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VS本地,一言難盡的ERP
——24K純雲的ERP就站在這裡,一眼望去,滿眼都是傳統本地的影子。
不知何時,廠商有組織、有目的、有預謀地通過結合流行詞“雲”將老產品或服務重新命名這樣“雲洗白”(Cloud-Washing)的行徑成為了一種業內的潛規則。以時下流行的雲ERP為例,其實很多所謂的雲ERP實質核心還是傳統本地ERP, 更有甚者連ERP都不是。
企業被“雲”這一詞語所吸引,直到部署和執行起來,才發覺此雲非彼雲,以至於發出“沒看到雲ERP與老ERP在企業業務流程上的各方面有多大區別”、“現在雲ERP越來越像企業的老ERP”和“雲ERP就是東拼西湊起來的”這樣的感慨。但這些問題只是其中的表象,我們需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
ERP的簡單概述
現代ERP系統從以前的ERP系統擴充套件而來,其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資源規劃。在過去,ERP系統被看作是一個單一的系統,它可以輔助專門化的業務操作,而現在ERP系統是一個獨立的或整合的元件集合,用以幫助管理企業特定方面的業務。
目前ERP有三種主要的部署模式: 傳統的本地部署,雲部署模式以及二者兼有的混合模式。這裡需澄清一點,雲ERP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那些完全授權在雲基礎設施中進行託管的ERP程式。今天,許多人說的“雲ERP”,大多其實是SaaS ERP,可能SaaS ERP是雲ERP產品的主要呈現形式,但並非所有的雲ERP都必須是SaaS。
從本質上看,ERP是一個模組化的軟體系統,它將金融、人力資源和客戶關係管理等核心業務功能的資料結合起來,幫助組織更有效地運作。無論是傳統ERP還是雲ERP,其“資源計劃”的核心並無顯著差異,因此在實際應用上,使用者可能並不會感受到那麼大的區別。
同時,由於自身的重要性和複雜性,雲ERP和本地ERP都具有高風險和難實施等特點,這點從當年流行語:“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就可以看出。
那麼,既然本地ERP與雲ERP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那麼為何還有那麼專家在強調雲ERP?從ERP自身角度來看,本地與雲的不同點到底在哪?
雲VS本地,二類ERP核心差異在哪裡?
1. 系統及資料控制
在SaaS場景中,第三方會管理軟體和資料。而本地ERP系統則需要更多的IT人員和以及更高的管理成本,不過相應地,組織系統和資料也有更高程度的控制度。
大多數雲ERP系統都支援一些個性化的功能,允許企業配置以自身偏好的外觀和感覺,比如使用公司標識等。然而,這種個性化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在多租戶系統中。最小化定製可以減少ERP的費用和實現延遲,但如果它不能適應獨特的功能,也可能影響競爭優勢。
2. 整合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由於在應用程式之間傳輸資料的需求愈發增多,大多數內部和雲ERP軟體系統都提供了整合服務與支援。雲ERP系統會傾向於使用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API),這是一類幫助簡化整合的工具。與開發專用整合軟體相比,使用標準協議或類似的業務生態系統可以降低成本。
當使用雲ERP時,當應用程式更新時,整合會自動進行,無需額外投資。但在本地ERP系統升級時,它必須重新再部署一次公司在以前的軟體上安裝的各種整合。
不過本地ERP供應商可以為具有特定資料流需求或現有基礎設施的客戶開發專門的整合模組。而由於大多數雲ERP供應商使用SaaS模式,他們不能提供同樣級別的個性化。
3. 更新
雲ERP軟體通常要進行更頻繁地更新。在某些情況下,每個月甚至每週就會更新一次。這當然能夠讓企業得以不斷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規則與遵守最新法律法規。但是,企業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它們無法選擇接收哪些升級以及何時進行升級。
在部署時,雲應用程式可以為高增長和快速擴張的企業帶來可擴充套件性。雖然對任何ERP來說保持同步都是有益的,但重複更新也並非沒有缺點,例如,企業在定製方面的靈活性會比較低。本地ERP客戶則可以與供應商合作定製軟體以滿足他們的業務需求。相比之下,使用多租戶雲ERP的企業可能就無法實現與之相同的高階定製。
4. 移動接入
我們經常看到傳統的ERP產品也會為使用者提供移動接入,可以幫助它們進行遠端審批、通知和操作。但這有時也會給本地ERP軟體帶來額外的複雜性,特別是如果需要第三方客戶端充當移動裝置和ERP系統之間的連線橋樑時。由於基於web的特性,許多雲ERP系統都是移動優先的,並附帶標準的移動應用程式。在考量雲ERP和本地ERP時,靈活性是一個關鍵的區別。
5. 安全性和可靠性
對保護關鍵資料(如公司財務資訊,員工個人資訊,客戶帳戶資訊和商業機密)的需求意味著企業在進行ERP選型時,安全性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過去,企業會認為相較於傳統ERP,雲ERP系統容易出現漏洞問題並遭受黑客攻擊。不過通過使用AWS等平臺的額外安全措施,如今的雲ERP安全性已經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所有ERP系統的會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系統會由於軟體、硬體和基礎設施故障而無法執行。這樣的中斷可能會導致鉅額虧損。同樣重要的還有云ERP供應商的整體效能可靠性,這些供應商可能會有多個備份和災難恢復協議來保護資料。
6 付款模式
本地ERP軟體的定價通常是一次性的,永久的許可證和持續的維護費用,其中一些可以協商。而云ERP系統採用基於訂閱的定價模型,通常是按月或年的訂閱模式。雲(主要是SaaS)ERP供應商可以根據多種使用條件(如使用者數量、具體功能與事項、資料量或其他度量單位)對其雲應用程式定價。
7 總體擁有成本
雲與本地ERP的總體擁有成本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大致來講可以從這四個方面看出:
安裝
組織不需要為雲ERP的安裝進行付費。但他們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來安裝本地ERP軟體。此外,對於本地ERP系統,公司需要進行大量的前期和持續的投資來購買和管理軟體,以及執行和維護軟體所需的硬體、伺服器、設施和IT人員等。
選擇本地ERP系統的企業通常需要為將來的更新進行再次付費。但在雲ERP特別是SaaS ERP中,更新是訂閱服務的一部分,不需要額外的費用。
定製化
本地ERP通常定製性更強,但它需要時間和額外的硬體費用以及可能會出現一斷停機時間。而儘管雲ERP系統的定製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但本地ERP系統更適合那些需要廣泛或獨特定製的公司。
資料
無論是在本地ERP還是雲ERP系統中,企業都可能需要投入相同的資金和時間將資料轉移到新系統中。
維護
雲ERP維護比本地ERP更便宜一些,因為雲ERP的維護是線上進行的,並且包含在訂閱價格中。使用本地軟體的企業可能必須支付更多本地的IT費用,以確保軟體正常執行。
經過對比,不難看出,很多雲ERP廠商是在“拿雲之所長來攻本地之所短”,一味地誇大了雲與SaaS的作用及功能。一方面雲ERP沒有那麼神奇,另一方面本地ERP也沒有那麼“不堪”,實際上,多年的實踐表明,本地ERP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場。
一盆冷水,雲ERP並非是“大眾情人”
值得肯定的是,在各大公司均大舉進軍數字化製造領域中,雲ERP的確獲得了更多的關注。Gartner研究發現,
在大型企業中,至少有35%的新的ERP部署會支援SaaS模式,並與本地製造執行系統進行鬆耦合。
但是,對於其他很多公司來說,他們給出的答案是繼續在目前以及可預見的未來保持現有的本地ERP模式,其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複雜性,製造類公司均需要非常具體的定製化,而且雲ERP產品也不總是如廠商承諾的那樣完美。
在另一份研究報告中,企業市場分析公司Mint Jutras發現,31%的受訪者計劃在10年內保留一部分傳統ERP和其他商業軟體的本地部署模式。前Epicor全球產品管理VP、現uPort產品主管Thierry Bonfante也認為,對於跨多行業的組織或在深度定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的公司來說,雲端計算可能並沒有那麼多的意義。
這裡有一個國外製造商的例子,金屬板製造商Dalsin Industries在進行ERP遷移時認為自身應用的本地Epicor ERP系統已經過時,於是他們應用了一個SaaS ERP產品,因為他們認可了雲就是未來這樣的觀點。但是,後來Dalsin Industries意識到他們走的太快了,因為他們無法控制升級計劃,再加上全新的SaaS ERP系統在關鍵領域的功能有限。
該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我們認為無需自己進行升級是件好事,但我們沒想到的是,一旦升級完成,我們必須在(軟體供應商)認為最好的時候適應變化,而不是在我們認為最好的時候。”幾年後,公司決定重新部署Epicor的系統,對於他們來說,雲可能是未來,但不是現在。
雲VS本地,潛在的破局點在哪裡?
通過前文敘述,我們看到雲ERP與本地ERP各自具有優劣,很難講哪種形式會更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組織選擇雲ERP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從傳統上講“成本”是最常見的一個理由。SaaS系統不需要企業在前期投入過多的資本、人員和時間,這樣他們可以著手去解決其他一些重要而緊急的事情,而有些時候,企業需要的僅僅只是讓自身傳統的系統具有網際網路“接入”能力而已。
或許正因為於此,企業在ERP選型中出現的最大的錯誤可能就是會陷入到關於雲端計算的炒作中,從而進行了與自身業務需求毫不匹配技的技術轉型。
為了與ERP建立一個長期、健康、可靠的關係, 企業需要在進行合理投入的同時使ERP(無論本地還是雲)能夠與自身全部系統相互適應。這就意味著核心問題又會迴歸到選型過程中,企業務必要充分評估各類ERP方案以及各大廠商的優劣,並同時思考ERP方案、廠商與自身是否會相處融洽。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外界、企業自身永遠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一個曾經執行十分良好的ERP系也統可能會突然失效。在ERP的雲與本地之爭中,企業應該思考的核心還是應該圍繞於這幾點:
- 是否是一套更加合適的解決方案;
- 是否可進行更快地部署實施;
- 是否可在更大程度上影響業務KPI;
- 是否可提高可擴充套件性和靈活性;
- ERP供應商是否可成為一個商業夥伴。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破題思路,它不一定能完全解決現在廠商與企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雲ERPVS本地ERP,依然難一言以蔽之,依然需要我們投以更多的耐心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