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網際網路強!程式設計貓這份報告藏著一座新金礦
網際網路上每天都有熱點,相當一部分熱點來自於娛樂八卦,在微博不斷增加“伺服器”時,明星們也炙手可熱,瘋狂吸金,或許正是因如此,經常會看到媒體報道,如今的年輕人特別是05後對科學傢什麼的已經沒有興趣,相當一部分05後長大的願望是做明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將來期望進入科學相關行業從業的學生比例僅為16.8%,而美國佔比為38%;央視記者曾就“長大後想做什麼”的問題隨機採訪了身邊的8個孩子,除了一個孩子表示願意當工程師以外,其它的都與科研無關,而是明星、企業家、咖啡師等;中科院曾對北京市1000多名中小學生進行未來理想的調查,在9個未來希望從事的職業當中,選擇科學家的人數居倒數第三,倒數第一和第二分別是農民和工人,科學家幾乎要淪為“最不受歡迎”的職業之一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年輕人都不想在做科學研究工作時,世界怎麼辦?當很多人懷著這樣的擔憂時,我們不妨看看另外一種聲音。
最近國內領先的少兒程式設計教學和創作平臺程式設計貓釋出了一份名為《碼農新勢力的崛起》的大資料報告,報告顯示,青少年中最受歡迎的偶像不是TFboys這樣的流量明星,而是ofollow,noindex">馬雲 ,此外,喬布斯、比爾蓋茨也是他們的偶像。
05後最喜歡的職業,程式 員排名第一,佔比51.67%,科學家第二,佔比46.25%,CEO第三,佔比26.67%,想要做明星和網紅的分別只有11.25%和3.75%,可見明星網紅不是第一職業選擇。
這表明05後並不像一些媒體報道的那樣,只想從事明星網紅這樣的熱門行業,對於科技行業興趣也十分濃厚。小朋友對科技感興趣,想做程式設計師和科學家,不是因為程式碼的吸引,也不是因為都是學霸,更不是因為媒體對科學家的宣傳,而是因為對世界本身充滿探索欲,是對邏輯思維能力、對世界認知和改造能力,對創造動手能力的渴望,這背後藏著一個巨大的少兒程式設計市場。
中國少兒程式設計市場正在爆發
結合《碼農新勢力的崛起》報告和相關資訊來看,中國少兒程式設計市場正在爆發。
1、教育價值巨大。
少兒程式設計不是要讓每個人成為程式設計師。
關於程式設計,喬布斯有一句名言:“我認為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程式設計,因為它會教給你如何思考。”1978年,當時剛剛成立兩年的蘋果就和明尼蘇達簽下合同,為當地中小學提供了500部電腦。據喬布斯後來回憶,Apple II 打造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滿足美國中小學校的需求。
程式設計可以培養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現實抽象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力,少兒階段介入效果將更好。矽谷創業故事中幾乎每一個科技英雄,如比爾蓋茨、馬斯克、喬布斯和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等,都是從小接觸電腦、學習程式設計,其中馬斯克在9歲就已開始學習程式設計。晶片、AI等底層技術美國領先和創新力更強,與此密切相關。
在我國,程式設計對於早期教育的價值,已經得到監管部門、教育機構和家長學生的重視。
2、頂層設計支援。
美國政府一直很重視少兒程式設計教育,奧巴馬曾表示:“程式設計關乎美國的未來……我們需要孩子們熟練地掌握這些技術”,美國政府當時拿出40億美元推廣程式設計教育,計劃在十年內培養十萬程式設計教師。目前,美國基礎教育階段約有67.5%的孩子已在接受線上程式設計教育,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都有類似的鼓勵少兒程式設計教育的專案。
近年來,我國政府從頂層設計上對少兒程式設計教育給予支援。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人工智慧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慧教育專案,在中小學階段設定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程式設計教育、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培養複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慧人才高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地方將程式設計教育納入K12教育體系。程式設計貓報告顯示,2017年起,天津、西安、山東、江蘇、重慶和浙江等地已經將程式設計教育納入K12體系。
資訊學奧賽也被越來越多大學的自主招生認可,特別是在2017年,浙江作為高考改革試點省,迎來了資訊科技科目的首度高考,作為選考科目列入高考,與物理、化學、歷史等科目並列,如果這一試點效果好,推向全國只是時間問題。
站在功利的角度來看,家長希望孩子變得更有“出息”,看到網際網路上層出不窮的造富神話,人工智慧爆發後的AI人才缺口,以及資訊學奧賽被納入自主招生計劃,因此有意培養孩子學習程式設計。程式設計貓報告顯示,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 在2016年透露,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超過500萬。現在這個缺口依然存在,程式設計師高薪,AI型技術研發人才薪酬更高,因此家長也對少兒程式設計更加重視。
3、小朋友感興趣。
少兒教育本身就應該從興趣出發,而不是填鴨式教育,現在很多教育比如奧數,事實上小朋友本身沒什麼興趣,是被逼著學習。程式設計則不同,在中國網際網路已經發展二十年,廣泛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朋友每天都在接觸各種智慧裝置和網際網路服務,不只是娛樂、生活、資訊、支付、坐車,就連在校的學習教育,也都要用到各種網際網路工具。正因為此,一方面,他們對網際網路上的名人大佬、數字英雄耳濡目染,會將馬雲、喬布斯、比爾蓋茨視作偶像;另一方面,他們對網際網路服務、智慧手機、電腦背後的運作原理開始感興趣,所有這一切都是程式碼在驅動,都是基於程式設計。
程式設計貓報告也顯示,現在接受少兒程式設計訓練的,89.58%是自我興趣使然,而不是被父母逼迫,這與很多小朋友在父母的意志下(或許不是被逼的,但很可能是要討家長歡心)學習各種五花八門的課程的動因截然不同。
正是在上述幾重原因下,少兒程式設計在中國開始崛起,成為越來越多孩子的課外學習選擇。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水
少兒程式設計市場確實火起來了。
程式設計貓報告顯示,2017年少兒程式設計領域投資專案陡增,2018年上半年融資數量超過去年全年,未來3-5年市場規模會達到300億,其中比較知名的融資有:程式設計貓獲3億C輪融資;小碼王獲1.3億B輪融資;編玩邊學獲數千萬元Pre-B輪融資。黑板洞察研究院資料則顯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在統計的165家公司中,有54家已披露融資,約佔33%,其中有2家已掛牌,5家正式上市。在“融資難”的資本寒冬,少兒程式設計反而成為一股暖流。
資本的興趣濃厚,讓程式設計教育一下成為網際網路創投的風,引來各路玩家聚集,正處於逐鹿中原的階段。不只是有程式設計貓這樣的專注於少兒程式設計教育的明星創業公司,也有網際網路巨頭,騰訊、網易均已推出自己的少兒程式設計產品,三星、優必選則從機器人程式設計角度切入,線上教育巨頭好未來剛剛收購風靡全球的以色列少兒程式設計教育品牌CodeMonkey並將其引入教育開放平臺。
從程式設計貓的學員數量可以看到程式設計教育的火爆,程式設計貓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目前程式設計貓使用者已超過320萬,正處於超高速增長階段。不過,2016年才在中國興起的少兒程式設計,相對於少兒程式設計發達的美國而言,還是有一些距離的。我大學學習的是軟體工程專業,感覺程式設計學習是有一定門檻的,它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學科,需要一定的邏輯、抽象、數學基礎,一些人從高中或者大學時代開始學都不一定能消化,讓小學生學會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針對小學生的知識背景、接受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材施教,能否做到主要依賴於師資、課程和形式,這幾點目前都存在痛點:
第一,師資極其匱乏。
少兒程式設計教育老師,一方面要懂程式設計本身,另一方面則需要是幼教人才,懂程式設計的年輕人,基本都去做程式設計了——畢竟程式設計是一個高薪工作,因此目前少兒程式設計師資是極其匱乏的。而且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程式設計教育都需要手把手的指導,很難像英語口語一樣通過視訊直播來教學,這進一步提高了對師資的要求。
正是瞄準這點,程式設計貓在少兒程式設計行業率先引入雙師教學模式,真人老師+AI老師搭配,讓AI老師發揮重要作用,協助真人老師提高教學效率,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師資匱乏問題。程式設計貓還與高校合作,培養程式設計教育老師,比如它與江西師範類院校合作,共建程式設計教育專業,從源頭解決師資匱乏問題。
第二,缺乏完善的體系。
不論是奧數、英語、鋼琴還是舞蹈,諸多學科從兒童時代可以一直學到成年。少兒程式設計理論上來說可以不斷學習,最終將基礎能力轉化為大學專業甚至終身職業。不過目前並沒有貫穿整個成長階段的少兒程式設計教育體系,大多數都只有幾年課程。正是瞄準這一痛點,程式設計貓建立了超過800人的教研團隊,參照斯坦福計算機教學體系,打造了相對完善的少兒程式設計9級課程體系,且在不斷迭代。
第三,形式相對單一。
少兒程式設計不能直接套用成熟的程式語言如C++、JAVA,因為小朋友根本理解不了,現在國內的少兒程式設計平臺大都使用MIT的Scratch語言教學,程式設計貓則針對中國學生打造了首款少兒程式語言Kitten。在程式語言外,市面上的程式設計教程以軟硬體結合的套件較多,訓練孩子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程式設計技能,而程式設計環節需要孩子理解if、while、for這樣的程式設計語句,雖然有將其轉化為圖形化介面,難度依然非常大。
總的來說,針對少兒開發更適合教育的程式語言、設定可持續的程式設計教育體系和培養規模化的資訊教育老師,顯得尤為重要。程式設計貓報告顯示,少兒程式設計在我國K12教育的覆蓋率只有1%,美國這個數字是68%,相對而言,我國少兒程式設計教育發展較晚,不能一蹴而就。
中國少兒程式設計市場的未來
中國有著獨具特色的教育體系、生源和理念,因此不能直接將美國的少兒程式設計體系照搬,不論是程式語言、程式設計套件還是程式設計課程,都要因地制宜,當然,美國少兒程式設計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借鑑。具體來說,我認為中國少兒程式設計未來發展方向有如下幾個:
1、遊戲化程式設計會很重要。
程式設計貓報告顯示,05後最喜歡的程式設計形式中,遊戲第一,動畫第二,應用第三,教程、音樂、故事等排在後面。這表明,遊戲化程式設計會是少兒程式設計的發展方向。相對於傳統的基於圖形化語言學習的程式設計教育而言,遊戲化程式設計教育將程式語言學習變成遊戲關卡,學習者通過輸入程式碼指令來引導角色過關,最開始是零門檻,難度不斷增加,而遊戲的過程程式設計知識在逐步擴充套件。
從孩子們玩《王者榮耀》成為一個“問題”來看,遊戲本身是零難度的,而寓教於樂的形式改變了傳統的程式語言學習形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與此同時,當孩子將遊戲用來學習程式設計時,家長的“少兒遊戲”焦慮也會小很多,因為孩子的遊戲需求在學習中得到了滿足。而且遊戲化程式設計對老師要求更低,沒有程式設計基礎的成年人可以輕鬆上手教學,可以解決當前少兒程式設計師資匱乏的問題。
針對此,程式設計貓走在了前面,基於自主研發的Kitten程式語言,提供遊戲化、動畫化和圖形化的程式設計教學,提供“積木式”的圖形化程式設計教學和3D程式碼島程式設計課,以及與AR增強現實技術結合。程式設計貓不只是提供遊戲化程式設計,甚至可以讓小朋友可以創作釋出自己的“遊戲”、“動畫”和“應用”,從興趣入手、以二次元的畫風,教孩子做出貼近生活的遊戲、軟體、動畫,幫助孩子瞭解程式原理,也可以避免孩子在日常遊戲中沉迷。
2、與機器人、創客教育、STEM教育結合。
2016年教育部出臺的《教育資訊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有效利用資訊科技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探索STE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資訊意識與創新意識,養成數字化學習習慣,具備重視資訊保安、遵守資訊社會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的素養。
STEM教育的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旨在幫助學生認識世界、瞭解規律,在此基礎上創造來改變世界,是一種旨在解決問題的工程化教育理念,與素質教育方向不謀而合。創客教育則是要激發孩子們的動手、創造、協作諸多能力。而且我們會發現不論是STEM教育、創客教育還是機器人教育,都與少兒程式設計密切相關,這意味著,程式設計會是STEM、創客教育落地的方向,反過來,少兒程式設計不是孤立的,結合STEM、創客教育可以做得更好。
程式設計貓報告顯示,學習少兒程式設計的孩子往往會學習奧數和機器人,這表明少兒程式設計教育與STEM、創客和機器人教育的相關性,正是因為此,很多少兒程式設計玩家會從機器人教育、創客教育切入。比如程式設計貓就提供軟硬體結合的程式設計教學方式,其將創作分為繪畫、音樂、程式設計等幾個維度,讓孩子使用這些素材去講故事、去創作自己的作品,在程式設計過程中進行多維度的素質教育,而不只是程式設計本身。
3、課外教育機構將率先普及。
程式設計貓報告顯示,少兒程式設計在我國K12教育體系中的覆蓋率只有1%,要達到美國的68%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課外教育培訓機構正在積極佈局,比如好未來就收購了以色列少兒程式設計CodeMonkey,未來會開放給各大教育機構,因此我認為,少兒程式設計會率先以“興趣”班形式普及。
相對於純藝術類而言,少兒程式設計不是藝術薰陶,卻有多重價值,而且就算站在功利的角度來看,也有高考加分、自主招生方面的優勢,可以說是立竿見影。而且相對於奧數、英語等課外應試課程而言,少兒程式設計又屬於STEM素質教育,少兒程式設計普及也將推動我國素質教育落地。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少兒程式設計是最便宜的課外學習。程式設計貓報告顯示,73%的學生線上學英語花費在10000元以上,但26%線上學習程式設計的學生,花費在3000元以內,27%的甚至是免費學程式設計。正是因為此,課外教育機構也有推廣少兒程式設計的動機,畢竟不需要增加家長的經濟負擔,就可以強化素質教育,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中,機構也都不希望自己淪為“考試機器培訓班”。
正是瞄準這一趨勢,程式設計貓不斷弱化自己的培訓業務,不做培訓公司,而是做技術公司走平臺化路線,給少兒程式設計行業提供基礎程式語言、教學工具、課程體系、師資培養等,其採取開放模式,與學校、培訓機構、硬體廠商等進行合作,免費為學校提供程式設計平臺和內容,組織老師進行線下培訓和線上答疑,如今其已進入4000餘所海內外中小學,從少兒程式設計課程中獲取分成,這樣的定位讓程式設計貓更像是少兒程式設計行業的“送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