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app們是如何做主動拉新和被動拉新的?
拼多多自打橫空出世以來就發展迅猛,雖然源源不斷被爆出諸多負面新聞,但依然沒有阻擋它擁有一大批忠實擁躉席捲全國的步伐。眼看著拼多多市值緊逼京東,俘獲了無數家庭主婦和退休老人的心,讓人不禁會想知道它到底對這些人做了什麼!
為了拉攏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使用者,拼多多在拉新手段上一直主打 低價模式 ,引流渠道原主要靠 微信 後來通過多種方式 導流至APP 。比如,上線小遊戲“多多果園”包郵獲得“虛擬果樹”結出的真實水果,而遊戲僅出現在App端,並未登陸微信小程式中。此外,微信端使用者識別拼多多“領取一定現金的二維碼”介面會要求“去App確認收錢”,使用者需離開微信轉向拼多多App。
隨著網際網路的市場廝殺進入下半場,無論對誰來說“拉新”都還是永恆不變的話題,哪裡有優質的便宜的流量?做廣告花出去的錢最後能轉化成多少使用者?每個渠道的投放都有什麼技巧?如何分配每個渠道的投放費用才能達到最好的拉新效果?這都是市場心心念唸的問題。
Mobdata認為當廣告投放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擴大品牌知名度,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的時候,其實各種渠道的投放無非是圍繞4個核心要素。
1、搜尋引擎,搶佔流量入口:主流的搜尋引擎入口永遠是商家必爭之地,如百度,QQ瀏覽器,谷歌,搜狗,360,神馬等渠道。其中較為常見的廣告形式就是百度SEM,包含了百度關鍵詞,百度品轉,百度網盟DSP,知識營銷等所有付費類產品,還有谷歌關鍵詞,谷歌展示,360品專,關鍵詞等。
2. 騰訊系列,緊抓社交裂變:擁有國內最大的社交資料,擁有海量的社交資料,依託於騰訊海量優質流量資源,騰訊推出了一些列廣告平臺,如廣點通,微信廣告,應用寶廣告,QQ瀏覽器等,以海量使用者為基礎,以大資料洞察為核心,以智慧定向推廣為導向,給廣告主提供了一個跨平臺、跨終端等多項服務的一站式網路推廣營銷平臺,給廣告主提供跨平臺、跨終端的網路推廣方案。
3、人群匹配網站,提高人群精準:大量人群劃分更為精準的入口網站,更加適合根據自身面向的使用者進行精準的投放。可以根據自身的群體選擇適合的網站投放軟文或者硬廣,雖然轉化率低,但是曝光量很高,能夠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我們也可以分析競品都投放了哪些渠道,取其精華,優化自身投放渠道。
4、網路媒體,去偽存真仔細分辨:除了以上幾類流量入口,微博、搜狐、今日頭條等社交媒體平臺和入口網站的力量也不容忽視,但對於自媒體的選擇和投放策略就需要一一分辨和考量,影響到最後的投放效果。
那麼知道了這些五花八門眼花繚亂的投放渠道,接下來就是選一個或者幾個進行正兒八經的投放了,如何分配各個渠道的投放費用才能最大限度實現拉新目的呢?針對各個渠道的投放力量分配,Mobdata的良心建議是遵從傳統的“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法則,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不斷調整配比找到最合適的組合拳。
-
分析現有渠道。分析現有渠道因為相對熟悉所以效率也會很高,對於現有渠道的測評還是向KPI看齊,核心目標是拉新那重心就偏向潛在使用者,內容上凸顯新老使用者的福利政策,在通過網盟等加大品牌曝光提升品牌知名度。
-
分析現有對KPI貢獻度最高的渠道。在眾多渠道中,對於那些當下對KPI貢獻度高的渠道就要“另眼相看”格外操點心。此時就唯投放效果馬首是瞻。若轉化率降低,就要反思一下導致降低的原因是什麼,該如何進行優化,直到找到最佳的投放平衡點。
-
分析新渠道。小費用嘗試,基本就是做實驗屬性,關注資料持續優化,根據目標再確定是否持續追加費用,如果效果差就可以直接放棄了。
其實拉新說到底,就是一個 “在哪裡,說什麼” 的問題,但是其中大大小小的坑,真是讓人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能坑個體無完膚。Mobdata只能說,嘗試出真知,革命尚未成功,我們仍需努力,在投放中進行摸索,才能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學會使用不同的廣告後臺,瞭解投放規則,瞭解不同渠道之間的差異,總結每個渠道的投放經驗,並通過各類手段提升投放效果,最後需要掌握如何根據KPI規劃好投放的整體方案,做好效益最大化。
道理我都懂,感覺明天就能稱霸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