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見十多位大咖 騰訊金融科技“首席計劃”是這樣的!

【聽楊姐說】
12月13日-14日,楊姐在深圳騰訊總部——濱海大廈參加了一個“首席計劃”的活動,深入瞭解了一下騰訊金融科技。
坦白地說,這次最令人開心的是,騰訊金融科技的PR團隊拉出了一個超強的分享隊伍,都是一把手、負責人級別的“大咖”:移動支付基礎平臺負責人——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陳起儒,就是傳說中的微信支付中後臺的負責人,微保的一把手CEO劉家明,騰訊理財通負責人閆敏,以及將區塊鏈技術落地到電子發票、供應鏈金融等場景的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等等……
還有經濟學家類的,例如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屈巨集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
後來我才知道,騰訊金融科技智庫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央財經大學有長期合作,此次專門請了這些專家來給我們“吃小灶”。

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陳起儒
其次就是,跟一般釋出會上公司領導人走個過場、這個不能問、那個不能回答、甚至規定問題的採訪不同,此次“首席計劃”中的分享嘉賓非常open,不設限,且回答問題比較直白,問答時間夠長。最主要是,不會強硬給你塞個新聞稿要你發,人說了,純交流。
他們並沒有報喜不報憂地一路誇自己“好”,例如陳起儒就提到了他們在發展海外支付的時候遇到的一些阻力和問題。微保CEO劉家明也談到了目前社會上保險的一些問題,而且還分享了不少內部資料——當然楊姐不能一一寫出來啦。
此外,不僅僅是騰訊金融科技自身的體系分享,還有騰訊聯易融等騰訊生態企業的溝通交流——不出濱海大廈周圍幾公里的路程,我們參觀了這家公司,創始人、CTO雙雙現身,並向包括楊姐在內的媒體們介紹了業務情況。
感受一,騰訊移動支付作為堅實的底層,包括微信支付和QQ錢包,採取的是“一橫一縱”兩條路線:一縱是垂直場景,例如乘車碼,一橫是“地盤”擴張海外。
移動支付使用者數是騰訊金融科技的“基石”——從騰訊Q2財報的資料來看,目前騰訊移動支付的月活賬戶已經超過8個億。這也是在騰訊移動支付上得以生長出一切商業可能的前提。為移動支付接入場景,就成了重中之重。
以前楊姐講過多次的乘車碼,就是“一縱”垂直領域的場景,而向海外擴張,則是“一橫”。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陳起儒說,從前年開始,騰訊移動支付已經開始實際地走向海外,2016年8月拿到了香港的支付牌照,2017年5月拿到了馬來西亞的牌照。
未來我大騰訊能不能進一步滲透海外華人區的支付呢——當然,估計我大阿里也是這麼希望的,就看支付場景是否能夠接受了。
顯然,這是每一個像楊姐這樣的愛出國旅遊的中國人都強烈希望滴,到哪裡都能用手機支付豈不是非常方便?甚至,不是有個法國小夥無法忍受自己祖國落後的支付環境還給馬化騰拍了個短視訊,期望微信能快點發展到國外方便買東西麼——人民的呼聲還是要聽的,喏,就是他:

聽說後來這個小夥被騰訊視訊NOW直播招去當主播了……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呃,扯遠了,回來回來……
不過,陳起儒坦言,還是有難度滴,歐美這兩個地區,美國呢現在比較複雜,嘿嘿,姐不用細說了,大家都懂。而在歐洲市場,騰訊原來的技術和模式不一定適合,騰訊就採取尋找當地有實力、有行業資源、容易切入的合作伙伴,因為移動支付是一個鏈條比較長的行業,要和監管保持持續的溝通,這涉及到金融、錢、風險,還要有商戶資源——這樣的合作伙伴比較難找。
當然,微信的出海也不是看單點,而是要通盤考慮海外市場,從哪裡切入,以及怎麼樣讓這幾個市場形成有效的聯動……
也挺巧的,楊姐14日回北京後,16日就恰巧來了馬來西亞,在中午我們吃飯的廣東餐館外面,就掛著微信支付的牌子:

在這裡吃飯用微信支付還是很方便的
所以估計短期內想“走向全世界”只能作為一個美好的願景,也算是楊姐對騰訊移動支付一個殷切期望吧:有了香港和馬來西亞,還怕沒有第三個、第四個……麼?
感受二:騰訊在金融上的佈局——更偏重底層基礎設施
首先,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就是騰訊正在推的區塊鏈電子發票,往小了說,它打破了區塊鏈沒有token就不能運轉的“魔咒”,作為記賬的一種方式,區塊鏈在發票上的應用完全不需要token激勵,它是剛性的、基礎的。

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
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社會效率。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最近很多飯館吃完飯會找各種藉口不給你開發票——當然是為了節約稅務成本。
而如果以後區塊鏈電子發票普及了,消費者支付完成後,只要一點微信支付“付款通知”下方多了的“開發票”按鈕,按照流程申請即可,商家則確認金額一點開票,就可以一鍵完成開發票——這無疑將會大大降低企業、商戶和個人在發票上的時間成本以及降低假髮票的困擾。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投資的一家2B的金融科技公司——聯易融,正悄然“滲透”各個行業。
簡單地說,聯易融是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公司,這家公司不僅會滲透到某個公司產業鏈上下游,甚至會滲透到這個行業不同公司的上下游,這樣產業之間的資料會形成互動印證……這讓聯易融的風控能力非常強——其實這也是騰訊在新的戰略下,在向2B端轉型的一個非常好的技術突破。

在聯易融與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宋群合影
感受三,三個尚未完全發力的應用金融:理財通、微粒貸和微保
楊姐相信,騰訊其實是想通過微信把每個使用者的金融需求全部覆蓋住,財富升值,就提供理財通;需要借錢,有微粒貸;需要買保險,就給你微保。
這三個領域,坦白地說,還具有巨大的爆發潛力,就拿微保來說吧,才剛剛成立兩年,就有了2000萬用戶。
而騰訊理財通,則更加顯著,目前騰訊理財通總使用者數超1.5億,資產保有量超5000億元。
感受四:騰訊金融科技是否能成為替代遊戲缺口的未來新的、且非常堅實的收入支柱?
其實經過兩天大概瞭解了騰訊金融科技之後,一個非常清晰的問題就擺在了姐的面前,騰訊金融科技對於鵝廠的意義究竟有多大?它能否擔負起遊戲造成的收入缺口?其實,楊姐對此是十分看好的——咱們可以從三個方面看:
首先是財報,騰訊公佈2018年第三季度的總收入為805.9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4%,經營盈利278.6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小馬哥就提到的四個主要營收——廣告、數字內容、支付和雲服務業務中,支付已經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Q3中,微信支付+QQ錢包的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長逾50%,其中線下日均商業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長200%。前文提到的“乘車碼”在這裡就體現出了小額高頻的“力量”——乘車碼小程式在全國擁有超過5000萬用戶,覆蓋城市超過了100個。
其次,是區塊鏈電子發票這個專案,是不是也有很多想象空間呢?儘管我們現在無法計算出它未來能創造的具體收入,但是大家可以想想,除了支付的配套是稅票,由此其實還可以開發出更多的基於區塊鏈的衍生服務——例如供應鏈金融,為小微商戶提供貸款總是可以現在就能想到的吧?
再者,還有騰訊金融科技的其他產品——看看騰訊理財通,財報上說,其資產保有量Q3時候已經超過了5000億元人民幣。

彩蛋1:騰訊金融科技搞了一本厚厚的研報

楊姐在經濟觀察報的前同事席斯小姐在分享《騰訊金融科技智庫研報合集》。
請原諒楊姐還沒看完,太多了,竟然有316頁,2釐米厚!不過楊姐已經吭哧吭哧揹回北京了,看完再酌情給大家分享。
彩蛋2:最後再給大家圖文直播一下騰訊的員工食堂:愛吃米飯炒菜的程式猿比愛吃麵條的程式猿多。
第一天的中午,楊姐偷偷溜出去找了一位騰訊員工帶我吃了一下位於濱海大廈五樓的員工食堂。一眼望去,顯然騰訊的程式猿們喜歡吃米飯的多啊,排了三四個拐彎的隊,麵條那邊則只有四五個人——雖然姐是北方人,但還是毫不猶豫地果斷排了米飯那邊。
菜還是不錯滴——明廚亮灶,最關鍵是便宜,種類多樣!

看這價格多親民:

於是姐毫不客氣地點了這幾個:

味道還不錯!
姐在朋友圈分享後,有騰訊員工不禁哀嘆:還是總部伙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