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的角鬥場:效能為王,AI加持,落地功能
不管你是否意識到,AI晶片的時代,真的來了!
前不久,我做過一個論述:5G手機離不開5G網路,更離不開AI晶片,目前全球各方都在期待高通5G手機的到來。然而全球首批5G晶片未確定上市日期之前,各方首先要比拼的是在AI晶片領域的研發和落地能力,沒有AI的技術基礎,就沒有高效能的晶片可參與未來的競爭。
日前,有媒體報道,聯發科技將於12月13日召開發佈會,將釋出一款讓人“愛不釋手”的AI晶片--Helio P90。我們一向擅長於手機“劇透”的媒體,提前釋放出來很多資料,尤其是這款晶片的AI跑分資料,已經位列全球一線水平,和麒麟980、驍龍8150等媲美。
其實這幾年頗為低調的聯發科技,數年前就開始了AI晶片的相關佈局(比如2013年推出的CorePilot架構技術),提前代表行業做了一些探索。而且早在今年1月,經過多年的研發之後,聯發科正式推出全球第一個完整相容Android 神經網路 API的NeuroPilot人工智慧平臺,這套完整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通過整合硬體(AI處理器)及軟體,讓聯發科技晶片的各類消費性電子產品具備AI能力。
這個平臺的推出,引發了各方廣泛關注。當時分析認為,雖然這是一個全新的平臺,距離大規模商用還有一段距離,但已然為AI晶片的普及,甚至未來5G手機的商用奠定了技術和平臺基礎。
僅僅過了大半年,“顛覆一切”的Helio P90晶片全新面市,未經推出就引發了多方期待“這到底是一款怎麼樣的AI晶片,能否加速5G手機的落地和普及”?這一切當然是未知數,需要等13日的釋出會來揭曉。
不過,關於AI晶片的發展,整個行業除了不斷向前探索發展之外,一直以來也都有不同的觀點爭論,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話題。
AI手機晶片的競爭焦點:效能為王
一切的態勢都在表明,從2019年開始,AI晶片將會從今天的“震撼釋出”變成行業的標配,未搭載AI晶片的智慧手機將失去參與主流市場的競爭機會。
那麼各方都在談AI晶片時,大家到底在談什麼?長期以來關於AI晶片效能VS功能哪個重要的爭論一直喋喋不休。在筆者看來,AI晶片的核心在於技術研發能力以及相關的架構體系,而效能是檢驗研發水平的唯一標準,效能強大與否直接關係到一款AI晶片的終端落地能力。
所以這樣話題很好理解,技術和平臺為基礎,效能為王,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至於功能,只是具體表現到應用場景的服務形式罷了。
今年盛夏,諾基亞釋出了一款千元智慧手機諾基亞X5,使用過的人會詫異為什麼千元機可以擁有如此流暢的體驗,並且能夠玩轉吃雞、農藥等主流遊戲。這其實主要就是因為X5採用了聯發科技的高效能Helio P60處理器,這款AI處理器的高效能表現,支撐了諾基亞X5的終端表現,最終成為蘇寧等平臺的暢銷爆款,蘇寧平臺的好評達到99%。
那它的高效能體現在哪呢?當時的P60內建多核心AI處理器及NeuroPilot AI技術的智慧手機系統單晶片,採用臺積電12nm FinFET工藝和arm Cortex A73和A53大小核架構,相較於上一代P23/P30,CPU及GPU效能均提升70%。當開啟需要高執行效能的遊戲時,省電量可高達25%,還解決了卡頓、掉幀的問題。
至於這款晶片應用到諾基亞等手機上後,落地了AI拍照等功能。這些功能當然很好,但必須建立在高效能的基礎之上。效能和功能哪個更重要,不辯自白。
而本月,我們就以聯發科技即將釋出的Helio P90晶片為例,這款全新的AI晶片雖然還沒有正式釋出,但很多資料已經“洩露”了出來。據媒體報道,AI成績達到了19453分,在排行榜上僅次於驍龍8150位列第二名。相信後續其高效能的表現將會帶來更多創新功能的落地,也將帶動手機行業的“換新行動”,從明年開始搭載Helio P90晶片的手機有望再次成為行業爆款。
舊時王謝堂前燕 AI晶片何以進入平常“百姓家”
可能很多人注意到了,不管從2G到3G,還是3G到4G,乃至我們今天從4G到5G以及AI晶片時代,每一個時期創新技術剛剛誕生後,因為高昂的技術和價格門檻,只有少數人可以享用。
現在,隨著聯發科的努力,尤其是這一年裡從P60,一直到即將推出的P90的佈局。讓高效能的晶片和相關的服務,也能擁抱更廣闊的的使用者群體。
今年NeuroPilot人工智慧平臺剛剛推出時,聯發科就宣佈讓每年約15億臺採用聯發科技晶片的各類消費性電子產品具備AI能力。這意味著,曾經“少數人享受高科技成果”的現狀,到了今天即將“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聯發科的高效能晶片的普惠意義和行業意義,到底何在?行業方面,因為高效能晶片的推出,能加速各種視訊、遊戲、生活工作等等服務落地。廣大的手機廠商,能夠應用這套晶片方案,提供價效比更高的智慧AI手機。
普惠方面,聯發科技秉承開放的心態和思路,將進一步降低行業使用門檻,為聯發科技在AI智慧時代和5G時代擁抱更多新使用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5G進展緩慢、消費疲軟的當下,搭載P90的手機有望真正成為廣大消費者普遍使用的高效能旗艦手機,進而促進終端消費升級,助力智慧手機產業復甦。
從AI晶片到5G手機 聯發科技何以助力行業升級
說到底,這幾年手機行業的發展其實就是兩個趨勢,一個AI,一個5G。現在看來,這二者已經融合。我們可以大膽的做一個預估:未來,所有的5G手機,都將搭載AI晶片。
本文提到的聯發科技,由於行事低調,在後端為前端的手機企業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所以在消費市場沒有多少聲量。但事實上,這幾年聯發科技在5G(備註:比如去年盛夏,聯發科技完成了第一款5G網路原型機的測試,實測下行速率超過5Gbps)和AI晶片兩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別要提到的是,早已經成為“行業基礎設施”的聯發科技,提供的不僅僅是一顆小小的晶片,而是軟、硬體整體解決方案──除了提供人工智慧處理器,聯發科技也推出NeuroPilot SDK,讓開發者得以更為便利地採用聯發科技晶片,為消費型裝置打造AI應用程式與功能。
這一系列重大的舉措,降低了創業門檻,廣大的開發者和合作夥伴,利用聯發科技提供的平臺服務,甚至可以實現開發“拎包入住”,加速創新產品和服務的落地。
不難預測,聯發科技在AI時代的佈局,為其5G時代的發力,奠定了基礎。並且我們可以大膽的展望,未來因為二者的融合,聯發科將取得行業優勢,並且帶動整個行業升級,走出2018年以來的手機行業整體出貨疲軟的境地。
PS:本文作者丁道師,關於本文所述觀點,歡迎來信探討,微信:dingd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