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專案管理套路之“野路子”
前面一直說要寫一篇關於專案管理的“野路子”方式,卻一直沒有寫,今天抽空略微提一下。
“野”這個字比較突兀,扎眼,往往讓人聯想起各種灰色的東西,在專案管理當中“野”要有野的章法,而且還要野出水平。
同樣跟上篇“正規軍”中提到的相似,不同的方式適合不同的公司,那麼“野路子”方式更多還是適合專案型公司和創業初期型的公司。
無論是專案型公司還是創業初期的公司,大都喜歡“短平快”的方式,為啥呢?當然還是成本問題。
比如專案型公司,接一個專案開發一個專案,一般100w左右的專案,平均安排8個人力的樣子,如果是4個月完成,那麼大概成本就是:人月總數*平均人月成本=(8*4)*3=96w,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你看,再除去商務費用(有些甲方還需要特殊公關費用的),那麼公司基本上不賺錢(能打平算好的),這也是很多公司不願意純做專案的根本原因。
當然,做專案不賺錢也促使了公司做產品的積極性增加,以提高專案落地的可複製性,但大多公司不會像BATJ那樣有專業的高配置的產品團隊的,還是得從一個個專案中摸索出產品的未來走向。
所以針對這種型別的公司,專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壓縮成本。
這時“野路子”就主要體現在專案人員調配的靈活性上,換句話說就是要用好你的人力池,優秀的IT管理者都是在尋求“需求池,開發池,人力池”這三者最優匹配度,不能是有些人忙有些人閒,有時候忙有時候閒,那這無疑是對公司資源的最大浪費。
專案型公司最吃香的當然是專案經理,一個專案的成敗與否關鍵也在於專案經理,從需求溝通,概要設計,核心研發,甚至到專案組成員的在實施現場的吃喝拉撒都得由專案經理溝通協調。當然這個時候也不會按照軟體工程的7個階段去嚴格執行了。但是專案組人員得好好區分了,可以區分為專案組核心人員(研發核心充當專案經理,專案經理完全可以是虛擬崗位),專案公共人員(UI設計,前端開發,資料庫開發,測試,運維釋出),這樣公司就有一個公共人力池了,哪個專案有需求就向公司的公共人力池申請資源。
這麼一來,除了虛擬專案經理,其他人都是同步進行好幾個專案,每個人的工作要細化到天,按周交付。當然對每個人的週報也有約定。比如,

週報簡例
另外,除了專案本身而言,對於公司管理層應該輸出一個統計性的管理週報(也是需要虛擬PMO這麼一個角色),主要從“專案總覽,問題彙總,人力資源投入”三個方面來描述,簡單明瞭,先從公司所有專案整體進度情況入手,全域性感知,再從是否有阻礙性問題需要公司領導協調,最後從每個專案人力投入情況來分析資源使用佔比。以方便公司管理層決策。

專案總覽簡例

問題彙總簡例

專案人力投入佔比簡例

人員在不同專案時間投入佔比簡例
說是“野路子”,其實也不野,簡單說就是簡化了專案管理的流程,以控制成本為主要目的,靈活的協調需求池,開發池,人力池的最大匹配,以達到最終交付專案的目的。當然這個過程當中必要的交付物還是要能保證,雖然不必有過於冗繁的文件體系,但關鍵節點(概要設計,周交付跟進)以及專案例會還是要有。整個過程可以用如下圖來簡單表示一下:

流程示意圖
還是那句話,無論哪種方式都各有優劣,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己公司的規模,CEO的管理風格,成立時的基因來綜合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畢竟適合的才最最好的。
最後,化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來激勵正在或者即將創業的朋友們:
創業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破,文質彬彬,那樣溫良儉讓。創業是革命,是一個新的自己推翻一箇舊的自己的暴烈行動。
20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