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程」後記:學會最基本的設計常識,在設計上不犯低階錯誤
編注:《比身邊人多懂一點設計》欄目一經推出,就收到了大量讀者的好評。如果你沒有接觸過設計,想要提高點兒設計感,懂得一些「價效比高」的設計常識。這套教程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教程的作者是MakicLin,曾為少數派設計過《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一張圖帶你看完 WWDC 2017 》、《 一張圖帶你看 iPhone 十年發展史 》、 少數派 App 介面圖示 、《 用更現代的方式做任務管理 》等付費課程的資訊圖。

本文是他在教程連載完結之後,寫作的後記文章。分享了他寫這份教程的初衷,以及他對寫教程這件事的思考和經驗分享。
教程在寫作過程中,也增補了大量內容和細節,比如字型、配色等章節,資訊量都接近翻了一番。《微信公眾號排版建議》、《長圖其實這麼做》等章節,也是後期增補的。因此, 教程將會在下週五(12.21)漲價至 ¥49(現價 ¥39)。
如果你對這個欄目感興趣,現在就是最好的入手機會, :point_right: 點此瞭解欄目詳情
以下為後記正文。
十二篇正文,八萬多的文字,1.65GB 的配圖,突然之間就到了寫後記的環節,在最後一次感謝諸位的學習之前,我還有一些零散的事情要分享。
一份「預謀已久」的教程
你可能不知道,這份教程雖然只更新了幾個月,但前前後後準備了一年的時間,足矣列入「有生之年」系列。這要從去年夏天說起……
那個時候,女朋友問了我很多關於設計方面的問題,比如 PPT 怎麼配色、字型選什麼、排版有什麼方便的方法等等。其實這些問題對於受過一定訓練的設計工作者來說並不難,但在沒有經過設計教育的人眼中彷彿是毫無頭緒的。於是我半開玩笑地做了一份「平面設計入門」幻燈片,背了稿,約了個咖啡店,以普及設計常識的藉口進行約會。且不說約會效果如何,重要的是約會之後我意識到了「原來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要面對這麼多設計問題」。
所以,這份教程就誕生了。我的初衷是普及最基本的設計常識,學習過的人至少能做到「在設計上不犯低階錯誤」。它適合所有人閱讀,從做 PPT 到搭衣服都能用得到。雖然「普及最基本的設計常識」聽起來很簡單,但構思教程的知識體系時,我意識到「最基本的設計常識」要比想象中龐大而且複雜得多。
拿《 第六章:世界都在用的排版系統 》來說,閱讀這章之前必須要有關於字型和配色方面的知識作為基礎,所以我們的教程就是按照「認識字型」→「選擇字型」→「配色」→「排版」的順序講下來,也就是說為了講這一章,需要先鋪好四章背景知識。
寫教程不只是寫教程
如果你不斷重複講某個事情,你必然會對這個事情有進一步的認識。當我寫了幾章之後,就會對「最基本的設計常識」有更深的認識了,開始思考為什麼普通人會在設計中犯低階錯誤。比如配出來的顏色很不協調,字號太小,字型不好看等等。實際上,這是缺乏審美能力的體現。而提高審美能力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這也是為什麼教程一開篇就要講提高審美。某種程度上,我認為第一章是本教程最重要,最有啟發意義的文章。而且當你熟練掌握設計的基礎之後,就會發現提高審美才能讓你的設計更進一步。
不過第一章的寫作真的是費盡周折。和少數派付費內容組的Hum 和文刀漢三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討論,增加了一倍的內容,又大幅更改了文章結構,最終能夠呈現一個完整的提高審美的方法論。本教程的第一章可能是我寫過最長的文章了,也是改動最多的。
在此特別感謝Hum 對教程提出的諸多修改建議,改正了很多寫作方法上的錯誤;也感謝文刀漢三從頭到尾的稽核和排版,還有在教程「預謀」階段的負責人SamWanng。諸位的建議都提高了教程的質量,我也收穫了許多寫作方面的知識。
經過這些,我發現寫教程遠沒有「寫稿」、「釋出」、「答疑」這麼簡單。寫教程的過程中我經歷了大量研究,做了許多的圖片和動圖,反覆推敲表達方式。所以寫教程不只是在寫教程,也是是梳理自己知識體系的最好方式。
寫作流程與技巧
寫這套教程的時候我也總結了一套編寫流程,分享給大家。我使用的寫作和編輯軟體是 Notion 。選它的理由是多平臺,可多人協作並且對鍵盤互動非常友好,不用總去動滑鼠。
第一步:構思框架
這一步是大概想出這章教程應該包含哪些內容,零零散散寫出章節的結構,文章中應該提到什麼東西等等。我喜歡在電腦上進行這一步,因為電腦可以讓我更加專注,也方便搜尋其他資源。
第二步:信口開河
有了文章結構之後,就是往裡面填塞具體的內容了。之所以叫信口開河,是因為我在這一步使用語音輸入。我通常會用 iPad 或手機配合訊飛語音輸入法,無論是躺在床上還是通勤路上(一個人的時候),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足夠發散以輸出更多內容。這樣的寫作流程有三個好處:一是語音輸入的效率遠比鍵盤打字高,能省下很多很多的時間;二是 iPad 和手機豎屏的閱讀面積比電腦還要大,看起來比電腦更方便;三是語音輸入讓我擺脫了書面語言的束縛,可以集中精力在「表達」上面,不用去推敲語言。
第三步:整理
這一步,是對信口開河的修補。我會將根據語音輸入的文字重新組織語言,去口語化,刪掉過於跑題的東西……整理之後的文稿,就能使用了。
第四步:配圖
很多時候,寫好幾行文字不如放一張圖直接明瞭。這一步我會根據文章意思,在需要的地方配以圖片。由於教程中的圖片大多是用於解釋說明,所以圖片並不難做。我使用 Sketch 作為作圖軟體,主要是用起來順手,效能理想,有方便的畫板功能。對於螢幕錄製,我非常推薦 ScreenFlow 這款應用。從錄屏到編輯一個軟體就能解決,而且剪輯時的裁剪畫面和滑鼠強調效果都非常方便。
以上就是我在寫這套教程時形成的寫作流程,本教程的大部分章節都是這樣寫下來的。其重要在於「信口開河」這一步,它能夠讓我高效完成繁重的寫作任務,而且輸出更多的東西。不過這套流程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以及所有情況,歡迎大家討論。
我對設計工具的態度
雖然一開始就說這不是一個軟體教學導向的教程,但仍然受到很多關於「我該用什麼軟體做」的問題。要知道,好設計的關鍵不在工具,而是我們自身。

寫完教程正文之後,我覺得還是要確定一下態度:我絕對不會認為軟體問題與學習軟體是沒有用的。因為只有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同一個水平線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能力。8012 年了,設計工具不再是限制我們的瓶頸。對於平面設計來說,新的軟體並不能讓你做出之前做不出來的東西,但很有可能讓你更好更快地完成同樣的任務。
所以,我們應該對設計工具保持敏銳:去嘗試新的軟體,軟體更新的時候瞭解有哪些新功能,探索更高效的使用方式……畢竟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全用來搞設計不免有些浪費。
學習設計是無止境的
對比平面設計專業的本科課程,這份教程可能包含了大約一年半的專業知識。
這麼說是錯的,也是對的。對在教程中所包含知識點確實有那麼多,錯在忽略了知識點之外,「實踐」的價值。設計學科的特點就是能在實踐中學習,課本知識大家都有,讓你不同於他人的就是你的實踐經驗,所以你做的每個東西都是你學習的過程,設計學習是持續的。
還有一種「設計永遠不會完成」的說法,大意是一個設計完成之後,過一段時間總會有新的改進空間。這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裡,環境正在發生改變,受眾也在發生改變,舊的設計自然不能適應新的環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會不斷的進行品牌翻新。設計是無止境的,學習設計也是無止境的。無論是學習這套教程還是運用這套教程中的知識解決設計問題,都是設計學習中的一個環節,設計學習仍會持續。
上面這兩個事情,都是希望大家閱讀完本套教程之後,在工作生活中真正運用學到的知識,通過運用增加經驗並鞏固知識。並且堅持做日常積累,提高自己的審美。
感謝你的學習。
《比身邊人多懂一點設計》欄目將在下週五(12.21)漲價至 ¥49(現價 ¥39)。
如果你沒有接觸過設計,想要提高點兒設計感,懂得一些「價效比高」的設計常識。這套教程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point_right: 點此瞭解欄目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