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玩轉區塊鏈,必須瞭解的4件事
區塊鏈是個足夠引人注目的行業,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專案或創意出現,縱然是完全不懂區塊鏈技術的新人,想必也聽說過大名鼎鼎的比特幣,或者在各種報道中,對公鏈私鏈,幣價波動,專案落地,錢包工具,DApp等名詞也有所耳聞。

大家都知道,這年頭,資訊就是力量。2011年知乎誕生了一條著名回覆。一位大三學生諮詢6000元如何理財?作為區塊鏈最早的佈道者,長俠給出的建議只有一句話,買比特幣,然後忘記這件事,等五年後再看看。
彼時,比特幣價格不足3美元,而如今,儘管屢遭暴跌,比特幣價格在3500美元上下波動,增幅何止上千倍。惟其如此,才有無數著名投資人,技術大牛,行業精英乃至普通小韭菜湧進區塊鏈行業,正所謂,“世上熙熙皆為利來,世上攘攘皆為利往”。
那麼,區塊鏈的是是非非,究竟如何?
作為一個正直的區塊鏈從業者,今天跟大家講講,想要玩轉區塊鏈,一定要懂的幾件事。
一、區塊鏈行業特別賺錢麼?
區塊鏈特別賺錢!從業者個個都富得流油。這是我們常在外界看到的樣子,比如拉勾網的這份資料:
乍一看,給得還真不少!但是倘若點開公司招聘要求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崗位要求普遍不低,符合這些個要求的人,即便不做區塊鏈,在其他專案往往也是核心成員。
熟知網際網路的人,都知道技術過硬的開發人員普遍薪資待遇不菲,這並沒什麼稀奇。區塊鏈行業的薪水雖然略有些虛高,但總體並不離譜,何況市場上對區塊鏈有了解的本來就不多,精通的就更少了,在這個背景下,產生一定的“溢價”也屬正常。
還有的朋友聽說有人通過數字貨幣實現了一夜暴富的夢想,自己也躍躍欲試。對此我的看法是,倘若不是圈內人士,對於自己看不懂的東西最好不要碰,不要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捱打。
二、什麼是公鏈和DApp?
如果要深挖一句,區塊鏈創業專案大體上分為公鏈,私鏈(聯盟鏈也屬於私鏈),以及DApp。
公鏈,顧名思義,重點在公有,指的是鏈上所有人都能讀取併發送交易並被確認的共識區塊鏈,諸如大名鼎鼎的比特幣,以太坊等都屬於公有鏈。
私有鏈指的是隻有部分人能讀取併發送鏈上資訊,同公有鏈相比,私有鏈最被詬病的就是其權力主要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去中心化程度不夠,但唯其如此,私有鏈受到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的青睞,反倒最可能先應用落地。
DApp,是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的縮寫,意為去中心化應用或分散式應用。我們現在常用的手機App要在IOS或Android作業系統下執行,而DApp是基於底層區塊鏈開發平臺上衍生的應用。換言之,DApp之於區塊鏈(公鏈),就好比App之於IOS或Android。
不管是公鏈,私鏈,還是DApp都獲得了長足的進展,資料服務、金融和認證確權是區塊鏈應用最多的領域。目前,中國在區塊鏈專利、融資等領域的增速要超過美國,領先全球。中國政府認為:“以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移動通訊、物聯網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正在加速突破應用。”
三、白皮書有沒有用?
區塊鏈白皮書和傳統行業的商業計劃書其實大同小異,大概內容包含:專案是做什麼的,用到什麼樣的技術,團隊成員結構什麼樣,代幣數量是怎麼樣,包括這個專案擁有代幣數量鎖倉比例,還有代幣私募的比例是多少,公募比例是多少等。
人們常說,瞭解一個區塊鏈專案首先就要通過白皮書,通過白皮書對這個專案形成一個大致的瞭解。但現實卻是,普通人想要通過一份白皮書來鑑別專案是否靠譜並不太現實。
據業內人士透露,正規區塊鏈專案的白皮書都是由工程師撰寫。而很多不太正規的專案則是魚龍混雜。即便如此,但瞭解區塊鏈專案,最基礎的東西依然是白皮書,本著兼聽則明的思路,還要跟蹤其專案的持續進展,遇到不懂的要大膽質疑,小心求證。

四、行業大牛說的話可信麼?
90%的大牛不靠譜,靠譜的大牛沒時間四處走秀,大牛說的話,聽聽就行了,當不得真。
就拿大名鼎鼎的李笑來老師來說,李老師站臺的專案真是不少,但大家都知道,誰要把他的話奉為圭皋,誰才是李老師口中的“韭菜”。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就知道這些“專家大牛”有多不靠譜了。去年區塊鏈最火熱的時候,有一批大牛在香港等地四處演講,對區塊鏈技術的種種短處口誅筆伐,他們的言論也還算有市場。今年還是這樣一批“大牛”,又開始參加“區塊鏈峰會”,搖身一變成為了“區塊鏈專家”。實在是滑稽。
最後,作為一個正直的區塊鏈從業者,給新人2點建議:
1、忌人云亦云。對於那些嗓門最大的人,別急著信他們的話。有些朋友見區塊鏈火,就想轉行,還有的朋友見買幣賺錢,就想買幣,不要人云亦云,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2、積極學習,兼聽則明。任何一個東西都有兩面性,知識一直都在更新,或許過去成功的經驗也會成為今天的桎梏,人們常說,最悲劇的事莫過於2008年買雷曼兄弟的股票,或者1949年加入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