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字看完《圖解物聯網》精髓
雖然本書是為硬體軟體開發工程師寫的,但是作為一個不專業的寫方案和做產品的行業分析/規劃師,作為基礎知識和技術方面的補充,也不失為一本好書。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作為科普書讀起來很輕鬆。

《圖解物聯網》
第1 章物聯網的基礎知識
物聯網是一個泛在網路。
裝置的作用:1、感測;2、反饋,根據感測的資料來調整控制裝置。
網路傳輸:1、裝置到裝置,ZigBee是N對N,ZigBee當有一個裝置壞了的時候,其餘裝置間的傳輸還能正常使用;2、裝置到伺服器,3G、LTE。
資料處理:1、批處理;2、流處理。
資料分析:1、統計分析;2、機器學習,包括學習階段和識別階段。
第2章物聯網的架構
作用:1、將裝置的資料採集,並分析;2、控制裝置。
閘道器:將不能直接連線網際網路的裝置通過閘道器連線。手機、電腦可直接連線。
閘道器:1、裝置介面:1)有線:USB和序列通訊;2)無線:藍芽和WiFi;2、網路介面:1)乙太網:不適合移動場景;2)3G/LTE:訊號容易不穩定;3)WiFi。
伺服器的作用:前端部分、處理部分、資料庫部分。
採集資料:閘道器。1、連線裝置;2、生成要傳送的資料;3、向伺服器傳輸資料。
接收資料:1、HTTP:web的標準接收方式;2、Socket/">WebSocket:一旦建立一次連線,即便斷開,連上之後也能傳輸;3、MQTT:MQ Telemetry Transport訊息佇列遙測傳輸,能一對多。
處理資料:1、批處理,將資料先儲存在資料庫中再批量處理;2、流處理,不儲存資料,如用傘開合狀態/雨刮器狀態來檢測是否下雨,則不需要儲存資料,只需結果。
第3章物聯網裝置
連通性帶來的變化:服務開發者與裝置開發者之間的連線,因為原型設計時這兩者也要共同推進相輔相成。
與全球網路相連線:1、有線連線,乙太網、序列通訊、USB;2、無線連線,WiFi、藍芽、3G/LTE、ZigBee、易能森(德國)。
第4章先進的感測技術
隨著感測器的整合,原先的電子元件逐漸變成狹義的小裝置了,具有高效能先進能力的新型感測器已成為多個因素複雜協作的“系統”。
主要講了定位技術:
1、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導航衛星定位系統是統稱,包括GPS等在內。衛星定位系統133
2、準天頂衛星:日本的。
3、IMES:室內定位系統。
4、Wi-Fi。
5、Beacon:利用與其距離遠近於接收訊號的強度成正向關係的原理,省電,用於登山員攜帶以便搜救、給商品安裝Beacon發射器,用支援BLE(Bluetooth Low Energy)的手機開啟專門的APP,就能看到專門的商品資訊了。
第5章物聯網服務的系統開發
需考慮裝置的增加、裝置地點的增加,資料量的增加等情況,要易於增加。
當連線裝置較多,中心(伺服器)處理資料處理不過來,需考慮分散功能——閘道器的裝置處理部分功能。
什麼情況下需要分散功能:1、連線裝置較多;2、相應速度要快。
當有無用資料時,需要在閘道器上下功夫:1、通過過濾來監控資料,只發送異常資料;2、通過初步分析,只發送分析結果。
第6章物聯網與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的分類:1、視覺化;2、發現——發現數據間的關係;3、預測。
發現和預測都屬高階分析,常用的方法有:1、聚類分析;2、類別分析;3、維度壓縮。
第7章物聯網與可穿戴裝置
可穿戴裝置是以人為本的輸入輸出裝置。需考慮省電、與智慧產品的直接聯動、NUI(Natural User Interface,自然使用者介面)。
第8章物聯網與機器人
機器人是裝置的延續。
雲機器人是雲端計算和機器人的結合,需要:1、資訊共享;2、強大的運算能力。
由於本書的側重點在於軟硬體開發層面,所以對於我現在所處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服務”層面的幫助不是很大。因為說到運營服務,整個行業還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成熟的商業體系。或許在積累的專案經驗中,我可以寫一本書: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