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海爾“生態品牌”背後的成功密碼
2019年5月6日,北京,《BrandZ 2019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報告正式釋出。今年的榜單除了100強品牌總價值同比大幅增長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趨勢性創新值得學術界和企業界高度關注:榜單的品類選項中增加了"平臺"和"生態"兩個新品類。美團、大眾點評和餓了麼被歸於"生活服務平臺",而傳統上被認為是家電企業的海爾則被歸於"家電/物聯網生態"。
海爾以"家電/物聯網生態"品類入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海爾生態是唯一上榜的物聯網生態品牌,品牌價值為162.72億美元,排名同比提升18個名次,躍升至百強企業的第15位。此次BrandZ順應物聯網時代發展趨勢,豐富和完善了品牌價值評估的定義和標準,在傳統產品品牌、網際網路平臺品牌後開闢"物聯網生態"品牌新類別,開創了全球品牌史、商業史的新紀元。
物聯網生態品牌,中國企業換道超車的良機
電商顛覆了傳統工業經濟,物聯網生態品牌則將顛覆傳統電商企業。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曾指出,傳統工業時代主要是產品品牌,靠品牌溢價;網際網路時代是平臺品牌,靠使用者流量;而物聯網時代,品牌應該是以生態價值為基礎進化成生態品牌。相比"產品品牌"與"平臺品牌",海爾物聯網"生態品牌"更強呼叫戶體驗和增值分享,以實現各方共創共贏。
在全球範圍內,海爾第一個提出了構建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品牌。這樣一種"創牌"的方式,是企業界未曾實踐過的,海爾不僅開創了物聯網時代中國企業的轉型先例,更首開全球企業引爆物聯網的先河。通過換道超車,海爾已在物聯網時代取得領先優勢。
共創體驗,成為品牌價值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根據《BrandZ 2019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報告統計,過去六年中,品牌力得分較高的品牌在中國品牌100強中的價值佔比下降明顯,與之相對的,則是溢價得分較高的品牌其價值佔比顯著上升。這一現象表明,網際網路時代,品牌溢價力已接棒品牌力,成為品牌價值增長主要驅動力。
然而,在物聯網時代,品牌價值驅動力將再次發生變化,從產品溢價向共創體驗轉變。傳統工業和網際網路時代,品牌影響的是使用者,品牌價值的評定,消費者就是最終的裁判。而在物聯網時代的生態系統中,使用者、員工、生態合作方等都是品牌的核心溝通物件,他們既是創造者,也是受益者。
從品牌利潤到生態增值,開創全新管理模式
海爾佔位物聯網時代,源於多個維度及層面的顛覆性創新。當海爾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將企業價值升級到生態增值,海爾在企業組織管理模式及工具方面也開展了創造性的迭代更新。"共贏增值表"就是海爾在管理方面實現共創共贏模式的具體實現路徑和檢驗標準,從互動使用者、人力資源、計劃執行(預實零差)、閉環優化四個方面對經營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
與傳統損益表不同,"共贏增值表"包含網路使用者所創造和共享的價值。其次,"共贏增值表"包括常見但非常重要的非財務指標,如記錄互動式使用者、活躍使用者、使用者互動情況和終身使用者,這些指標有助於描述小微企業的運營情況。"共贏增值表"通過對不同的價值衡量指標(針對為客戶(使用者)所提供的價值)以及利潤如何在使用者、合作伙伴公司、小微企業領導者和海爾集團之間進行分配來衡量公司所增加的價值。其主要目的是激勵每個小微企業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服務,從而形成持續不斷的使用者業務,而不僅僅是一次性的產品或服務銷售業務。正是這一管理模式及工具的創新,進一步促成了海爾物聯網模式的落地及拓展。
物聯網時代來臨,智慧產品及服務逐步佔據人們的生活場景。製造企業正在通過產品終端資料判斷使用者偏好,從而反哺產品研發和設計,產品開發模式由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為導向。海爾物聯網模式的核心正是"人單合一","人"就是員工,"單"就是使用者需求,要把員工和使用者需求結合到一起。這應該是建立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一個最基本、最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