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無敵破壞王》和《星戰》的世界是種什麼感覺?這一次我們親自試了試
瞭解迪士尼的的人對《無敵破壞王》和《星球大戰》這兩個重要 IP 並不陌生,無論是想象自己身處遊戲世界來一場歡樂對決,還是進入太空感受戰爭史詩,它們都給很多人帶來過難忘的故事體驗。
但你有沒有想過親自進入它們的故事感受一番?既然我們如今有 VR,AR 和 MR,為什麼這些僅僅只能在電影院想象而無法更進一步?
當然能,事實上手握 IP 的迪士尼很早就瞄準了一家名為 The Void 的公司進行合作,而後者早前通過和索尼合作,已經將經典 IP《捉鬼敢死隊》打造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 VR 遊戲,在和迪士尼的合力打造下,這家公司這一次讓為人熟知的幻想變成了讓人驚訝的現實,背後的技術也令人好奇。
上週,應 The Void 官方邀請,極客之選(公眾號 GeekChoice)前往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亞洲第一家 The Void 體驗館,親身體驗了由 The Void 聯手迪士尼、ILMxLAB 創造出的接近真實的虛擬世界,短暫的半小時時間顛覆了之前我們對於 VR 的認知,也讓人對 VR 行業有了新的認識(由於體驗過程無法進行視訊拍攝,所以通過下面這段渲染視訊來了解到底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當 VR 接入現實
《無敵破壞王》和《星球大戰》,是我此次行程能體驗的兩個內容,但實際上此前我沒有做過太多期待,雖然官網介紹中的內容非常花哨,但 VR 技術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從全球 VR 行業開始爆火的 2016 年到泡沫迅速破裂的 2017 年再到如今,兩年時間我們幾乎體驗了市面上各種主流 VR 裝置,但真正能讓人感到震撼的屈指可數,所以體驗之前,我對於 The Void 最終能夠呈現出什麼效果並不確定。
The Void 場館設定在吉隆坡雲頂名勝世界,這裡是娛樂購物旅行的綜合場所,所以不乏諸如「體驗倉」「體驗椅」之類的常見 VR 裝置,但來到 The Void 場館,佔地上千平米的規模,以及門口神祕的設計倒是令人覺得與眾不同,在進入體驗之前,我一直在好奇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進入場館後,所有人都在一個裝備室稍作停留,和前面介紹的一樣,這一次體驗專案有兩個,基於《無敵破壞王》的《拉爾夫大鬧 VR》(Ralph Breaks VR)和基於《星球大戰》的《星球大戰:帝國的祕密》(Star War:Secret of the Empire)。
它們都是基於原作內容二次開發的 VR 衍生內容,時間長度都是 15 分鐘左右,對於這兩個系列的粉絲來說,我並不懷疑情懷的感染力,但這也是把雙刃劍,如果呈現效果並不出色,那麼對於粉絲來說也會是另一種痛苦。
像好萊塢大片中看到的軍隊武裝室那樣,進入場館的第一步就是給自己穿上裝置。在以 4 人為一組,大家一起穿好裝有計算裝置的馬甲(馬甲較重,據介紹裡面配備的是一臺高配置的膝上型電腦),戴上頭戴顯示裝置之後(可以調節瞳距),這套裝置完全擺脫了線材束縛,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可以自由活動的 VR 套裝。
接下來的一步,並不是帶你直接進入 VR 世界,而是先通過一個房間的電影內容介紹,告訴你接下來究竟要體驗什麼。這段影片其實並不需要通過頭戴裝置觀看,它的作用是儘快幫你進入到故事劇情中。
在進入另一個小房間後,我們終於開始了體驗。在把頭戴裝置戴好之後,眼前的螢幕亮起,並且出現了一個虛擬房間,它的大小和你身處的房間一樣,這時候你不僅能看到同行小夥伴的虛擬形象,還能看到自己的雙手變成卡通狀態(不過在《星球大戰》中你會變成暴風兵)。
這個過程讓人印象深刻,因為當你迅速進入到虛擬空間,在摸到真實世界中的那堵牆的同時,虛擬世界中你也能摸到一堵牆,真實世界中的同行小夥伴會變身成為虛擬世界中的另一個角色出現在你的面前,在開口對話的同時,所有人都會好奇的互相打招呼,好像從來都沒見過一樣,在嘗試用手摸索周圍的場景後,一種虛幻但又真實的感覺會讓你迅速進入狀態。
這就是 The Void 最大的特點,這家公司不僅使用沒有線材的 VR 裝置,而且在真實世界中去搭建 VR 場景,通過沒有束縛的裝置和真實可觸控的場景,它們讓人沉浸到內容當中。遊戲過程中,你看到的每一面牆,每一個按鈕,都可以摸得到,因為它們確實存在,而在虛實之間,內容就有了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沉浸感。
以《星球大戰》為例,這種特殊感覺尤為深刻,當我們扮演的暴風兵接到緊急通知飛往前線解決掉棘手的敵人時,不同場景的轉換都會在場地內進行,故事中會出現拿槍射擊的環節,這些槍都可以看得見摸得著,而在你開槍的同時,敵人的子彈擊中你後也會通過這件馬甲有振動反饋,體驗非常特別。
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則是場景切換中的統一感,當場景出現岩漿時,你會感覺屋子中溫度升高,當出現蒸汽時,你也能感覺到周圍有氣體冒出,當這些輔助元素融合真實場景後一切都變得截然不同。
超越電影的感官體驗
從 1895 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館第一次向人們介紹電影這種娛樂活動開始,一百多年時間過去,通過電影打造出的沉浸感越來越強,以《阿凡達》開啟的 3D 電影時代讓人們對於「沉浸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隨後杜比全景聲、4D 電影院,甚至更加先進的 4K 120 幀等娛樂方式帶來了更加獨特的體驗。
而在 The Void 的努力中,我似乎看到了 VR 加入會對未來電影的一些改變。這家公司並沒有只專注在硬體裝置的研發上,雖然從體驗上來說,他們目前在延遲、畫面沉浸,頭戴裝置的平衡等方面都做的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嘗試創作具有傳播性的內容,在連同迪士尼、ILMxLAB、索尼等眾多內容生產者一同創作的過程中,它帶來的驚喜也許會讓你出乎意料。
「比起大家熟悉的 VR,我們更願意把自己叫做 Hyper Reality。」The Void 亞洲執行長 John D. Watkins 告訴我們,The Void 一直以來嘗試的事情都和其它 VR 公司不太一樣,通過硬體和軟體的融合,他們試圖打造的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更接近人們幻想中的虛擬現實體驗,雖然這聽起來不太好理解,但或許看看電影《頭號玩家》能讓你更容易明白。
在電影院,如今的技術已經在聲音和畫面上帶來了非常優秀的體驗,但如果嘗試通過外部裝置,加入更多互動,也許將會成為人們主動進入電影世界的重要一部,很顯然,The Void 如今持續不斷的嘗試就在於此,這家成立於猶他州的娛樂公司與其說是在打造 VR 娛樂裝置,倒不如說是在摸索未來的更具有沉浸感的娛樂體驗,也許未來的電影行業就會從這裡開始改變。(編輯:Rubber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