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拯救微視?
高關注,大流量的吐槽大會能拯救微視嗎?
文|一號財經阿 來源| 一號財經
“為了防止世界變得無聊,為了讓大家獲得快樂。新書冷場12月上市,吐槽大會第三季我們回來啦。”張紹剛、李誕、池子三兄弟用他們的塑料兄弟情點燃了吐槽大會第三季的第一把火。
7600萬,是這檔欄目上線48小時交出的成績單。
吐槽大會一直是巨大流量點。兩季收穫36億點選量,關注度居高不下。不出所料,11月4日,第三季吐槽大會一開播即登熱搜,彈幕滿天飛,觀眾直呼:達到預期。
只是在這次刷屏中,微視顯得格外搶眼。
斥資億元,獨家冠名,這一次,騰訊的親兒子終於有了存在感。
一
微視迴歸
“想開心,上微視短視訊,尋找每天的快樂源泉。”吐槽大會第三季一開始,張紹剛和“魔鏡”的對話便將微視置於閃光燈下,全程C位,引入明星流量曝光,廣告無縫植入,這一季吐槽大會,成了騰訊短視訊的主場。
微視最近確實動作頻頻。
“流量資源+品牌曝光+明星效應+紅人輸出”,騰訊對於這個親兒子的扶持,已經近乎不計成本。
內部傾盡資源,外部打響聲量。不僅企鵝影音和笑果文化聯合推出的《吐槽大會》第三季獨家冠名被微視拔了頭籌,在湖南衛視《快樂哆唻咪》和浙江衛視熱播節目《我就是演員》第二季中,同樣出現這款騰訊短視訊一哥的身影。
甚至不僅如此,騰訊還結合自家平臺遊戲、動漫等內容為微視內容導流,提供AR貼紙玩法,同時打通qq音樂曲庫為微視解決版權問題,與5家代理商合作全網尋找視訊達人。從版權到流量,再到運營維護,這款重生一年的短視訊app正在享受著騰訊系產品從未有過的最高待遇。
為了更貼合目標使用者,微視slogan曾幾度更迭,從“有趣的人在微視”到“發現更有趣”,再到如今的“想開心,上微視”,在海量曝光面前,微視不斷改變著自己聚光燈下的身份。全網流量加持下,微視的成功似乎唾手可得。
但事實是,微視並不是騰訊短視訊的唯一一款產品。自今年4月被重新擺上盤面後,騰訊前前後後推出了十餘款短視訊產品,下飯視訊,DOV,貓餅等。但儘管如此,在外界看來,微視仍然是目前騰訊最為倚重的短視訊平臺。
騰訊總裁劉熾平曾說,“微視的使命就是向騰訊的社交app和相關瀏覽器推送微視訊,這些微視訊的製作可以基於網紅視訊,基於騰訊的長視訊、音樂、綜藝和體育等獨家節目和內容,公司將大力投資微視平臺。”
扶持微視,騰訊確實是認真的。
但這一眾手段卻似曾相識,時間回到一年前,張一鳴曾撂下狠話,“要麼不上,要麼全壓。”
隨後,抖音瘋狂冠名《中國有嘻哈》《我們來了》《中餐廳》等共計12檔火爆的綜藝節目,全力培育短視訊市場,助力抖音月活突破1億大關。
成功就是在對的時間採取對的策略,缺一不可。儘管資源全傾斜,但現實情況卻是,註冊使用者近6億的抖音還是讓微視變成了騰訊的一款防禦性產品。
努力不代表成功,騰訊屢戰屢勝的產品邏輯對微視而言缺少了些應有的利好。
11月1日,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yoo視訊重磅亮相,定位“每一次精彩,yoo視訊為證。”
如此看來,微視之於騰訊,似乎也並不是唯一選擇。
二
“扶不起”的微視
恨鐵不成鋼,是騰訊內部對微視的最大定義。距離上一次騰訊內部傳出這種聲音還是兩年前,彼時被人詬病的是鵝廠的電商。
根據易觀千帆指數公佈的短視訊資料顯示,騰訊微視9月份月活突破1000萬,創歷史新高,增長率環比向好。一片非議中,微視硬生生迎來了第二春,只是這個利好還是未有幾分體面。
一切只因為一則訊息:9月14日晚間,微視正式嵌入朋友圈。
這一切早有預兆,早在今年3月份,騰訊就以“牌照名義”封殺了一大批短視訊app,尤以頭條系的抖音、西瓜視訊、火山小視訊為首,煌煌之心路人皆知,彼時坊間就流傳微視嵌入朋友圈已在灰度測試之中,6個月後,騰訊終於不再遮遮掩掩,將微信10億流量傾囊相授,全力助推。
時間倒回2013年夏天,彼時的今日頭條尚在襁褓之中。從九九房退出的張一鳴還在考慮如何將自己的演算法運用到資訊埠,一鳴驚人。
這年9月,微視釋出第一個版本。對於短視訊騰訊著實蓄謀已久,為了把這款8秒短視訊軟體打造成爆款,和而今的戰略相仿,騰訊同樣是全部流量加持,成立微視產品部,調動包括QQ、QQ郵箱、微信等一系列自有大型流量埠,充分利用騰訊的熟人社交鏈發散傳播。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騰訊想在短視訊社交方向創造風口。
三
誰能拯救微視
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
如果從現在的角度回看當時的情況,第一代微視顯然生不逢時。短視訊是風口無疑,但對於13年的使用者市場來說為時尚早。
與抖音的原生環境不同,第一代微視並沒有足夠的使用者溫巢,內容創作的紅利於13年剛剛露頭,使用者的資訊獲取與娛樂消遣方式更多地還是集中線上下,網際網路上半場尚未觸及存量天花板,文字和圖片仍是主流資訊展現形式,使用者和市場的教育尚未開始。
天時地利人和,兩項不佔優的微視折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2017 年4 月10 日,騰訊宣佈:微視正式關閉。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則訊息,3 月23 日,快手宣佈完成新一輪3. 5 億美元的融資,註冊使用者超過5億,這輪融資的領投方正是騰訊。
這確實符合騰訊的調性,不管是站著還是躺著,一定要在中意的領域佔個坑。從商人的角度來考慮,這筆投資騰訊確實是旱澇保收。
6月21日,快手宣佈已完成E+輪融資,本次融資完成之後,快手估值200億美元,而一年之前騰訊入局時這個數字為30億美元。
但也是因此,騰訊錯過了短視訊賽道的最後一輛快車。
QuestMobile資料顯示,今年6月抖音的月活躍使用者規模為2.07億人,同時期微視的月活躍使用者規模僅為0.43億人。
之後的10個月裡,騰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抖音快手逐步蠶食短視訊市場的人口紅利,雙方增加壁壘,打造自身護城河,截止今年9月,雙方的月活均已突破2億大關。
儘管再次被複活的微視全盤入駐QQ、微信,但最終的結果卻適得其反,內容同質化與推送強制性被無數使用者詬病。
▼
短視訊與社交本就是天生一對,騰訊也一直憑著社交的優勢獨步天下。從遊戲到音樂再到文學動漫,公眾號,視訊……大量內容被騰訊連線起來,騰訊在短視訊領域的機會不是沒有。
今年9月,騰訊宣佈啟動整體戰略升級,新增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將與社交、流量、數字內容、核心技術等高度關聯且具有高融合性的板塊進行拆分與重組,包括騰訊視訊,騰訊影業等業務全部由騰訊副總裁林松濤接管。“短視訊市場遠沒到飽和狀態,在這裡面如何互動社交,是我們堅持的方向。”
騰訊從不掩飾自己對短視訊賽道的野心,也從不啻以高姿態進軍短視訊。騰訊與今日頭條因封禁抖音一事爆發口水仗時,今日頭條還曾發聲明稱“朋友圈就留給微視吧。”對於這位3000億美金的巨頭,外界從來都是忌憚又渴望。
回望騰訊的發展歷程,音樂,文學,遊戲,視訊,騰訊都不是佔得先機的那位,卻都成為了活得最好的那位。或許是得益於3Q大戰後的開放與虛懷納諫,騰訊得到了越來越多來自外界的助力。
時移勢易,短視訊領域規模初具,手持微視的騰訊雖然有重建護城河的決心,市場卻不一定回以騰訊信心。抖音進擊的腳步越來越快,留給微視和騰訊狙擊的空間越來越小,或許,另闢蹊徑,能予以一線生機。
一如吐槽大會開頭魔鏡迴應的那樣,“請再給我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