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硬核華為到人氣華為 用溫度連線技術與使用者
華為又雙叕獲獎了!
前幾天,第四屆TES天貓消費電子生態峰會在杭州雲棲小鎮盛大召開。這是消費電子行業中影響力最大的生態型行業峰會之一,幾千家來自全球的品牌廠商參與。在峰會上一共頒發了六項大獎,從不同維度體現了使用者對品牌的認可。華為手機斬獲了其中的“最佳人氣品牌獎”和“最佳增長品牌獎”兩項大獎。
華為手機是華為接觸消費者的“觸角”,近幾年在不斷產生爆款的同時,越來越得到消費者的喜愛,拿獎拿到手軟。與此同時,華為品牌也離使用者越來越親近。
獎項的含金量:來自消費者的迴響
作為一個想長遠發展的企業,知名度、認知度、美譽度,哪一個更重要?都重要,但華為更在意的是來自消費者的美譽度。
天貓作為電子消費第一大平臺,一邊擁有數量最多的來自全球的合作伙伴和商品品類,另一邊擁了數量最為龐大的年輕消費群體,全國1.88億的90後,有近70%是天貓消費電子行業使用者。手握人群與消費場景,也決定了天貓在電子消費行業中的重要位置。
天貓TES的獎項,是從不同維度,以消費選購資料和使用者口碑評價為依據,經過100多項指標的層層篩選得出的結果。
就在本月初,由WPP(全球最大的傳播服務集團)攜手凱度共同釋出的“BrandZ 2019 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排行榜公佈。華為憑藉近年在消費者業務的強勁增長,連續四年進入前十。並且以332億美元的品牌價值再創新高,較上一年度提升了38%。在這次評選中,華為被授予“最高階中國品牌”獎,成為首個斬獲這一獎項的科技類品牌。
我們都知道,作為唯一以消費者觀點為基礎的品牌估值排名,Brand的榜單排名結合了彭博社的市場資料統計和全球370多萬次消費者訪談,涵蓋50多個市場的超過16.6萬個不同品牌 - 包括來自近29萬名中國消費者涉及75個類別的1100多個品牌的觀點。也就是說,品牌價值的計算還有最高階中國品牌的評選,都是源自消費者的聲音,不是所謂的專家評選,或是業界認定。
一個品牌走進消費者心裡,需要一個進階的過程:首先這知名度,要有一定的名氣,消費者聽說過這個品牌;其次是認知度,消費不僅聽說過,還對這個品牌有一定的瞭解,知道這個品牌的特點、調性;然後是美譽度,就是來自消費者的認可,喜愛,甚至是稱讚,不僅自己用,還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從這一點來說,華為手機品牌已經完成了進階的過程。知名度自不用說,市場份額全球第二、今年年底有望衝擊全球第一的大牌,全球多個國家擁有領先的市場份額。再看認知度,通過這些年一個又一個爆款產品,在消費者心中已經形成“科技領先”的品牌形象,華為手機就代表著技術領先、質量過硬。最高層次是美譽度。根據IPSOS的報告顯示,2018年華為全球消費者品牌考慮度已經從2017年的44%提升至46%。還有一個關鍵指標----使用者推薦指數(NPS),在這個指標上,華為在中國連續三年排名第一,在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波蘭、墨西哥等8個海外重點大國排名前三。這兩組資料,可以看到使用者在換機過程中,華為成為首選。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華為這兩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並且對衝擊全球第一非常有信心。
科技是生產力,也是“親和力”
根據2018年全球市值排行榜顯示,市值排名前八的依次為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伯克希爾、Facebook、阿里、騰訊。看到這份名單,所有人就不由得感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這些公司,全部都是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並且,他們的技術不是實驗室技術,而是用科技改變了社會,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華為因為不是上市公司,不在這份榜單中。但如果看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以及技術實力,華為完全不亞於這些企業。
2018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超過8萬名,佔公司總人數45%;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1015億元,約佔總收入的14.1%,同比增長13.2%。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人民幣4850億元。根據歐盟報告顯示,華為2018年研發投入超過蘋果公司排名全球第五。聯合國下屬的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佈資料稱,2018年度,華為向該機構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在全球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
由於研發的強投入,華為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爆款,從華為Mate 7開始,每一代機器都成為當時市場上最具有科技含量的機器,並且銷量不斷創造新高,同時市場份額也不斷增加。
不僅巨資投入研發,華為更在意的是將最前沿的技術轉化為使用者的良好體驗,讓使用者感覺到技術帶來的好處,使得科技從生產力轉化為對使用者親和力。
十幾年前,華為決定自研晶片,十幾年持續研發投入,從基站晶片到手機片,再到伺服器晶片,一個一個突破,如今進入全球晶片設計公司前五的隊伍中。最有價值的是,麒麟970是第一代AI晶片,配合華為的軟體以及各種應用,開啟了AI手機時代。
這種智慧的程度還在不斷進化,搭載麒麟980的華為Mate20和華為P30系列變得越來越聰明:對著食物拍照,就能知道里面有多少卡路里;看到喜歡的衣服,拍一張就可以在電商平臺打到同款;對著手機呼喚小藝,就可以幫你查天氣、訂機票,相當於配備了一個私人助理……當技術融入產品,轉化為生活中的便利,技術就成為了品牌的溫度。
再舉一個例子。徠卡是全球頂尖的相機品牌,擁有這個領域最先進的技術,但也擁有不菲的價格。以前,買一部單反相機很貴,出門背單反相機又很沉重——使用者想拍一張完美的照片並不簡單。
華為通過與徠卡的合作,將徠卡專業的攝影技術與手機相結合,拉底成本的同時,也讓拍照變得更簡單。現在一部手機,就可以達到單反相機的效果,更多的普通使用者可以享受到徠卡的專業級拍照效果,這樣的技術才更有親和力。
技術與品牌賦能,高品質全場景智慧生活走進更多家庭
我們知道,在消費電子行業,產品推陳出新能力,是衡量品牌競爭力的重要引數。技術已快速進入消費領域,並與特定的消費需求或場景融合,進而形成新的物種,給使用者帶來新的場景體驗。
技術與品牌雙螺旋上升,華為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技術與品牌的強勢,可以向外輸出,除了手機,還可以通過更多的產品帶給使用者福利。華為在三年多以前開始佈局智慧家居,通過技術與標準的輸出,已經有幾百個產品走進使用者的家中。
如今,華為倡導的全場景智慧生活,已經給使用者帶來全新的體驗。今年4月份,華為在上海舉辦了第一次全場景智慧生活的渠道峰會,標誌著華為將要在2019年把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落地。在華為的全場景中包括“1+8+N”,其中1是手機,8是四個大屏入口(平板、PC、HD、車機)與四個非大屏入口(AI音箱、耳機、VR、穿戴),N則是泛IoT硬體構成的華為HiLink生態,加之HiAI能力帶來的智慧化,一起構成了華為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
這個生態中的產品,都可以得到華為技術和品牌的賦能。進入到消費者家裡的產品,既可以保證高品質,又可以有一致的應用體驗,所有的硬體可以智慧地連線起來,給使用者提供單一產品無法實現的場景。
我們知道一些全球知名的家電品牌,他們有非常成熟的產品,但是沒有連線技術,無法在使用者家裡形成聯動。加入華為HiLink生態,就可以與使用者家中其它品牌的所有產品連線,形成各種智慧的生活場景。還有一些創業公司,有非常好的創意和產品,但是因為是初創品牌,使用者不知道也不敢買,如果加入HiLink生態,華為可以在技術上給予支援,在通過華為嚴格的認證之後,也可以得到華為品牌的賦能,進入到華為線上商城和線下體驗店中。以華為品牌為背書,給更多賦有創新能力的小企業以機會。
使用者對這些全新的智慧物種感到很新奇,但是並不太瞭解。配合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的落地,華為正在對線下店面全面升級。在店面中不僅陳列所有的新產品,還有各種體驗區。比如有VR體驗區,消費者可以在這裡體驗一些VR遊戲以及VR電影。在服務區裡,使用者可以在拍照,定製自己的專屬手機殼。比如華為學堂,這裡經常會有各種主題的課程,讓使用者可以把這些產品裡新奇的功能挖掘起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結束語】
能夠長久贏得使用者的品牌,往往都是有信仰的品牌。一直以來,華為致力於把數字世界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在這樣的願景之下,華為消費者業務始終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無論是技術研發的投入,產品品質的保證,還是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切都是從消費者的體驗出發。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華為拿到天貓“最佳人氣品牌獎”和“最佳增長品牌獎”,以及BrandZ 2019 “最高階中國品牌”獎,這些都是來自消費者的迴響。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釋出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