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拿破崙比爾蓋茨 - 微軟 《浪潮之巔》讀書筆記

一、正文
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羊,能打過由一隻羊帶領的一群獅子。—— 拿破崙
1、歷史
首先, 比爾·蓋茨
和 保羅·艾倫
是小時候認識的朋友及高中同學,並對計算機程式設計充滿激情。
當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剛上大二,從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 Altair 公司微處理器的文章,於是就給該公司老闆寫了封信說他們為貴公司的微處理器寫了個 BASIC 語言的直譯器 ,這樣使用者就可以在 Altair 的處理器上使用 BASIC程式設計了。其實,當時這個直譯器完全是蓋茨杜撰出來的。Altair 公司倒很認真,要來看看蓋茨的東西。比爾和艾倫等人居然在幾星期內趕製出來了一個。Altair 公司對蓋茨等人的工作很滿意,乾脆僱了艾倫。
1975 年 4 月 4 日,也就是幾個月之後,艾倫說服了蓋茨退學,辦起了屬於他們的公司 微軟
。
日子這麼不吉利都能創業如此成功!
1980 年 11 月,微軟獲得了 IBM 公司的合同,這筆交易中,微軟要提供 CP/M 作業系統給即將到來的 IBM 個人計算機上。但微軟沒有時間開發一個全新的系統,於是微軟從西雅圖計算機產品公司收購了 86-DOS,並將它更名為 MS-DOS
,授權給 IBM 使用之後,IBM 更名為 PC-DOS
。
雞賊的是, 微軟保留了 MS-DOS 的所有版權 。當時,因為 IBM 有 PC-DOS 的版權,沒有公司可扭轉在非 IBM 硬體上不可執行 IBM 系統的情況。但由於微軟有 MS-DOS 的所有版權,微軟除了授權該軟體給 IBM 使用外,還與其他 OEM 廠商談判,將經過更改後的 MS-DOS 系統安裝到每一臺新計算機上。
1984 年,微軟答應了 IBM 一起開發新的作業系統 OS/2
的合作。但是,微軟在推廣 OS/2 上並不賣力。最雞賊的是,微軟暗地裡偷偷地、非常低調的學習蘋果悄悄開發同樣有圖形介面的 Windows
(**基於 MS-DOS **系統的圖形拓展版本)。
1990 年,微軟經過 Windows 1.0 和 2.0 的失敗終於迎來了成功的 Windows 3.0
和接下來持續使用了很長時間的 Windows 3.1
(在中國版本號是 Window 3.2 中文版),在短短几個月裡,它的銷量就超過了 IBM OS/2 多年來的全部銷量。Windows 3.1 對蘋果的打擊是致命的。
同年,微軟還推出其辦公包 Microsoft Office
。
1995 年 8 月 24 日,釋出 Windows 95
。具有先發制人的多工功能,新的開始選單,和與 32 位相容的使用者介面,並提供 Win32 API。
與此同時,Windows 95 捆綁了線上服務 MSN
和 IE
。
2000年 1 月 13 日,比爾·蓋茨將微軟執行長的位置交給 斯特弗·鮑爾默
,然後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職位: 首席軟體架構師
。
2001 年 10 月 25 日,微軟釋出 Windows XP
,是首個使用產品啟用與盜版競爭的 Window。
2004 年,微軟釋出的 Xbox
遊戲機進入由索尼和任天堂主導的遊戲機市場。
2007 年 1 月 30 日, Windows Vista
正式對普通使用者出售。這是 Windows 歷史上間隔時間最久的一次釋出。針對開發者方面,Vista 使用 .NET Framework 3.0
版本,比起傳統的 Windows API
更能讓開發者能簡單寫出高質量的程式。
2008 年 6 月 27 日,比爾·蓋茨 退休 後,除了重點專案加以指導外,而其餘時間都只當公司顧問。
2008 年 10 月 27 日推出的 Windows Azure
的服務平臺,是該公司進入雲端計算入門市場上第一步。
2009 年 10 月 22 日,微軟正式發表 Windows 7
。
2010 年 10 月,微軟釋出 Windows phone 7
移動作業系統。在 Windows Phone 中,微軟將其使用介面應用了一種稱為 “Metro” 的設計語言。
2012 年,微軟的 Windows 8
試圖打造一個可在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和智慧手機等都能使用的跨平臺作業系統,被認為是微軟反擊主導平板電腦及手提電話作業系統市場的蘋果計算機 iOS 和 Google Android 系統。平板電腦上,微軟的 Microsoft Surface
,是一系列以 Windows 8 為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
2013 年 9 月 3 日,微軟宣佈將以約72億美元的白菜價收購 諾基亞
公司幾乎全部的手機業務。
2015 年 7 月 29 日,微軟釋出新版 Windows 10
。
2016 年6 月 13 日,微軟以每股 196 美元的價格,斥資 262 億美元現金收購商業社交平臺 領英
(LinkedIn)。
2016 年 8 月 2 日,微軟在官網宣佈, Microsoft HoloLens
開發者版本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開賣。
2018 年 6 月 4 日,微軟正式宣佈以 75 億美金收購 GitHub/">GitHub
。
2、微軟 vs 蘋果
當時,在喬布斯眼裡,微軟不過是一個靠賣 BASIC 起家、陰錯陽差拿到 IBM 合同的小小的軟體公司(連它的名字都是微軟體)
在技術嗅覺上,喬布斯好於蓋茨,但是,在商業眼光和經營上,蓋茨要強於喬布斯。
蘋果當時在 windows 敗下陣來,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條:
(1)蘋果既做硬體又做軟體,很難平衡兩者的速度。軟體做得太快了硬體就跟不上,硬體做的太快了有沒有合適的軟體可用。
(2)八十年代中期在蘋果內部,創始人喬布斯和 CEO 斯庫利打的一塌糊塗,各個部門的經理各自為戰搞出成千個大大小小的專案。反觀微軟,自從蓋茨把鮑爾默請來,就將日常事務全權交給後者處理。雖然鮑爾默脾氣暴躁,但是和蓋茨合作的很好,使得蓋茨有精力考慮戰略問題。
(3)一位日本圍棋國手講過, 高手過著取勝之道,就在於抓住對手的失誤 。但是,領先下的蘋果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走封閉式道路和純技術路線。
風水輪流轉, iphone 後來卻在封閉式道路上勝過了 windows phone 。
3、微軟 vs 雅虎
雖然微軟在與蘋果的戰鬥中勝出,但是在新興的網際網路時代,卻輸給了雅虎。
雅虎
作為最早的、影響力最大的 入口網站 ,無疑是大公司最願意投放廣告的地方。有了廣告收入,雅虎不斷地推出許許多多免費服務,除電子郵件外,還有找工作的,看股票的,天氣預報,買飛機票的等等。
蓋茨甚至到了 Google 上市前,還認為開源的 Linux 是微軟的主要對手,而不覺得 Google 能成多大氣候。他的下屬問他對 Google 的看法,他覺得一兩個部門就能搞定 Google。
我時常把蘋果公司比作希臘,微軟比作羅馬。到九十年代末,蓋茨騰出手來,成立了 MSN,大舉進軍網際網路市場。讓我們隨著時空隧道,回到兩千年前。公元 9 年,羅馬帝國的締造者奧古斯都大帝已經統治羅馬四十多年了。羅馬帝國疆土遼闊,國內繁榮富庶、歌舞昇平,外納萬邦來朝。羅馬帝國已經佔盡的地中海之濱的領土,再要擴張就要向北奪取日耳曼人的地盤了。而當時的日耳曼人不過是一個落後的蠻族。這一年,日耳曼人開始發難,羅馬帝國派大軍出征,但是在條頓堡(Teutonburg)森林被日耳曼人全殲,至此,羅馬帝國的擴張結束,羅馬帝國以後還不斷地打勝仗,但是其疆土的沒有超過奧古斯都時代。條頓堡森林之戰後,雖然羅馬舉國上下要求復仇的呼聲很高,但是,年邁的奧古斯都已經沒有當年打敗安東尼(埃及豔后的情人)的雄心了,居然忍下了這口氣。更要命的是,數年後,奧古斯都在羅馬徵兵,原先勇武的羅馬人竟無人應徵。我非常喜歡黑格爾地一句話: 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All that is real is rational; and all that is rational is real.) 雖然這句話常常被誤解成為當今不合理的現實來開脫,其實,如果我們動態地看待現實性和合理性,可以把這句話理解成,現在存在的現象,當初產生它的時候必然有產生它的原因和理由。如果這個理由將來不存在了,終究有一天它也會消亡。 微軟稱雄於微機時代,自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到了網路時代,顯示改變了,微軟再次稱雄的合理性也就沒有了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現實。整個九十年代可以說是微軟的十年,在這十年裡,整個矽谷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公司被微軟打到。蓋茨更是馳騁商場,鮮有敵手。但是,為了保證公司持續發展,在壟斷了整個微機軟體行業後,微軟也必須找到新的成長點,否則華爾街不會在追捧它的股票。很明顯,全球下一個金礦就是網際網路。當微軟打敗網景時,楊致遠和費羅(David Filo)已經把雅虎建成全球最熱門的網站。到九十年代末,蓋茨騰出手來,成立了MSN,大舉進軍網際網路市場。現在讓我們再回到現實。整個九十年代可以說是微軟的十年,在這十年裡,整個矽谷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公司被微軟打到。蓋茨更是馳騁商場,鮮有敵手。但是,為了保證公司持續發展,在壟斷了整個微機軟體行業後,微軟也必須找到新的成長點,否則華爾街不會在追捧它的股票。很明顯,全球下一個金礦就是 網際網路 。當微軟打敗網景時,楊致遠和費羅(David Filo)已經把雅虎建成全球最熱門的網站。到九十年代末,蓋茨騰出手來,成立了 MSN,大舉進軍網際網路市場,卻輸個盆空缽空。
4、捆綁策略
從 windows 95 開始,微軟就利用作業系統的預裝捆綁軟體打敗了不少競爭對手,奪得了利潤最大的幾個應用軟體市場。
首先通過捆綁 Office ,擊敗了蓮花公司和 WordPerfect 公司,前者類似 excel ,後者類似 word。
微軟憑藉優勢可以率先推出基於Windows版的辦公軟體Excel和Words。而蓮花公司和WordPerfect公司得等到微軟作業系統做得差不多的時候才能起步開發新品,因此戰爭還沒有開始就註定要失敗。
後來通過捆綁 IE,利落地消滅了網路界新星網景(Netscape)公司,
不久之後,又用同樣的辦法打敗了做媒體瀏覽器 RealPlayer 的 Real Network 公司。
5、壟斷
微軟一直飽受關於反壟斷法的控訴。據不完全統計,微軟這些年來為侵權和壟斷賠償了一百億美元左右。
2000年 底,共和黨候選人布什以微弱的優勢擊敗和矽谷關係良好的民主黨候選人戈爾當選總統,和共和黨關係密切的微軟得以翻案。
6、忘年交 巴菲特
蓋茨和他的忘年交投資大師 巴菲特
做法相同,他們都是要從每一個人身上掙或多或少的一筆錢,而不是從富人身上狠宰一刀了事。
世界上最掙錢的汽車公司是生產大眾型汽車的豐田公司而不是生產跑車的法拉利和豪華車的勞斯萊斯,事實上後者因為虧損已經被賣給了寶馬。
正如巴菲特投資的公司,都是像保潔(P&G)和強生(Johnson&Johnson)這樣生產每個人日常要用的東西。
7、慈善事業
蓋茨不滿足僅僅當一個IT工業的領袖,他的雄心是 改變世界 ,而實現他改變世界的理想的工具則是 蓋茨基金會
。有不少人以為蓋茨是 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 ,如果單從每年捐贈的錢數講,蓋茨基金會在這幾年確實經常排在世界第一。
如果想少繳稅,而將財產儘可能多地留給孩子,唯一的辦法是將財產捐給自己的慈善基金會。這樣做可以免除三種稅,第一次買股票的資產增值稅,遺產稅和每年的投資增值稅。在向自己的基金會捐財產時,還能再抵消40%的工資等所得稅。同時,蓋茨家族的後代或者遺囑受益人,也可以世世代代地控制蓋茨基金會。
美國法律同時規定所有的慈善基金會每年必須捐出 5% 的財產,這就是每年蓋茨基金會會捐出一些錢的原因。
在美國稅收問題上,通常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很多公益的事業,比如公立學校,必須由政府出面才能辦成辦,因此應該把稅收上來交給政府, 民主黨 人大多持這種觀點,比如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另一種觀點認為,政府辦事效率低下,浪費納稅人的錢,甚至回用於不必要的戰爭,因此應該 少繳稅 ,而每個公民各盡所能靠捐助來完成公益事業, 共和黨 人很多持這種觀點。 蓋茨在政治上傾向與共和黨 。
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惡意的揣測別人,公平地講,蓋茨基金會為世界衛生教育事業還是做了不少貢獻的。
但蓋茨和那些真正的將畢生積蓄無條件捐給他人而不是自己的基金會的那些真正的慈善家是不同的。
我很敬重投資大師巴菲特,他畢生生活簡樸,老了以後,只給自己的孩子的基金會留下不到財產的5%,而把幾乎全部的財富,一筆超過三百億美元的鉅款無條件地捐給了蓋茨基金會。
二、總結教訓:
曾在知乎上有個帖子,《比爾蓋茨和喬布斯誰改變世界比較大?》,答案一邊倒的認為是比爾蓋茨,我也深以為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