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白皮書: 建立媒體區塊鏈的標準化框架
虛假新聞、版權侵犯、媒體取證、隱私和安全是數字媒體面臨的新挑戰。JPEG已經確定,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個技術元件, 在透明和可信的媒體交易中應對這些挑戰具有巨大潛力。但是, 區塊鏈需要被廣泛採用的標準緊密整合, 以確保受保護影象的廣泛互操作性。JPEG呼籲業界參與, 以幫助定義將推動標準化程序的用例和要求。
本帖譯自JPEG白皮書:建立媒體區塊鏈的標準化框架(https://jpeg.org/downloads/blockchain-whitepaper-v1_1.pdf)。
導言
JPEG (Rec. ITU T.81 | ISO/IEC 10918) 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靜止影象格式,並且標準化委員會一直致力於改進該標準的各個組成部分,這包括採用新技術來解決當前與透明和可信的媒體交易 (如 JPEG 隱私和安全) 相關的挑戰。
另一方面, 區塊鏈對於許多需要對交易負責的應用來說,是一種有用的技術。最近,在行業和學術界,人們對利用區塊鏈作為透明多媒體分發、版權管理和驗證媒體完整性的解決方案 很感興趣。本白皮書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在 JPEG 範圍內實現媒體區塊鏈標準化的可能性, 特別是解決隱私和安全問題。
在第78次 JPEG 會議 (2018年2月) 期間, JPEG 委員會組織了一次關於區塊鏈及其對 JPEG 標準的影響的特別會議。因此, 委員會決定在多媒體背景下探討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使用案例和標準化需求。JPEG 正在積極尋求專家的意見以定義這些用例,並探索最終的需求和優勢來支援以在多媒體中應用區塊鏈為重點的標準化工作。
JPEG 隱私和安全旨在定義一個能提高編碼影象和相關元資料可靠性的新標準。我們希望該標準的功能能提供在數字出版、影象共享和通過網際網路分發內容方面具有更好的影象內容保護能力的應用和服務。這些功能分為兩個基本類別: 保護與真實性, 它們可以使用加密和水印技術等工具來實現, 以保護任何型別的 JPEG 影象的一部分與/或相關的元資料。真實性是許多用例的一項基本特性。它可以確保和檢查影象資料與/或嵌入元資料的完整性, 以確定任何數字資產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合法主張。在新出現的虛假影象或新聞的相關問題的背景下, 這些功能還可以在使用者之間建立信任。
利用新興的區塊鏈技術, 有可能實現這些預期特性。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分散式和防篡改的媒體交易框架提供可跟蹤和可擴充套件的解決方案,目前出現了利用區塊鏈作為媒體傳播核心平臺的行業和學術使用案例。
本白皮書的目的是為 JPEG 職權範圍內的媒體區塊鏈應用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框架。主要目標是: (1) 通過現有的使用案例討論工業需求;(2) 確定相關的標準化活動; (3) 探討 JPEG 內部媒體區塊鏈標準化的可能性。此外, 本文還提供了相關的 JPEG 活動和作為分散式賬本技術的區塊鏈的背景和一般描述。
背景: 相關的 JPEG 活動
本節提供了JPEG 的一般概述, 並簡要介紹了與本白皮書的目標相關的 JPEG 活動。
JPEG
JPEG 是用於攝影、網頁、醫學成像和公共記錄等各種應用的影象壓縮技術, 它以最初的國際標準組織 (ISO)/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聯合影象專家組的名字命名,於1986年11月成立。該小組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發了這項技術, 並在1990年代初制定了國際標準, 被正式稱為國際電信聯盟 (ITU)-TT.81。
JPEG 標準 (ISO/IEC 10918) 創建於 1992年 (最新版本, 1994年), 是1986年開始的一項研究的結果。雖然這個標準一般被認為是一個單一的規範, 但實際上它由四個獨立的部分和多個編碼模式的混合體組成。JPEG 第1部分 (ISO/IEC 10918-1 | ITU-T Recommendation T.81) 指定了核心編碼技術, 幷包含了許多用於對攝影影象進行編碼的選項。 第2部分定義了合規測試。第3部分定義了第1部分編碼技術的一組擴充套件, 並通過修改引入了 SPIFF 檔案格式。第4部分聚焦於 JPEG 配置檔案、SPIFF 配置檔案、SPIFF 標籤、SPIFF 顏色空間、SPIFF 壓縮型別的註冊, 並定義了註冊機構。最後, 第5部分指定了 JPEG 檔案交換格式 (JFIF)。毫無疑問, 可以說, JPEG 是迄今為止定義的最成功的多媒體標準之一。JPEG (Rec. ITU T.81 | ISO/IEC 10918) 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靜止影象格式。
JPEG 系統層
除了剛剛誕生滿25週年的最初的 JPEG 檔案格式 (ISO/IEC 10918-1)外, JPEG 委員會還推出了其他幾個影象標準, 如 JPEG 2000 (ISO/IEC 15444-1), 該標準在包括醫學成像、地理資訊系統和藝術領域在內的多個市場都取得了成功。
由於每個應用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因此可以根據特定需要從若干種影象檔案格式中進行選擇,諸如 JPEG XS、JPEG PLENO 和 JPEG XL的新標準的研究仍在進行中。雖然每種格式都有其自身的用途, 但在這些不同的格式中仍然存在共同的特點。為此, JPEG 啟動了 JPEG 系統 (ISO/IEC 19566) 活動, 主要目的是使整個 JPEG 標準的系統功能保持一致。
原始的 JPEG 檔案格式支援 APP 標記段, 以支援新功能或將其他資訊嵌入到影象中。例如, APP 標記段用於嵌入 EXIF 元資料。另一方面 JPEG 2000 使用更加現代的框格式,這是一種靈活的語法, 在這種語法中,可以把其他資訊或功能封裝在二進位制結構中。框格式也被各種其他媒體格式使用, 如 JPEG XR (ISO/IEC 15444-2:2004\ 2015) 和 MPEG-4 (ISO/IEC 144496-12)。
為了將 APP 標記段和基於框的方法一致化, JPEG XT 檔案格式定義了一個結構, 用於將框嵌入到 APP 11 應用標記段中,這就允許我們定義可以在所有格式中一致使用的系統級框。此外, 還可以在這個通用的框概念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功能主義者和框架。
過去, 我們使用了幾種方法來在 JPEG 影象中嵌入元資料。遺憾的是, 並非所有方法都是標準化的, 這會導致場景分散, 進而可能在將影象從一個應用程式傳輸到另一個應用程式時導致不一致或不被保留的元資料。
雖然 JPSearch 引入了嵌入任何型別元資料的統一方法, 但它也施加了一些額外的限制,例如,需要影象至少嵌入一個JPSearch 元資料架構例項。此外, JPSearch 是在 JPEG 系統和 JPEG XT 之前幾年定義的, 並使用帶有自定義格式的 APP3 標記段來嵌入元資料。因此, JPEG 決定定義 JPEG 通用元資料框格式 (JUMBF)。JUMBF 允許使用 JPEG XT 方法在所有基於框的 JPEG 檔案格式以及原始的 JPEG 格式中嵌入任何型別的元資料。
許多新的影象功能 (例如 360) 都是大量元資料驅動的, 通常把元資料和相關的影象資料結合起來。因此, 在嵌入語法的基礎上, JUMBF 提供了一種通過 URLS 引用元資料的機制,這允許從文字元資料 (如 XML) 到關聯的影象元資料進行引用。
JPEG 通用元資料框格式 (JUMBF)
JUMBF 定義了一個通用框, 它可以封裝任何型別的元資料 (文字或二進位制), 並提供了一種通過 URL 架構進行引用的機制。JUMBF 框提供有關嵌入的元資料型別的其他資訊, 它可以關聯可用於引用的標籤。
JUMBF 規範定義瞭如何嵌入常見型別的元資料, 如 XML、JSON、UUID 框和影象碼流。此外, 其他標準或第三方應用程式可以為專用用例定義自己的型別。例如, JPEG 360 (ISO/IEC 19566-6) 定義了嵌入360°元資料以及相關影象資料的自定義型別。JPEG 隱私和安全也遵循同樣的方法。 依賴於文字元資料和二進位制影象資料的組合進行新擴充套件是相當常見的。在這些情況下, 需要一種從文字元資料中引用二進位制影象資料的方法。因此, JUMBF 允許將文字標籤與其內容相關聯。JUMBF 定義了一個 URL 架構, 之後可用來從影象中進行引用, 或直接對嵌入的元資料 (而不是封裝的影象) 進行外部引用或請求。作為文字標籤的替代方法, JUMBF 還支援二進位制 ID 作為需要引用的二進位制格式的一種更有效的替代方法。
JPEG 隱私和安全
JPEG 隱私與安全旨在制定實現影象資訊保安共享的標準, 能夠保護隱私、維護資料完整性和保護智慧財產權。此活動不僅旨在保護影象攜帶的私人資訊 (即在影象本身或相關元資料中), 而且還旨在在基於單獨設定的策略共享影象內容和元資料的同時提供信任度。 每個用例都需要特定的專用保護工具。例如, 在某些情況下, 不可見的水印或指紋可能比傳統加密更適合。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JPEG 並不打算對任何基礎技術進行標準化, 而是旨在將這些技術的訊號和應用方式形式化到 JPEG 影象中。因此, 使用者將可以靈活地選擇和採用最適合其特定方案的工具。在定義信令語法時, 將提供向後相容性以相容傳統的 JPEG 和 JPEG 2000程式碼流以及其他現有標準和框架 (例如 SC 27、SC 29 和 W3C 的標準和框架) 。 這些功能分為兩個基本類別: 保護和真實性。保護功能包括:
- 保護工具,以獨立地保護任何型別的 JPEG 影象的一部分和/或相關的元資料, 同時確保向後和向前相容 JPEG 編碼技術;
- 處理元資料和影象保護的分層訪問級別和多個保護級別;
- 檔案雕刻系統 (例如重新同步點)。
真實性功能包括:
- 影象資料和/或嵌入的元資料的完整性檢查;
- 避免刪除元資料,特別是智慧財產權資訊;
- 影象和/或相關元資料的版本變化和/或跟蹤變化以及支援嵌入來源資訊的解決方案;
- 嵌入可跟蹤的資訊, 以便識別和評估主影象, 並識別主影象的派生或修改版本。
區塊鏈的簡要概述
本節簡要概述了與影象相關的區塊鏈及其應用領域。
區塊鏈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區塊鏈 技術是一種開放的分散式分類帳技術 (DLT), 它以鏈式和簽名的 "區塊" 記錄所有交易的詳細資訊。DLT 提供了一個以分散式管理方式記錄和共享資料的平臺。 區塊鏈 是 DLT 的一個子類, 包含特定型別的資料結構, 允許以數字鏈 中相互連結的塊 的形式儲存和傳輸資料。區塊鏈的一個關鍵元件是使用加密和演算法方法以不變的方式記錄和同步網路中所有參與節點上的資料。因此, 可以得出結論, 所有的區塊鏈實際上都是一種特定型別的 DLT。但並不是所有的 DLT 都是區塊鏈,還有其他 DLT, 例如 RADIXDLT, 有向無環圖 (DAG) - IOTA, NANO 等。
圖 1: 區塊鏈工作原理概述
區塊鏈技術允許在不使用中心組織處理交易的情況下對交易進行查驗 。從概念上講, 它的工作原理是連線或連結有關交易的資訊塊, 並按時間順序將它們儲存在一起, 從而稱為區塊鏈。在區塊鏈網路中, 每個記錄或塊都有時間戳,連結到以前的塊, 並對資料的修改具有彈性。因此, 區塊鏈被認為是兩個或多個實體之間以高效、可核查和永久的方式進行交易的受信任的安全機制,圖1中描述了一個示例。各組織對這一技術的興趣越來越大, 例如, Hyperledger 專案採用這一概念, 提供安全且可公開核查的交易機制。
應用領域
目前在加密貨幣以外的一些應用領域採用區塊鏈技術, 如財務管理 (如銀行間支付、清算和結算、審計等)、保健 (製藥、生物技術和醫藥)、政府和公共部門 (如稅收、投票、土地登記、智慧財產權管理等) 以及許多其他行業, 包括製造業、能源、零售和供應鏈管理。最近, 在使用區塊鏈進行媒體分發的多媒體領域中,新出現了一些用例。
當前其他潛在的應用場景包括多媒體交易、硬體和軟體錢包、合規性和標識以及其他一些財務和交易管理應用程式, 如智慧合同。實質上,區塊鏈與任何需要交易查驗或帶來真實性和信任的簽名的東西都相關。最近有人在多媒體應用方面做了工作, 例如藤村等人,其中版權資訊是作為區塊鏈交易的一部分被新增的。最近有人提出了一個多媒體區塊鏈框架 , 該框架儲存媒體交易的所有記錄 (如所有權、許可證等), 並提供了防篡改、可核查媒體完整性的機制, 以增強利益攸關方之間的信任。
媒體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本小節討論了創意產業的五個新出現的可以利用區塊鏈解決的問題/挑戰,特別指出了使用者和小規模內容創作者如何利用新技術從中受益, 並建議下放目前的做法。下文列舉了使用區塊鏈的挑戰及其潛在解決方案, 並舉例說明了相關的工業產品/服務。
挑戰1: 訪問和分發
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和獲取問題是一個持續存在的問題, 直接影響到資產的價值和向適當的利益相關者分配版稅。OPUS 是一家由以太坊區塊鏈驅動的創業公司, 它將自己定位為世界上第一個分散的音樂平臺。通過使用以太坊和分散的星際檔案系統 (IPFS), 該平臺打算以完全分散的方式每秒傳送數千首曲目。這允許永久儲存音樂曲目, 同時我們可以通過智慧合約收聽, 這也為終端使用者提供了補償創作者音樂的方式。
挑戰2: 全球分發
由於版權限制/法律問題/審查,基於雲的服務, 如 Netflix 或 Spotify, 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經常受到地理限制。這是一個問題, 對內容創作者和消費者不利。然而平臺提供商受土地法的約束,這可以通過區塊鏈來解決, 正如最近推出的平臺 DECNET 所建議的那樣, 它為出版者提供了通過其分散、加密、安全和可稽核的平臺在全球範圍內分發他們的內容的能力。
挑戰3: 商業可行性
對於那些在管理作品方面沒有完全控制權的獨立藝術家或小藝術家來說, 創意作品的分佈尤其具有挑戰性。像 Spotify 這樣的大平臺獲得了大約80% 的內容售價,版權所有者 (在這種情況下是詞曲作者) 只得到很小的比例。雖然老牌藝術家實際上可能會談判, 但獨立藝術家往往在一個大平臺上與其他人競爭。在區塊鏈的幫助下, 藝術家們可以直接與粉絲聯絡,從沒有削減的收入中賺錢。最近 Imogen Heap與 Ujo 合作, 直接向粉絲提供曲目, 並接受加密貨幣支付。
挑戰4: 管理資產和數字版權
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電影業目前高度集中, 並且主要由少數好萊塢製片廠控制。人 (所有利益相關者) 沒有得到公平的份額,這個常見的問題出現了很多次。21 Million這一初創專案 旨在分散電影創作, 從全球各地尋找人才、地點和工作人員, 提高生產資金和票房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挑戰5: 打擊盜版
盜版行業對創意產業造成嚴重破壞, 每年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對於電影, 版權情況是複雜的, 因為它包括一系列版權和標題,涵蓋整個劇本、書籍衍生作品、設計、技術作品、其他作品的許可、商品等。區塊鏈可以通過在任何資產、想法、創造性工作等上建立不變的交易記錄來應對這一挑戰。在所有權轉移期間, 或在分配給其他行業 (如音樂、電視等)的玩家的過程中, 可以在資產的有效期內跟蹤交易。Custos Media是一家創業公司, 旨在利用水印技術, 通過區塊鏈技術跟蹤電影、電子書等數字資產。
圖 2: 使用區塊鏈的多媒體分發的用例類別
與多媒體相關的用例示例
在本白皮書中, 我們捕獲了區塊鏈 在多媒體和成像應用上的現有使用案例, 這些應用涵蓋了支付分配、數字版權管理、資產跟蹤、媒體整合驗證等各種領域。本節討論了與多媒體區塊鏈相關的五個此類用例。雖然所有用例都側重於將多媒體分發作為主要應用領域, 但我們試圖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不同的挑戰。圖2對這些挑戰進行了分類和描述, 並在下面進行了討論。
KODAKOne 與KODAKCoin
KODAKOne 影象許可權管理平臺和 KODAKCoin(一種以照片為中心的加密貨幣, 賦予攝影師和代理商權力),旨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加強對影象版權管理的控制。它打算為攝影師提供一個權利所有權的數字分類賬,以便他們註冊可以在平臺內獲得許可的新作品和檔案作品。
圖 3: KODAKOne 區塊鏈平臺概述
KODAKOne 的主要目標是為攝影師提供一個平臺, 方便地將影象上傳到雲基礎設施, 並使他們的區塊鏈權利受到保護並在商業上獲得許可。此平臺的概述如圖3所示,這可能為攝影師、影象代理商和照片檔案公司帶來機會。使用KODAKCoin, 參與的攝影師可以在出售後立即獲得授權的費用,它還希望不斷抓取網路以監視和保護已註冊影象的 IP。KODAKOne 平臺打算使 WENN Digital 能夠跟蹤影象的許可和非法使用。 該平臺還指出, 行業內普遍缺乏透明度, 這意味著攝影師無法核實自己的版稅宣告。因此, 這個平臺可以通過使用待開發的區塊鏈會計和簽約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這個系統中, 每一筆交易和許可協議都將不變地儲存在我們分散的登記冊中。
多媒體區塊鏈框架
我們基於區塊鏈模型提出了一種分散式防篡改媒體交易框架。作者描述了概念證明, 其中區塊鏈包含有關影象的版權相關資訊, 併為每筆交易生成一個加密雜湊函式。目前的多媒體分佈並不能儲存交易軌跡或內容修改歷史的自檢索資訊,例如, 為各種目的分發有價值的藝術品、創意媒體和數字檔案 (例如書籍) 的數字拷貝, 包括展覽、圖書館檔案或畫廊收藏。在另一種情況下, 原始媒體 (文件、影象或視訊) 經常被編輯, 以準備創造性內容或被篡改以通過社交媒體制造虛假宣傳。
圖 4: 多媒體區塊鏈框架概述。
沒有可用的現有受信任機制可以輕鬆地檢索交易跟蹤或修改歷史記錄。這項工作提出了一個基於水印的多媒體區塊鏈框架, 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水印資訊包含兩條資訊: 1) 包含交易歷史記錄 (區塊鏈交易日誌) 的雜湊值和 2) 保留可檢索的原始媒體內容的影象簽名。提取水印後, 將前一段傳遞給可以檢索歷史軌跡的分散式分類帳, 後一部分用於定位和重建已編輯/被篡改的區域。利用壓縮感測演算法尋找最優解, 實現了原始內容的重建,該概念如圖4所示。這項工作概述了要求、挑戰, 並展示了概念的證明。
Current:區塊鏈支援的多媒體生態系統
Current 是一個基於區塊鏈 (以太坊) 的平臺, 它正在建立一個數字令牌, 可以獨特地獎勵一個人在媒體流體驗中花費的時間、金錢和共享的資料。它打算將流行的媒體網路整合到一個地方, 有效地允許使用者購買廣泛的產品、服務和平臺內廣告。Current 已經為超過90萬用戶提供了更方便的搜尋和發現體驗。該平臺旨在組合和利用行為資料, 例如每個人在多個網路中播放的型別、時間和主題, 以提供更好的建議。 使用區塊鏈技術旨在實現即時評估時間、資料和注意力所需的透明會計。該平臺稱, 消費者在如何支付媒體費用方面有更多的選擇;創作者和策展人獲得了一種新的薪酬形式, 廣告商獲得了更透明的會計和受眾資訊。除了任何其他主機媒體網路外, 該協議還在當前平臺內進行互動。這就為主機網路引入了新的收入流和激勵機制, 使其能夠有效地擴充套件規模。隨著時間的推移, 開發人員將利用為未來基於區塊鏈的系統建立的標識配置檔案。 Current 協議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與媒體網路建立夥伴關係, 促進媒體服務之間的價值轉移。區塊鏈將通過在音軌播放結束時捕獲使用者活動、分析播放的合法性和欺詐檢測、應用一系列網路和個人受影響的係數, 發揮核心作用。這將使用Current平臺內的信用系統獲得獎勵價值。
用於JPEG影象跟蹤的區塊鏈
JPEG 影象可以用於不同的商業目的。最基本的選擇是將影象賣給某人只是為了檢視或列印, 例如當涉及到高質量的影象時。但人們也可以考慮其他商業目的, 比如修改原始影象, 以便以後重新分發。 在任何情況下, 區塊鏈技術都可以用於促進用於不同的商業目的的 JPEG 影象跟蹤, 如已經描述的那樣。可以建立一個區塊鏈, 以跟蹤在影象生命週期中發生的不同交易的軌跡。 當每個交易都在特定影象上完成時, 可以通過新增一個新塊來實現此想法, 如圖5所示。在基本情況下, 將為每個不更改影象的新交易新增塊。但是, 允許修改影象的交易可能意味著建立新的 JPEG 影象, 即使它只是對前一個影象的修改。在這種情況下, 最好建立原始區塊鏈的一個新分支, 此時將原始影象上的交易分離為新建立的影象上的交易, 同時保持它們之間的關係。
圖5. 用於跟蹤 JPEG 影象交易的區塊鏈
跟蹤可用於出售或轉讓對影象的權利的任何交易。與交易相關聯的 "合同" 的表示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段完成, 如許可證或隱私規則, 具體取決於影象的管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 區塊鏈應該儲存對影象的不可變引用 (例如, 影象的雜湊), 如果它遭受了任何未經授權的修改, 就可以很容易地檢測到它。當然, 區塊鏈應該允許在完成特定交易時進行認證。
基於區塊鏈的360°虛擬現實影象檢視
openstreetVR (OVR) 是一個基於地理位置的街道級WebVR線上社群, 它依賴於定製設計的區塊鏈和生態電力友好、高度可擴充套件、分散、基於績效的共識引擎, 用於內容識別、跟蹤和傳輸360°全景靜止影象、視訊和不久後的直播流XR媒體(虛擬, 增強和混合現實)。上傳的內容轉換為 JPEG2000 (J2K) 格式, 允許實時感興趣區域 (ROI) 提取並向VR耳機顯示超高解析度 (>8K) 影象,確保真正身臨其境的體驗。OVR使用 Babylon.js (一種高效能、支援 GPU、開源的 WebVR 遊戲引擎) 構建, 允許直接在 Windows Edge 瀏覽器中顯示與360內容整合的動畫虛擬物件, 而無需自定義應用程式。OVR通過geoStreet令牌獎勵使用者,用於捕獲和上傳全球3900萬公里道路和路徑的街道360度檢視。
圖6:OVR 地理定位的 VR 內容區塊鏈工廠
OVR 實現了一個區塊鏈以鎖定和跟蹤網站上的所有內容交易, 並實施加密貨幣, 以激勵使用者建立沉浸式的360°街道級內容。OVR 區塊鏈礦工因維護上傳內容和令牌交易的分類帳而獲得 OSXR 硬幣獎勵。geoMarket令牌為網站的電子商務端提供支援。整個工作流程如圖6所示。
目前的區塊鏈標準化工作
目前有三項主要的標準化工作, 為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賬技術提供國際認可的規範。但是,它們都沒有特別探索應用於媒體的用例。本節簡要介紹這些現有的標準化活動。
ISO TC 307 區塊鏈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關於區塊鏈的 ISO TC 307 和 DLT 是主要的技術委員會, 旨在確定區塊鏈、DLT 及相關領域的未來標準化程序。該技術合作委員會於2017年由 iso 建立, 其祕書處設在澳大利亞。技術合作委員會目前有35名參與者和13名觀察員。這包括五個關鍵的標準開發研究小組,包括參考架構、分類和本體、用例、安全和隱私、身份和智慧合同。TC涵蓋了相對較大的活動範圍。TC307 下的現有 SG 和 WG 有:
- ISO/TC 307/CAG 1 召集人協調小組
- ISO/TC 307/JWG 4 聯合 ISO/TC 307 - ISO/IEC JTC 1/SC 27 WG: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和 IT 安全技術
- ISO/TC 307/SG 2 用例
- ISO/TC 307/SG 6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系統的治理
- ISO/TC 307/SG 7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系統的互操作性
- ISO/TC 307/WG 1 基金會
- ISO/TC 307/WG 2 安全、隱私和身份
- ISO/TC 307/WG 3 智慧合約及其應用
目前的目標是建立以下正在開發的規範:
- ISO/AWI 22739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術語
- ISO/NP TR 23244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隱私和個人身份資訊 (PII) 保護概述
- ISO/NP TR 23245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安全風險和漏洞
- ISO/NP TR 23246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使用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進行身份管理的概述
- ISO/AWI 23257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參考架構
- ISO/AWI TS 23258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分類學和本體論
- ISO/AWI TS 23259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智慧合同
- ISO/NP TR 23455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系統中智慧合同的概述和相互作用
- ISO/NP TR 23576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數字資產保管人的安全
- ISO/NP TR 23578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與互操作性相關的發現問題
區塊鏈和分散式賬本技術專題組
CEN 和 CENELEC 多年來一直支援歐洲的數字化轉型, 在製造、機械、能源、衛生或運輸等各個領域制定歐洲標準和 ICT 標準化解決方案。有鑑於此, 為了更積極地為我們的利益相關者的數字化轉型做出貢獻, CEN 和 CENELEC 建立了一個新的 CENCENELEC 區塊鏈和分散式分類帳技術 (DLT) 專題組。
區塊鏈和 DLT 在ICT領域的新發展有望以可控的方式為資料共享和交易管理作出巨大貢獻。區塊鏈和 DLT 技術具有長期改變商業運營模式的巨大潛力, 可整合在多個領域, 並應用於金融、保險、能源、衛生、製造和電子政務領域。區塊鏈和 DLT 在為金融部門以外的可信、分散和非中介服務提供基礎設施方面也具有巨大潛力。
除其他外, 焦點小組的目標是確定潛在的具體歐洲標準化需求, 特別是支援目前 ISO/TC 307 "區塊鏈和 DLT" 中正在開發的標準化活動。CEN 和 CENELEC 期待著為歐洲數字轉型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焦點小組的目標是滿足歐洲企業的需要, 特別關注中小企業, 並鼓勵歐洲更多地參與 ISO-TC 307。該焦點小組根據 ISO-TC 307 的工作專案開展工作, 包括參考架構、安全和隱私、身份、治理和智慧合同。
分散式分類帳技術應用焦點小組
ITU-T 關於 DLT 應用的焦點小組成立於 2017年5月, 由瑞士擔任主席。其目標是確定和分析基於 DLT 的應用程式和服務, 以制定支援在全球範圍內實施這些應用程式和服務的最佳實踐和指南;併為 ITU-T 研究組的相關標準化工作提出前進的方向。 FG DLT將為可互操作的基於DLT的服務制定標準化路線圖,同時考慮到國際電聯、其他標準制定組織、論壇和團體正在開展的活動。
建立標準化框架的下一步工作
目前, JPEG 隱私和安全是與區塊鏈相關的主要 JPEG 活動。但是,目前正在開發的JPEG系統和JPSEC(Secure JPEG 2000)等過去標準中的更大範圍的規範可能會受到影響。同樣, 今後在編碼以及搜尋、檢索和註釋方面的若干標準也是相關的,應確定此類標準的清單及其潛在相關性。 根據對現有標準化工作的分析, 目前似乎沒有開展多媒體規範標準化的活動, 使其更有效地用於區塊鏈, 也沒有多媒體應用的特定架構和工具。 展望未來, JPEG 確定以下步驟為未來的活動, 以實現媒體區塊鏈應用的標準化框架:
- 通知和參與——JPEG 打算向所有相關的利益攸關方通報其目前在區塊鏈方面的活動, 並讓他們參與進來。JPEG 還計劃在未來的會議上組織一個或多個關於多媒體區塊鏈的研討會。
- 收集其他用例——JPEG 呼籲業界和其他標準化委員會的參與, 以幫助和定義更多的多媒體用例和要求, 從而推動標準化程序。
- 評估用例——在對收集到的用例進行深入評估後, 將確定路線圖。評估的目的是從業務和技術角度確定多媒體區塊鏈用例的主要特點。
- 定義要求——用例評估的結果將用於定義要求。JPEG 並不打算定義區塊鏈框架的要求。相反, 它尋求定義一種機制, 可以提供一個通用的可互操作格式/協議。
- 關於發出提案徵集的決定——如果確定了足夠的興趣和對標準或協議的需求,那麼將釋出正式的提案徵集。
參考資料 [1]W. Mougayar, The Business Blockchain: Promis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xt Internet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2016. [2]“The multimedia blockchain: A distributed and tamper-proof media transaction framework - IEEE Conference Public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096051/. [Accessed: 12-Jun-2018]. [3]I. WENN DIgital, “KODAKOne | Image Rights Management Platform,” WENN DIgital, Inc. [Online]. Available: https://kodakone.com/. [Accessed: 22-Jun-2018]. [4]G. Hudson, A. Leger, B. Niss, and I. Sebestyen, “JPEG at 25: Still Going Strong,” IEEE Multimedia, vol. 24, no. 2, pp. 96–103, 2017. [5]J. Yli-Huumo, D. Ko, S. Choi, S. Park, and K. Smolander, “Where Is Current Research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A Systematic Review,” PLoS One, vol. 11, no. 10, p. e0163477, 2016. [6]D. Bhowmik and T. Feng, “The multimedia blockchain: A distributed and tamper-proof media transaction framework,” in 2017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2017. [7]A. Kosba, A. Miller, E. Shi, Z. Wen, and C. Papamanthou, “Hawk: The Blockchain Model of Cryptography and Privacy-Preserving Smart Contracts,” in 2016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SP), 2016. [8]S. Fujimura, H. Watanabe, A. Nakadaira, T. Yamada, A. Akutsu, and J. J. Kishigami, “BRIGHT: A concept for a decentralized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in 2015 IEE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 Berlin (ICCE-Berlin), 2015.
(本文來源:媒礦工廠;唐安妮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