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沒有捷徑,也沒有靈丹妙藥”

不知什麼時候,在創業者當中出現了一股不太好的風氣。
如知名網際網路創業者、投資人沈博陽所說,“看到身邊一些創業者,熱衷於參加各種創業營、創業大賽、海外遊學、走戈壁爬雪山。”
他認為,這不是在創業,這是在玩兒創業。
弱者才會成群結隊,所謂去抱團取暖,結果往往是凍死拉倒。
中國人歷來喜歡混圈子,做企業也是這商圈、那商會的,其實沒太大的用處,或者說這些東西只對組織者和“帶頭大哥”有利益、有好處,其他人都是跟著湊個熱鬧罷了。
你看任正非什麼時候熱衷混圈子了,可人家的企業就是幹到了世界第一。
真正的高人從來都是特立獨行,因為他們不屑於走捷徑,也絕不會做無用功,他們的根基只是在自己。

山高人為峰,等你強大了,何必去混圈子,你就是頂級的圈子。
“創業營、創業大賽、海外遊學、走戈壁爬雪山......”這些東西,實際上不過是玩兒罷了,學幾個新詞,認識幾個新朋友,換個新酒桌,給腦袋換個新環境,結果呢,回去還是老樣子,甚至還不如。
馬雲說,人變了,世界就變了。
你才是問題的根源,你自己的問題不解決,又哪有什麼靈丹妙藥給你吃?
不要想著藉助人脈、導師之類的去走捷徑,人還是要靠自己。
前幾年流傳過一篇“讀了MBA”結果企業倒閉的文章,說的就很現實,你抱著目的,以功利之心去參加這些MBA、創業營、創業大賽等,其他人也是如此,而有需求就有市場,組織者就是提供場合以圖利為目的的。
你想一想,有什麼便宜能給你佔去?
真正有能量、厲害的牛人也不會在一群完全功利的人當中挑合作伙伴,滿世界都是想找貴人的人,貴人又不傻,他們就是想幫助別人,也是要找那些靠譜實在的人。

創業沒有捷徑也沒有靈丹妙藥。
沈博陽說,“要知道,創業註定是一場孤獨之旅,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去摸索,自我成長。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市場,如果你沒有領導力,如果運氣不站在你這邊,上再多的創業課,結交更多的人脈也沒有用。”
真話容易傷人,他也不怕得罪人。
但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些真心話如果能夠喚醒幾個利慾薰心的糊塗蟲,也是很有意義的。
沈博陽的意見是,創業者要具備最基本的管理知識,他建議創業者多去看看傑克·韋爾奇、安迪·格魯夫這樣管理大師的著作,而少去看去聽一些三流企業家的分享。
就像宇宙、人生的大智慧都在《道德經》五千言之中,真正有用的管理知識和創業知識,內容就那麼多,也都是在那幾本經典著作裡。
更重要的是你的悟性和修行,沈博陽說優秀的創業者無一不是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能力非常強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低調一些,踏實一些,把時間多花在產品上,多花在招人上,多花在辦公室裡,多花在管理上,你創業成功的機率會大很多。”

沈博陽的觀點讓我想起馬雲對年輕創業者的一個忠告。
2017年,在阿里巴巴第二屆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上,一個天貓商家問馬雲,說她老公很崇拜馬雲,但他經常出去跟供應商、合作伙伴喝酒,經常喝醉,但他認為這是在應酬、結交關係,也是在工作。
馬雲就毫無客氣地說,男人說應酬一般是撒謊,我自己從創業到現在從不參加應酬,壞酒傷肝,好酒傷腦,真以為生意是喝酒喝出來的,腦袋能不壞嗎?
“......應酬多基本上是假話,是藉口,生意一定不是靠應酬做大的,把時間用在客戶體驗上、員工的管理上,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這才是正道。靠應酬拉來的生意都是不靠譜,不長久的。”
真要是喝酒,和誰喝是關鍵。馬雲說,把時間花在和員工喝點小酒可能更有幫助。
對於關係這個東西,馬雲還有一個名言,“不要相信關係,世界上最靠不住的就是關係,你需要做的就是保證對你的客戶的真誠度和滿意度。要想創業成功,踏踏實產地經營企業。”
所以,“創業營、創業大賽、海外遊學、走戈壁爬雪山......”、MBA、EMBA、商學院這些,扯淡居多,資源往往沒有整合到,反而被人家整合了。
什麼人脈,那毫無意義。

創業還是要回歸本質,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分,你要明白你企業、生意的根基是什麼。
多想一想你的客戶,多想一想你的產品,多想一想你的員工,多想一想你能夠為使用者、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這些才是最靠譜的。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現在大師滿天飛,你不知道聽誰的好,但萬變不離其宗,去學習那些有結果、有事實的人總是沒有錯的。
稻盛和夫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27歲開始創業,最初資金困難,公司也只有28名員工,其創辦五十多年的京瓷公司,竟然從來沒有出現過赤字,無論順境逆境,京瓷都保持了健康的成長,而且稻盛和夫更是一手打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問及成功的祕訣,稻盛和夫坦誠地說道: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非常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要從內心發出一個強烈的願望和信念,即:把工作做好。有了這個信念,才能真正做好企業。因為在做一家企業時,人往往容易缺乏自信,所以在內心首先要這樣去想,要有這個意願:一定要做好企業,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全身心投入,為目標奮鬥。其次,選擇專一的目標,在一個行業、一個領域不斷耕耘。三要堅守住道德底線。
創業如果一開始就有走捷徑的念頭,那就已經輸了一大半。
稻盛和夫認為,經營企業很像登山,無論多高的山都沒有捷徑可尋,要想登頂,就只有一步步往前走。民營企業沒有太多外界的保護,經營起來很不容易。企業家只有用心投入工作,做好每一步,才能達成目標。

不要玩兒創業,成功的路從來不容易走,沒有任何捷徑可尋。
就像馬雲說100個人創業,95個人死掉,你連他怎麼死你都不知道,還有4個人你是看著他死的......
所以,創業是一條艱辛的路,只有腳踏實地一步步往前走的人,才可以持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