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宇專欄丨衛星地圖“實時更新”時代將到來?亞馬遜、洛馬都入局
對於經常接觸地圖的人來說,谷歌地圖無疑是目前最受好評的衛星地圖軟體,詳細的衛星影像不僅能真實地反映出被觀察地區的真實環境,使用者還能根據歷史影像來一覽一個地區地貌的歷史變化。

(來源:Google map)
但即便如此,谷歌地圖也依舊存在著一個仍顯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地球”上大部分地區的衛星影像無法做到及時更新,每當我們開啟地圖時,很多地方依舊在使用著數月、一年甚至幾年前的影像。幸好,現在這一現狀很快就將被改變了。
今年 11 月 28 日 AWS re:Invent 大會上,亞馬遜的 AWS 釋出了 AWS Ground Station(衛星接收地面站),這項新的雲服務可以讓客戶藉助全球 12 個地面站蝶形天線來下載衛星影象資料,還能以較快的速度將資料上傳至雲儲存中。
而與此同時,另外一家衛星地圖公司 DigitalGlobe 則又在 AWS 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該公司預計將在 2021 年開始組網下一代衛星星座,屆時,DigitalGlobe 將具備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將地面站的影象資料傳至雲中的能力,速度遠遠快於目前的一個小時。

圖丨DigitalGlobe 的 WorldView-3 衛星今年 4 月 15 日拍到敘利亞大馬士革一處科研中心被聯軍空襲後的影象(來源:DigitalGlobe)
按照之前的操作習慣,地面站從衛星上下載影象資料要遵循嚴格的時間表,等待幾個小時往往是家常便飯。而 DigitalGlobe 下一代星座的優勢在於,他們的衛星的“重訪能力”極強,影象衛星每天可以對同一目標進行多達 15 次重複觀測,而且衛星與地面站聯絡的次數也比過去增加一倍。
DigitalGlobe 業務支援主任 Jeff Carr 表示,“當消防員在撲滅山火時,他們需要最新的地圖資料,當救護人員駕駛著橡皮艇追蹤難民時,他們需要最新的地圖資料。這反映出實時的、精確的天基資料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終端使用者對它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
Aws 高階副總裁 Charlie Bell 此前也表示,“衛星資料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但一整套系統卻超級複雜,而且建造和運營它所需的基礎設施也非常昂貴。(我們)開發 AWS Ground Station 的目的就是讓衛星使用者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動態調整地面站天線的使用,並且讓他們將能夠直接將資料傳至 AWS 中,以完成後續的資料儲存、分析和傳輸等工作。”

圖丨AWS Ground Station(來源:SiliconANGLE)
不過,既然現在衛星影像資料更新已經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那麼大眾自然而然地就會聯想到該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
對於這一問題,不得不說各家公司早已付諸於行動。DigitalGlobe 公司已經和美國國家偵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簽署了合同,為這些政府部門提供衛星影象資料。只是 Digitalglobe 公司拒絕就該公司將如何與美國政府合作的技術問題予以置評。
而除了 DigitalGlobe 之外,老牌的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也看中了衛星影像這一領域。11 月 27 日,洛馬和 AWS 宣佈了一項新的合作計劃,將允許使用者更快、更頻繁地同時從多個衛星下載衛星資料。

(來源:Lockheed Martin)
為此,洛馬公司還開發了一款迷你版的“地面站”,這款名為“Verge”的衛星接收器搭載的天線僅有鞋盒大小,造價也只有 20,000 美元,遠遠低於傳統的造價超過 100 萬美元的大型蝶形天線。儘管五角大樓不太可能依靠這種新技術來進行衛星資料下行,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仍寄希望于軍方會使用他們的地面站來測試低軌衛星,或用作一些更復雜衛星的備用地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