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百度、京東持續加持,金融科技如何才能華麗轉身?

當下正在經歷著的席捲諸多行業變革的產業革命正在將我們的生活帶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原本僅僅只是改變使用者與行業對接渠道的方式逐漸失去效果,以行業深度變革為原點的新產業革命正在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主題。電商、金融、外賣、出行等諸多行業都將會被新技術深度改變,並且將會讓行業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作為一個深入到每一個環節的“毛細血管”,金融行業的變革同樣引發人們的諸多關注。可以斷定的是,未來金融行業的變革將會加入更多新技術的元素,並且將會真正改變我們對金融行業的既定印象,從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富有科技感和個性化。
當下金融行業正在經歷的有關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更加讓金融行業的再度進化變得異常迫切,僅僅只是改變金融行業獲取使用者的渠道和途徑,而不去改變金融行業本身。傳統的金融供給模式必然帶來的是使用者需求的難以滿足,當用戶訴求不斷被忽視的時候,他們反饋給金融行業的反彈將會促使這個行業不得不進行一些根本性的改變。於是,我們看到網際網路金融開始了向金融科技進化的過程。
很多人會將金融科技看作是一個“新技術”與“金融”兩種元素簡單相加的過程,只要將新技術與金融行業實現融合,金融行業的發展便會獲得新的增長力量。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後,他們開始意識到僅僅只是將新技術與金融行業進行簡單的相加難以起到真正推動金融行業本質改變的目的。必須將新技術與金融行業的流程與環節實現深度融合,才能讓金融科技不再是金融的變種,而是便成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金融行業“毛細血管”的作用,真正打通行業發展之間的“關節”。
我們看到無論是螞蟻金服,還是京東金融,其實都在試圖通過將新技術與金融行業進行融合而進行更加徹底地去金融化,最終將金融科技演變成為一個又一個有著金融標籤的全新技術。當金融科技蛻變成為具有強烈金融色彩的全新科技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在金融領域之外,找到更多賦能行業發展的新方式,由此將金融行業的作用不再僅僅侷限在金融本身,而是具備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意義。螞蟻金服的“水電氣”、京東金融的數字科技,其實都是在將金融科技蛻變成為一種更加基礎性的存在,最終讓金融行業的特徵發揮到極致,真正實現金融行業的再度進化,而非僅僅只是渠道的改變。
新技術應用不斷鋪開,正在讓金融科技發生蛻變
如果說網際網路金融時代僅僅只是主打網際網路的標籤,再借助網際網路的手段來進行使用者獲取的話,那麼金融科技時代的來臨則開始吹響金融行業與新技術結合的全新模式。這種模式便是通過將網際網路金融或金融科技進行更加徹底的去金融化和更加深度的技術應用來找到更廣的應用空間。
科技巨頭不斷佈局底層賦能,金融科技需要更多改變。 以BAT為代表的科技巨頭正在開啟一個以B端使用者為目標群體的時代,通過底層技術的深度研發,他們正在企圖改變傳統行業的原始元素,並且實現行業效能的再度提升。雲端市場的崛起就是這種趨勢的最佳表現。金融科技作為一個與行業內在元素有著密切合作的存在,無疑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特別是新技術與金融行業融合之後所產生的巨大增長力量正在改變人們對於金融的原有認知,金融科技不再是金融的一種型別,而是一個具有更多普遍性意義的存在。我們看到,無論是百度大腦還是阿里中臺,其實都是在加強新技術的應用,以此來影響金融行業的內在元素,並將金融行業開始不斷地去金融化。
正是由於金融行業與諸多行業之間的深度聯絡,才讓它在科技巨頭賦能行業的過程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金融科技必須而且必然要產生更多改變,才能滿足科技巨頭賦能上游行業的需要,並且不單單是在金融方面,發掘金融屬性之外的更多特徵正在改變原有的行業運作邏輯。如果僅僅將金融科技侷限在金融行業的範疇內,非但無法與新技術產生聯絡,更重要的是將會阻礙科技巨頭對底層行業進行深度賦能的能力。
網際網路金融的前車之鑑讓金融科技需要再度進化。 席捲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監管,正在讓曾經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金融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人們開始思考金融科技的發展如何避免再度陷入到網際網路金融的怪圈裡。儘管與網際網路金融相比之下,金融科技進行了更加徹底的去金融化,但金融的影子依然存在卻讓金融科技始終都有再度陷入網際網路金融類似陷阱的可能性。
如果金融科技遵循網際網路金融的路徑持續前進,金融行業必然逃不過再度陷入遭遇監管的可能性,想要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金融科技必須在新技術的風口下再度進化。真正讓金融科技告別網際網路金融以概念為主打的發展模式,找到金融科技本身具備的更加普世的意義,才是它避免陷入網際網路金融陷阱的關鍵所在。我們看到,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都在進行相類似的嘗試,通過徹底的去金融化,他們開始迴歸到最本質的技術層面,並且開始去那些他們真正擅長做的,而非僅僅只是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去獲取使用者。
此外,網際網路金融出現的問題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過度去中間化所導致的,進入到金融科技時代儘管會加大重塑原有的金融流程和環節,但是如果去讓金融科技機構去做類似的工作,那麼它所遭遇的最大困難就是能量不足,因此還是需要新科技對傳統金融機構進行賦能。而金融科技在做傳統金融相關工作的時候並不擅長,他們真正擅長的依然是技術賦能方面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金融科技同樣需要再度進化,才能真正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
使用者主體和需求的改變讓金融科技逐漸失去市場,改變自身,滿足新使用者的需要才是正道。 當政策層面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監管不斷加劇的時刻,金融科技的使用者主體和需求同樣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的使用者主要是C端使用者,他們需要方便快捷的投資方式和穩健的高收益,當遭遇監管,這一部分的使用者急劇減少,並且他們的需求也開始變得穩健和理性。對於以流量為安身立命根本的金融科技來講,正在面臨客戶群體急劇下降的情況。同C端使用者不斷減少相比,B端使用者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滿足這些使用者的需要,才是下一個發展風口。
相對於C端使用者僅僅需要純粹的金融產品和服務,B端使用者的需求則是那些能夠改變傳統金融運作邏輯的技術。在這個背景下,金融科技必須再度進化,真正從去金融化著手來為正在增長的B端使用者提供對應的產品和服務。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代表的B端使用者需要底層技術的賦能來實現自我蛻變,而金融科技的去金融化和徹底的新技術化無疑能夠為B端使用者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賦能手段,通過提供那些傳統金融機構需要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通過這些產品、技術和服務來改造傳統金融機構的運作邏輯,從而讓金融行業的發展不再僅僅只是渠道上的改變,而是變成了一個內在發生改變的存在。
新技術應用的不斷加深為金融科技的再度進化提供了能量來源,而金融科技面對的使用者群體以及他們的需求的轉變則為它提出了新的需求。當網際網路金融轉型成為金融科技並不能夠滿足當下市場需求的時候,金融科技的再度進化便成為未來一個時期必然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概念加持已經過時,金融科技如何才能華麗轉身?
如果像網際網路金融一樣僅僅只是打造一個概念的話,那麼金融科技的再度進化必然將會成為一個進行時,而且無法真正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在主打概念牌並不見效的情況下,金融科技想要實現華麗轉身略顯艱難。那麼,當概念營銷逐漸過時的情況下,金融科技如何才能實現華麗轉身呢?
挖掘金融之外的新功能,才能無限拓展後金融科技時代的邊界。 簡單來講,決定後金融科技時代的深度和廣度的關鍵因素在於金融之外邊界的延伸和拓展,如果僅僅只是將後金融科技時代的功能侷限在金融本身的話,那麼金融科技進化之後依然會遭遇網際網路金融同樣的困境和難題。只有不斷拓展金融之外的功能和屬性,才能讓後金融科技時代的邊界無限延伸。
除了金融屬性之外,金融科技的另外一個屬性就是科技。而科技正是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升級過程當中真正需要的東西,如果能夠將金融科技在科技方面的功能無限延伸的話,金融科技的發展必然重新開闢一片沃土,從而給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從當下的發展情況來看,大資料、雲端計算、智慧科技等新技術的手段都是傳統金融機構需要的,金融科技如果能發掘其在這些新技術方面的能力,通過研發出金融機構真正需要的關鍵技術助力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升級,無疑能夠為自身發展開啟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
摒棄平臺模式,拋棄流量思維,金融科技需要創新發展模式。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讓我們見證了平臺模式和流量思維本身具備的強大的能量,但是如果一味地做平臺模式,一味地獲取使用者,而不去考慮使用者需求的轉變,那麼平臺模式和流量思維同樣將會走入死衚衕。金融科技華麗轉身的意義在於能夠找到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並且能夠讓其規避掉流量時代落幕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從平臺模式轉變成為深度介入模式是金融科技未來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平臺模式僅僅只是進行流量賦能,並不會參與到行業實際運作過程當中,而深度介入的模式則是真正參與到行業運作過程當中,通過給行業發展提供動能來實現盈利。相對於流量賦能的簡單直接,深度介入模式更加看重技術本身的能量,如果僅僅只是一些概念,不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那麼,B端使用者必然不會買單,金融科技後時代的盈利便會遭遇困難。
除了深度介入之外,金融科技還應當實現從單一盈利向多維盈利的轉變。比如,可以用技術賦能盈利,可以用硬體裝置更新盈利,可以用諮詢和資料支撐盈利等等。只有這樣,金融科技才不會是一個只有概念,而無法實現商業變現的虛假概念,而是變成了一個能夠實現多向盈利的全新存在。
不斷更新解決方案和技術應用,金融科技不應該僅僅只有某種屬性。 金融科技實現華麗轉身的另外一個條件就是不能將自身的特徵困囿於某個,而是要不斷更新技術,不斷創新解決方案。我們看到百度、阿里正在進行了底層技術的賦能,其實都在開始將單一的技術賦能,向個性化的多維的技術賦能轉變。這其實就是不斷更新解決方案和技術應用的結果,如果僅僅只是用某個方面的技術來為多個使用者賦能的話,非但無法破解他們的真正痛點,相反還會增加他們在實際運營過程當中的成本。
實現金融科技華麗轉身的關鍵在於找到更多的解決方案,實現更多的技術創新,以此來實現金融科技盈利方式的不斷轉變,並且實現自我造血,而非僅僅只是依賴投入,而無法實現盈利,最終金融科技的蛻變同樣變成了一個偽命題。金融科技華麗轉身的背後其實正是自我體系的不斷豐富,生態體系搭建的不斷完善以及對於未來發展的深度佈局。
網際網路金融的前車之鑑讓金融科技不能僅僅只是概念上的創新,而金融科技自身使用者群體的改變同樣為其提出了新的需求。如果僅僅只是概念的加持,缺少了技術的進化,金融科技的再度進化無疑將會再度淪為概念,而只有不斷通過創新來實現自我的蛻變,才能讓金融科技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變成了一個可以獨立運營,可商業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