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的“階級失明”,讓巴黎遭遇50年來最大騷亂
瑪麗安雕像 (法國國家象徵) 被砸毀,巴黎凱旋門內部擺設被洗劫,香榭麗舍大道被濃煙籠罩,“推翻資產階級”和“馬克龍下臺”的標語隨處可見......現在的法國被恐怖氣氛籠罩——截至目前,“黃背心”示威運動已經進入第三週。
這是巴黎50年來遭遇的最嚴重的暴力抗議活動。當地檢察官於週日表示,目前,在與抗議活動有關的事故中喪生的人數已升至三人。據法國內政部統計稱,上週日共有412人被捕,133人受傷,其中包括23名執法人員,消防員處理了190起火災,其中包括6座被縱火焚燬的建築物。官員和防暴警察都表示,情況接近於“起義”。
此次抗議活動的源頭要追溯到11月17日。當天,超過30萬名法國民眾在各地公路交界處設定路障,堵塞交通,呼籲抵制馬克龍政府的環保政策。其中,多數人身穿“黃背心” (據此前法新社介紹,身穿“黃背心”是因為依據法國交通條例規定,所有的法國司機都必須在車內放有這種背心,已備在汽車發生故障後穿著), 以抵抗政府加徵燃油稅。
11月中旬,法國政府出臺燃油稅政策,宣稱為了履行《巴黎氣候協定》,實現減碳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希望提高燃油的價格,鼓勵人們使用清潔能源,使用汙染較少的汽車。
此舉引起民憤,但法國總統馬克龍卻“冷漠”迴應:“這些人今天抗議我加徵燃油稅,明天又能轉過頭去抗議空氣汙染影響了下一代的健康。”此番言論讓抗議活動走向失控。
12月1日,巴黎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暴力氣息瀰漫街頭。第二天,馬克龍從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G20峰會上趕回巴黎,當晚與總理和內政部長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應對在巴黎和全國各地的示威活動。據路透社報道,馬克龍已要求法國總理菲利普與示威者組織進行談判。
但到目前為止, 馬克龍仍然拒絕撤回加收燃油稅的命令,他聲稱此項政策將幫助法國向低碳國家轉型,並且有助於降低國內長期的高失業率。 法國政府發言人Benjamin Griveaux 於2日早上對巴黎BFM電視臺說:“我們已經說過,不會改變方向。”
據《紐約時報》報道,過去一週釋出的多項民意調查顯示,70%~80%的法國人對“黃背心”表示同情。
現在,這場暴力示威已經從對汽油價格的抗議,演變成了對於消費水平和不平等的不滿。而此次抗議活動也被認為是馬克龍上任總統18個月以來,面臨的最嚴重執政危機——民調支援率從上任時的66%跌到25%。
據《德國之聲》報道,馬克龍上任以來一直致力於發展法國的能源轉型。此前,他曾宣佈要在2022年任期結束前關閉費斯內姆核電站 (該核電站是法國目前使用時間最長的核電站) ;並且計劃在2035年前關閉另外的14座核電站,將法國的核電使用率從現有的75%降低到50%。
為了遏制因燃燒柴油而造成的小顆粒汙染,法國政府上調了柴油稅,每升柴油增加了7.6歐分 (約合人民幣0.63元) ,並且在2019年1月將進一步增加6.5歐分 (約合人民幣0.54元) 。
馬克龍總統曾表示:“我寧願對燃料徵稅,而不是對工作收入本身增加稅收。”他還說:“那些抱怨燃油價格上漲的人也要對空氣汙染採取行動,因為他們的孩子會因此生病。”
根據法新社的報道, 今年法國的柴油價格上漲了23%,已經達到了每升1.46歐元 (約合人民幣11.55元), 成為2000年以來,法國柴油價格最高的一次,遠超歐盟其他國家汽油均價 (目前歐盟汽柴油均價為1.38歐元以及1.39歐元) ; 汽油上漲了15%,達到.55歐元 (約合人民幣12.26元) 。此外,由於法國內部油價不一,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1.89歐元的柴油和1.99歐元的汽油。
相比汽油車車主,柴油車車主受到政策的打擊更大。
根據法國生態轉型與團結部所給出的規劃,為促進能源轉型,法國每升燃油的稅費預計將在2022年繼續上漲至0.75~0.78歐元。也就是說,到馬克龍的第一個任期結束 (2022年) ,法國的汽柴油價格將超過2歐,併成為燃油價格最高的歐盟國家。
在法國,柴油車是普通老百姓的普遍選擇。法國柴油車在新車銷售量的佔比從1980年的不足5%,一路攀升至2013年的70%。 而在2014~2018年的五年之間,汽油稅費上漲了14%,而針對柴油的稅費則超過了38%。 根據《法國資訊臺》的計算分析,目前法國的柴油成本價約為每升0.48歐元,而當下每升1.46歐元柴油價格,意味著在法國柴油油價中稅率佔了一大半還要多。
一些觀點認為,選擇購買新能源車的使用者,大部分都是法國的富裕階層;而大批擁有燃油車的車主以中下階層為主,他們無力去花費高價更換新能源車。 調高燃油稅率卻補貼新能源車的法國政府,被認為是“劫貧濟富”。
反對者認為,馬克龍是富人們的總統,而不是工薪階層的總統。
據《經濟學人》報道,一位“黃背心”的成員桑德拉表示:“當月底來臨,我已經付不起將油箱加滿的油錢了”。她在一家眼鏡店工作,每天需要駕駛20公里才能到達上班地點。
另一位“黃背心”運動的參與者Roger Ordonez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說:“我們需要改革,但絕不是從老百姓口袋裡掏錢。很多人買了柴油車,因為當時政府說柴油車很棒,而現在卻因環保問題懲罰我們使用柴油,這不公平。”
其實早在今年6月,大量民眾就曾在網路上聯名請願,希望法國政府能夠重新考慮一系列抬高碳排放稅收的政策。當時,“黃馬甲”的抗議方式還比較溫和。但法國政府一直無視民眾的反對,最終造成嚴重騷亂。
在歷史學家諾瓦里埃爾看來,馬克龍之所以會引起民憤, 不是他鄙視下層階級,而是因為他“階級失明”。 諾瓦里埃爾在《解放報》的採訪中說:
“馬克龍直接從羅斯柴爾德銀行進入財政部再進入愛麗捨宮,堅信這個國家的出路就是靠初創公司、靠管理和新技術。但他和許多‘共和前進!’黨的代表們一樣,沒有政治家的經驗,他和底層階級的代溝越來越大。這就是人們的憤怒被燃油稅這一個別事件引爆的原因。”
(本文整合了介面新聞、 澎湃新聞、車314、觀察者網、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虎嗅App猛嗅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