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來了: 創新企業篩選或跳出傳統評價體系
[摘要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本報記者 谷楓 北京報道
資本市場被一條重磅訊息刷屏。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為了更好發揮上海等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決定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一段不長的內容包含了兩項足以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內容,即科創板和註冊制。這兩項增量制度改革均代表了市場對於資本市場改革最迫切的期待。
對於科創板和註冊制,上交所也第一時間作出表態,將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訂工作方案、各項規則以及配套制度,完成相關技術系統開發工作,積極穩妥推進科創板和註冊制試點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順利落地。
回顧數年來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這一次科創板和註冊制衝刺進入新的階段。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特別講道,201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已有授權,在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有充分的法律依據。幾年來,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資本市場和相應的制度建設也為註冊制試點創造了相應條件。
定位補短板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搭建的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滬深交易的A股市場(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作為塔尖,新三板市場作為承上啟下的中間部分,區域性股權交易場所作為塔基。如今,監管層將要在資本市場建立的科創板其定位又是什麼?
聯訊證券資深分析師彭海表示:“從市場定位的角度來說,創業板定位是暫時無法在主機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和高科技產業企業;新三板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科創板根據此前的報道主要面向已經跨越創業階段、進入高速成長階段、具有一定規模的新興企業。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定位來說各有側重,形成有效互補。”
證監會在迴應中也對科創板的定位做出了初步解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目前A股市場的准入門檻和財務標準都是按照製造業企業的標準制定的,在這樣的標準下,很多創新企業無法匹配,登陸國內資本市場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短時間內這一套稽核評價體系無法改變,企業只有遠走境外市場。”一位中信證券投行部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美股和港股市場在今年又迎來了一波內地創新企業上市的高潮,這一波企業成長後登陸資本市場仍與A股無緣。因此,包括年初的試點創新企業制度在內,監管層一直想補強境內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
“對於中國的雙創、科技、新經濟企業來說,在選擇資本市場時多了國內的一個方向。過去,這些企業更多選擇海外的資本市場,如納斯達克等。中國資本市場現有體系裡並沒有一個這樣的板塊,與之完全適應。另外,一些海外中概股公司,要回歸中國資本市場,也沒有完全對應的承接。為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特別是新經濟的發展相適應,需要設立對應的一個板塊。”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
方案猜想
目前官方層面有關科創板的描述寥寥,在證監會和交易所的迴應中則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首先是落實的節奏,在經歷過年初試點創新企業制度後,證監會此次表示將把握好試點的力度和節奏。
付立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早期在政策支援下,會有很多資源傾斜。市場關注度也會不斷提高,甚至火熱。但是初期的市場,本身會面臨一定不完善性成本。另外,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投資理念與註冊制並不非常的匹配。積極參與的同時,不能忽視潛在的市場風險。”
從監管層的迴應中,還可以看出科創板設立後投資者參與或有一定的門檻。證監會方面表示,將指導上交所針對創新企業的特點,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分享創新企業發展成果。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則預計,科創板投資門檻比新三板低。
還有一項資訊值得注意,交易所板塊的設立只有企業沒有資金是不可行的,因此證監會和上交所也表態,新增資金將與試點進展同步匹配,並且還將引入中長期資金,力爭在科創板實現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公司的新老股東利益平衡,並促進現有市場形成良好預期。
無論從市場定位還是試點註冊制的使命來看,科創板都似曾相識,2015年資本市場其中一項重要改革戰略產業新興板也兼具了上述兩項特點,但最終因為多項複雜因素未能繼續。
因此,很多市場人士認為,戰略產業新興板的一些改革思路仍有可能在科創板上延續。首先便是多維度的企業篩選標準。
此前戰略產業新興板的准入門檻雛形中,包括四項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標準。四套標準,分別是“市值+收入”、“市值+收入+現金流”、“市值-淨利潤-收入”、“市值-權益”。
另外,今年年初試點創新企業制度有關企業篩選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參考價值。如年初創新企業試點制度中也有類似營業收入搭配估值的篩選標準體系。
而企業篩選方面,試點創新企業制度中,監管層規定了相關企業應該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於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企業,科創板或也有類似的行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