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採購雲進化
“在Ariba雲端的生態網路中一年所產生的交易量,相當於亞馬遜、阿里巴巴、eBay全部全球交易量的2倍以上。”SAP Ariba總裁潘百瑞(Barry Padgett)曾公開對媒體透露。
Ariba 是一個B2B的交易平臺,在2012年被SAP收購後就被稱為SAP Airba(採購雲)。它是一個公有云平臺,能為企業採購業務提供從尋源、訂單到發票等全流程的服務,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阿里巴巴和微信的結合,企業級服務的天貓。”
巨量交易量的背後,意味著國內雲採購市場巨大的機會。“如果電商解決的是企業採購邊角問題,那麼至少還有80%的原材料市場還需要合適的工具支撐。” 用友雲採購產品總監王貴林看來,企業採購開始轉向“SaaS+B2B”模式,在軟體工具和生態層形成新的供需關係,來改善企業採購的內部協同,以及外部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不管是像用友這樣的企業級軟體供應商,還是阿里、京東型別的電商平臺,都在從管理軟體工具、電商系統、細緻的採購服務到資源生態,進行整合和重構,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雲採購服務,重塑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他們看到的市場不僅是能夠簡單從電商網站進行採購日常辦公品的市場,而是企業在供應鏈一端,對產品原材料等進行採購和管理的複雜需求。
王貴林認為,如今企業採購市場需要融合先進的理念,基於雲化的軟體架構和解決方案,以及大資料應用平臺、機器學習等AI技術,讓企業採購資訊化變成“社會化”應用。
- 1 -
企業採購4.0時代
在《採購4.0-企業採購系統升級路徑圖與採購降本實踐》一書中,作者姜巨集鋒把企業採購分成這樣四個階段:
採購1.0:人治型,供應採購;採購2.0:法治系統,陽光采購;採購3.0:跨部門協同,戰略採購;採購4.0:供應鏈生態,價值採購
具體來說,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採購權統統交給採購員。倚重老闆的信任,採購員需要做的是保證供應、追求效率、避免推逶扯皮,以及控制人員成本等。這個階段被成為採購1.0。現在很多的創業型公司的採購模式都還處於1.0的階段。
採購1.0最後導致的結果,從政府採購層面來說就是貪汙腐敗、惡性競爭,從企業運營層來說,就會面臨僅憑人為判斷引發的高風險。這時採購管理系統化、流程化的重要性被充分認識,企業開始從外企、國內成熟的企業引入戰略採購的理念,把集採、招標當作重要的採購變革與合規手段,實施採與購分離,企業採購管理邁入採購2.0階段。
然後到了2.0後期,企業採購招標將供應商的價值壓到最低後,企業開始意識到單純壓低價格會造成的質量問題、供應商合作意願下降等。企業開始挖掘自身在成本優化方面的潛力,也開始進入採購3.0階段,引進ERP、CRM、OA、財務等軟體對內部進行系統化管理。主要的驅動因素是使用技術協作工具來實現產品成本優化與流程優化。
比如在採購降本的目標下,對採購物資的品類進行標準化、通用化;對產品設計進行優化;推進推進跨部門合作等,從外求轉為內求。當企業內部優化完成後,就會開始把視角放在更廣闊的供應鏈優化上,企業採購也開始進入4.0階段。
企業採購4.0時代的參與者不在僅僅是企業和供應商,供應鏈上下游夥伴都將參與其中,推動整個供應鏈的降本增效,此時雲端計算的價值便凸顯出來。也就是說企業採購4.0階段將基於雲端進行大規模協作,才能實現產業價值鏈的重構。
這是因為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移動化、平臺化、開放性等趨勢下, “企業採購需要基於產業鏈打通整個流程網路,形成生態模式,才能夠為企業採購管理帶來完整的閉環。”王貴林說道。
- 2 -
SaaS+B2B模式融合
在2015年,SaaS領域呈爆發式增長。一方面雲平臺服務提供商開始崛起,不管是像阿里雲、騰訊雲、美團雲等從網際網路行業轉向雲端計算市場,還是傳統的IT軟體、硬體廠商,如用友、金蝶、浪潮等也紛紛加入雲服務行列。
另一方面在OA協同、CRM、ERP、BI等細分領域開始湧現獨立軟體開發商、系統整合商和雲服務提供商。當時企業採購領域就有SaaS化、電商化的趨勢。但SaaS大多適用中小型企業,他們的生命週期端、付費能力低,一度造成SaaS軟體繁榮的假象。
而B2B電商平臺主要提供的是資訊流、交易、金融和物流服務等,並沒有對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管理、採購管理進行打通和優化。
B2B採購基本上通過電子商務的渠道,買賣雙方都是企業,交易環境相對自由,比如要買員工用品,直接在電商平臺下單就好,不合適可以再換一家。
企業採購更強調流程,有招標,投標、評標等環節。人力運營投入上在企業資訊化初期,可能20%的時間在處理採購訂單,80%的時間在和計劃管理、供應商和物流商溝通協調發貨的安排上。
這也是王貴林看來依靠傳統的ERP系統和B2B電商平臺來實現企業採購資訊化還只是區域性性改善,要供應商管理、選品、下單、售後服務等方面形成真正“閉環”,還得把SaaS和B2B模式進行融合。
比如京東企業購開始從資訊釋出型平臺向交易及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演進,為企業提供電商化採購的整體解決方案;用友從2014年開始,著手解決ERP系統的不足,從尋源道支付,電子目錄到自助採購申請等實現全流程服務,從軟體工具提供商轉向平臺生態服務提供商……
隨著IT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備,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擴充套件,企業採購開始向網際網路採購模式轉變,SaaS+B2B平臺將成為網際網路採購的主流。“如果企業採購市場是100億的市場,那麼80億~90億的原材料購買仍然還需要合適的工具去支撐業務的發展。”王貴林說道。
- 3 -
企業採購“智慧化”
早期依靠人人口紅利帶動的中國製造出口、房地產、網際網路消費市場增長變緩,企業市場增長不再一路狂奔……
此時技術救兵上場,提供智慧化的工具來支撐業務的發展。企業採購也將在企業發展中經歷這樣四個階段:從業務執行到流程改善,再到戰略採購和價值創造。
要讓企業採購完成這樣脫胎換骨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王貴林認為最重要的是,企業採購要成為一個社會化的平臺,打破資料孤島。如果只有企業自己的的資訊,將很難產生大資料。
他把智慧化又分三個階段:基於單點技術的智慧,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的應用;第二是自動化,比如在招標時,自動化配額 是非常複雜的過程,一旦公司形成了制度,就能自動按照制度執行;第三才是機器學習,如同AlphaGo一樣,能夠自我學習,解決比如通過了解某人在網路上的瀏覽路徑,從而推測出這個人投標情況等,實現業務智慧化。
麥肯錫的相關報告也指出,在未來高頻採購和側重執行的採購肯定會被自動化替代;企業對間接材料的採購行為在向消費者市場的採購行為演變——“去中介化,需求者在購物平臺上直接下單購買”。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常見的負責統領企業的採購和供應管理事務——CPO(首席採購官),在很多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沒有設定這樣的職位。
德勤在2017年釋出的一項報告中指出,目前實現數字化採購主要的障礙是資料質量不佳、整合有效性低、人才短缺等。另外,不同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各不相同,還有很多企業通過併購專案擴充套件業務,使用的ERP系統版本不一,導致採購系統很難進行統一管理。比如對於供應商的調查、稽核、資訊錄入等,可能採用的都是不同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