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向個人全面開放依然長路漫漫
編者按:本文來自 ofollow,noindex">“網易智慧” (ID:smartman163),參與:nariiy,36氪經授權轉載。

在北京某地,乘客們正等待著乘坐百度“阿波羅”無人駕駛汽車。最近,百度與福特汽車啟動了為期兩年的L4級別自動駕駛聯合測試專案,在特定的地理區域和特定天氣條件下行駛無人駕駛汽車。
選自 | 紐約時報
編譯 | 網易智慧(公眾號 smartman163)
參與 | nariiy
自亨利·福特的移動裝配生產線開始生產數以百萬計的T型車以來,關於無人駕駛汽車到來的大肆炒作頻頻出現,成為了個人交通領域最大的干擾。其中, 鼓吹“自動駕駛已經到來”的聲音是值得商榷的。這是因為 ,儘管無人駕駛汽車一直是媒體報道和汽車製造商戰略計劃的主題, 但距離其向私人所有者開放尚需數年時間。
儘管數十家公司持有加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許可證,但即便是像Waymo這樣的領導者(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也難以交付在展廳中出現的這種汽車。自2009年以來,Waymo自動駕駛汽車已經行駛了1000萬英里。即使有如此多的公司在測試無人駕駛汽車,人們對自動駕駛的定義仍然是模糊的,至少對公眾來說如此。目前,像凱迪拉克超級巡航(Super Cruise)或特斯拉Enhanced Autopilot這樣的駕駛員輔助系統在某些情境下可以解放司機雙手,但在SAE國際標準下,其還遠遠落後於所謂的“L5級完全自動駕駛”。L5級自動駕駛意味著車輛可以在任何道路環境下實現車輛的全面自動駕駛,從邏輯上講,按照這個標準建造的汽車將不需要方向盤或腳踏板。
隨著這種根本性的轉變,人們對基於汽車私人所有制和大型汽車製造商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商業模式生存能力提出了質疑。
這一鉅變為新玩家創造了機會,許多新的參與者帶來了新一代無人駕駛汽車所需要的數字技術。這看起來就像是矽谷的重演。無論在哪裡,只要有資金,初創企業就會發芽,像Waymo、Lyft和通用汽車旗下Cruise這樣的巨頭已經出現。它們都已經超越了初級階段。
不過,對於是否馬上會出現一個商務市場支援新企業發展?Trucks Venture Capital公司的合夥人、斯坦福大學講師Reilly Brennan仍然持謹慎態度。
他在一次電話採訪中說:“無人駕駛的實現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很少有初創企業真正理解建造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承諾。”

今年3月,紐約車展上出現的以電池為動力的捷豹 I-Pace。捷豹路虎和Waymo已經達成了一項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開發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捷豹I-Pace,以供Waymo的無人駕駛運輸服務。
正因如此,Reilly Brennan認為,無人駕駛最初會出現在特定領域,比如農業、採礦和專門用於城市配送路線的車隊。
由於無人駕駛汽車需要海量資料,於是市場上又出現另一類參與者:它們只提供底層技術,比如分析工具和感測器系統。英偉達汽車高階總監Danny Shapiro認為,如果想製造沒有踏板和方向盤的汽車,這類公司相當關鍵。
Shapiro說:“我們的方法是開發AI大腦,相當於一臺超級計算機,但是大小和筆記本差不多,它可以解讀汽車感測器收集的資料,為周邊環境繪製3D影象。“
即使公路上有很多汽車,處理起來也不是很難,不過如果想偵測在城市街道上行走的行人,並及時做出反應,確保安全,那可難上很多。
Shapiro說:“處理這種情況時,汽車不存在計算力過多的問題。”
以下企業有望在未來的無人駕駛多樣化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
Argo AI
這是一家位於匹茲堡的創業公司,2017年福特向其投資10億美元,Argo與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關係密切。去年Argo收購了一家鐳射雷達製造商( Princeton Lightwave),並獲得關鍵元件。Argo CEO Bryan Salesky在DARPA Urban Challenge無人駕駛挑戰賽上有豐富的參賽經驗。
Aurora Innovation
Aurora Innovation與現代、大眾合作,其目標是在2021年之前讓無人駕駛汽車實現商用落地。該公司的創始人來自谷歌、特斯拉和Uber,Aurora Innovation表示,在2018年初的一輪融資幫助下,其選擇與汽車製造商合作,而不是被收購。
Kroger連鎖超市一直在與初創企業Nuro合作,測試使用自動駕駛汽車的送貨方式。
百度
百度,最近開始與福特汽車進行為期兩年的測試專案,開發L4級自動駕駛,即在特定的地理區域和特定的天氣條件下進行無人駕駛。福特南京研發中心的工程師準備將百度Apollo虛擬駕駛系統裝進汽車,讓測試汽車變成無人駕駛汽車。明年,百度還準備在日本公路上測試自己的無人駕駛巴士。
Bear Flag Robotics
Bear Flag Robotics也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不過主要用在拖拉機及其它農用工具上,它的目標是降低農業和食品生產成本,所以Bear Flag Robotics避開了公路汽車。只要一名監督員就可以控制多輛無人駕駛拖拉機,而且比過去更安全。
滴滴AI Labs
去年,滴滴在加州山景城設立的研發中心投入運營,該中心主要研究AI安全和智慧駕駛技術。
Drive. AI
Drive.AI的目標是向社群提供完整的打車服務,只是有一個前提,這些社群需要允許Drive.AI進入。Drive.AI目前在達斯拉郊外測試服務,其橙色尼桑微型麵包車通過外部安裝的顯示屏與行人進行互動,比如“請等待”、“請下車”,不需要司機下命令。
May Mobility
總部位於密歇根州安阿伯市,這家初創公司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移動服務公司,專注於為城市商業區、企業園區和住宅開發等結構化環境提供無人駕駛汽車服務。May Mobility計劃與地方政府合作,在4平方英里(約10平方公里)的小範圍內提供交通運輸服務,車速不會超過25英里每小時(約40公里每小時)。
Roadstar.AI
當無人駕駛汽車感測器陣列與計算機控制系統連線,攝像頭、雷達、鐳射雷達等元件就會生成大量資料,Roadstar.AI對資料流進行管理調配,方便分析。Roadstar.AI已經與汽車合作伙伴合作開發駕駛員輔助系統,以及建立所謂的“機器人計程車(robotaxis)”的公司。
Starsky Robotics
Starsky Robotics也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但它走的路有些不同,與財大氣粗的Waymo、Cruise不同。Starsky Robotics的目標是將貨運卡車變成無人駕駛卡車,卡車由人遠端控制,完成最後一英里和最初一英里運輸任務。
Zoox
Zoox將賭注押在了全車開發的方法上,該公司堅持認為,只有通過製造完全整合的汽車,而不是用自動駕駛技術改造成現有車輛,才能達到最佳效果。Zoox完全擁有車隊,這是公司的商業模式,車隊會在市內提供的士服務。Zoox於2014年成立,去年夏天創始人Tim Kentley-Klay離職,目前Zoox正在尋找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