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低估的電商巨頭:賺錢能力是京東580倍,員工一人拿下1.4億

國內的電子商務在這些年的發展,可以說是領先於全球。從電腦PC端,到現在手機購物,網路購物已經成為了所以網民們必不可少的東西。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即將到來,這個由天貓首創,如今紅遍全國甚至國際的購物節,已經成為了不僅是阿里巴巴,而是所有商家積極響應的購物狂歡。馬雲的阿里巴巴不僅僅受益於國內網際網路的發展,同時也是國內網際網路的重要推動者。
近日,在阿里巴巴2018年股東前夕,新任阿里巴巴掌門人張勇發表致股東信表示,“有信心在2020年實現成交額1萬億美元的目標”甚至提出,到2036年,阿里巴巴要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幫助1000萬中小企業家在平臺上盈利。顯然馬雲退休之後,張勇將繼續繼承他的理念“讓天底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從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到現在,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甚至亞洲最大的電商平臺。很多人可能認為,馬雲的阿里巴巴雖然是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但是後面有日益壯大的京東;而且從全球範圍來看,亞馬遜仍然是阿里巴巴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物件。
雖然國內電商領域不止阿里巴巴一家,但是馬雲的阿里巴巴,淘寶,天貓可以說是沒有敵手。即使是聲稱要“5年超越阿里巴巴”的劉強東,他的京東對比起阿里巴巴也是非常小的。雖然京東號稱全國第二大電商,但是其市值僅有340.16億美元,甚至連阿里巴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阿里巴巴的市值3688.16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雖然京東同樣是一家電商巨無霸但是是一家“不賺錢”的電商。根據早前《財富》的統計,去年京東的淨利潤僅為1.16億美元,而阿里巴巴則是超過670億的利潤,直接是劉強東京東的580倍。今年受到劉強東事件影響和經營問題,京東上個季度更是鉅虧22.12億元。

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商平臺,雖然阿里巴巴估值與如今近8000億美元市值的阿里巴巴相差甚遠;甚至國外一直認為依靠著美國強大的中產消費能力,阿里巴巴依靠如今的中國市場還是不可能超越亞馬遜。小編認為這是低估了馬雲和阿里巴巴。如果是根據馬雲的暢銷“讓天底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麼超越亞馬遜是遲早的事。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最大不同不是在於自身的人才技術或是市場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其實是在商業模式。
亞馬遜走自營電商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非常的“重”,無論從快遞,倉庫,商品都需要自己準備,等於你這個公司得什麼都會。所以這麼多年來,亞馬遜通過不斷的進入新的行業,打敗競爭對手,獲得新估值。阿里巴巴的平臺電商不同,幫助別人成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阿里巴巴也成功了。這種模式的擴張能力是強大的,而且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為大家都會因此獲利。這就是為什麼,馬雲現在整體全球各地的飛,而且都是接見政商界重要的人士。

簡單來說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更加的“小而精”,它提供平臺讓大家做生意,然後收取服務費和廣告費。這麼一來只要還有人在網上做生意,馬雲就能夠賺錢;而且馬雲一直在壓縮公司的員工,讓每個人的價值達到最高。在幾年前,財經媒體做了一份報告顯示,用阿里巴巴的營收除於公司總人數,得出了阿里巴巴每個人的產值高達1.426億元。雖然這麼多年來,已經發生了改變,但是阿里巴巴公司在全球範圍看來,員工個人產值都是相當高的。
如今阿里巴巴已經佈局包括負責物流的菜鳥網路,還有大資料的阿里雲,外部更有螞蟻金服的輔助;一個完整的電商生態鍊形成,對於打入國際市場是非常有利的。未來如果真能實現張勇所說的2036年服務20億地球人,無疑阿里巴巴將是全球第一的電商平臺。
免責宣告:掌中額度釋出的作品如涉版權等問題,請儘快聯絡我們(吱付寶生活號:掌中宜賓)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轉載旨在分享交流,並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