的獲取成本,即獲取一個付費使用者對應的廣告費用。用公式表示即付費成本=廣告費用/付費使用者數
LTV :指一段時間內使用者生命週期總價值。用公式表示即LTV=統計週期內的充值金額/註冊量

品牌指標:
廣告可視度 :(Viewability):有些廣告位置是在第二屏甚至最後一屏,使用者進入媒體如果沒有滾動頁面,廣告則無法進入其視野。以曝光計費的廣告購買,只要廣告曝光到廣告位就會產生費用,而不管使用者是否看到廣告。廣告可視度(Ⅴ sewability)指廣告出現在視窗可見區域的廣告曝光量佔廣告總曝光量的比例
廣告可見的TA濃度 :( Viewable TA%) TA是指目標受眾,即 Target Audience,TA%表示目標受眾佔廣告投放曝光總人群的比例,計算公式為TA%=目標市場中看到廣告的TA數量/目標市場中的人群總數
廣告可見的TA到達率 :( iewable TA N+ Reach) N+表示1+、2+、3+......N+
廣告可見的網際網路總收視點 :( Viewable IGRP) IGRP,即 Internet Gross RatingPoints,譯為網際網路總收視點或網際網路毛評點。計算公式為IGRP=平均曝光頻次×到達率×100
獨立訪客數(UV數) : (Unique Visitor數量) 指在特定時間內訪問頁面的虛擬自然人(用客戶端標識)的總數
跳出率 :( Bounce Rate) 指只瀏覽了入口頁面(一般指落地頁 Landing Page)就離開的訪問量佔進入該頁面的總訪問量的比例,用於衡量使用者點選廣告後進入頁面的訪問質量,或者衡量該頁面對使用者的吸引力
二跳率 (2 click Rate):二跳是指瀏覽入口頁後在頁面上產生的首次有效點選。二跳量是二跳的次數,二跳率是二跳量佔進入該頁面的總訪問量的比例,可用於衡量使用者的訪問質量或該頁面對使用者的吸引力
CPUV : (Cost Per UV) 每UV成本,即廣告曝光中獲取一個UV的價格。計算公式為CPUV=廣告消耗金額/UV數
CPE 或 CPEV : CPE( Cost Per Engagement) 或CPEV( Cost Per Engaged Visit)指單次互動成本,即獲取一個使用者互動行為對應的價格
CPH :(Cost Per Hour):受眾對廣告的瀏覽/互動時長的成本
互動率 :( Engagement Rate) 用於衡量廣告投放中使用者在廣告素材或者站內(網站或App)的互動度和參與度
回搜率 :( Search Conversion) 看過廣告的使用者中,之後一段時間(如1天后、7天后、30天后等)在各個平臺搜尋廣告主相關關鍵詞的使用者數佔比,可用來衡量品牌廣告對使用者品牌認知的提升程度
品牌安全 :( Brand Safety) 由於品牌廣告宣傳的是品牌的美譽度,因此對投放環境的要求非常高。
第三方監測差異 :( Discrepancy) 品牌廣告主一般會尋找信任的第三方監測公司為其提供投放監測服務並輸出資料分析報告,比如性別、年齡等人群屬性以及地區定向的投放結果。因此,DSP的投放效果是否達標,不僅僅在於DSP平臺統計的資料,還需考核該資料與第三方監測資料之間的差異值(一般稱為gap值)
持續更新。歡迎關注收藏哦。歡迎留言相互交流學習:blush:
作者簡介:商業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