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電影紐約上映,IMDb評分7.6
相反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
赫拉克里特《著作殘篇》
影片是如何展開的?
收穫了怎樣的評價?
區塊鏈如何與影視產業結合?
電影,通常是人們對於未來科技的暢想方式。
在人工智慧變成流行詞之前,早已有電影預言了人工智慧的好與壞。
現在,電影似乎在向區塊鏈發展。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舉辦的CANNES NEXT大會,主題是探討電影行業如何運用科技進行創新。
今年會議的重點除了虛擬現實(VR)帶來沉浸式體驗之外,便是對區塊鏈技術的討論。
據CNN訊息,前不久一部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Alex Winter導演的區塊鏈紀錄片《Trust Machine:The Story of Blockchain》正式在紐約上映,目前在IMDb的評分為7.6分。
這部紀錄片用一種便於理解的方式向普通觀眾呈現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複雜性。
它解釋了多年以來金融科技行業是如何設法觸及不同層次的情感和情緒的。
這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1
《Trust Machine》是娛樂工作室SingularDTV的首部長篇紀錄片,製片人為Singular DTV的聯合創始人兼營運長Kim Jackson。
有著“以太坊Netflix”之稱的SingularDTV是首批基於以太坊平臺。
採用區塊鏈技術幫助電影製作人籌集資金、創作和分發作品的娛樂工作室。
它強調通過智慧合約進行專案眾籌、作品版權管理、P2P點播等,讓創作人擁有版權及控制權。
此外,Futurism Studios也參與了這部紀錄片的聯合制作。
該公司的願景正是展現那些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人物、公司和技術。
作為這部紀錄片的導演,Alex Winter對於科技和計算機技術展現了極高的興趣,並先後執導了一系列相關題材的電影。
2013年,他導演的紀錄片《Downloaded》以P2P音樂分享網站的始祖Napster的興起與沒落為題材,講述了網際網路上數字媒體共享的演變。
該片在IMDb的評分為6.9分,在豆瓣上獲得了8.1分的高分。
隨後於2015年又再次執導紀錄片《Deep Web》,記錄了絲綢之路、比特幣以及黑暗網路政治的事件。
此次的《Trust Machine》也是Alex為了鞏固自己科技界導演的地位之作。
在之前的一份宣告中,Alex表示:“比特幣很重要,但區塊鏈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
當下我們的人類文明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這對我很有吸引力,也是我想製作這部紀錄片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要讓大眾瞭解區塊鏈這項新技術並不容易。
因此《Trust Machine》並沒有採用傳統紀錄片的敘事手法,而是通過展現人類所面臨的困境與區塊鏈這種新技術之間的聯絡,以及各個階層對此的態度。
從而讓觀眾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到這項技術對自己的生活有何影響。
不幸的是,這項技術的第一次成名來自於絲綢之路的醜聞。
不少臨時觀察員和立法者都持有加密貨幣的唯一用途是購買毒品或其他非法商品的觀點。
但是,正如一枚硬幣包含著正反兩面,區塊鏈技術也不例外。
它也在試圖解決現實問題,例如在難民危機和世界飢餓問題中所能發揮的作用。
此外,該影片著重講述社會活動家、黑客Lauri Love的故事。
他被指控攻擊美國政府計算機的資料,並從中盜取大量資料造成美方上百萬美元的損失。
Lauri更像是壓迫的犧牲品,美國政府通過監禁Lauri來鞏固它所謂的主導地位。
電影中的Lauri Love認為, 區塊鏈技術“會嚇跑一些有權勢的人”,這一技術或許也是能夠破壞政府機構對權力的壟斷的有效途徑。
除了金融市場的應用外,區塊鏈還可用於控制電力傳輸的微電網,建立足夠的彈性系統以應對重大災害;像Imogen Heap這樣的詞曲作者相信區塊鏈技術可以幫藝術家維護自己的權益。
但是,就目前而言,區塊鏈最令人興奮的事情還是一夜暴富的美夢。
影片承認這個領域對騙子和投機者的吸引力,也更需要“某種規則來生存”。
2
對於這部影片,不少業界人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Market Disruptors的加密貨幣分析師Mark Moss一直在關注這部紀錄片,對於紀錄片中的觀點也十分認可。
他在採訪時表示:“自從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以來,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轉向了以債務為基礎的經濟體系,並創造了數萬億美元的債務。
事實上,只要人們繼續對這一經濟體系有信心和信任,那麼整個體系就不會崩潰。
但是,加密貨幣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區塊鏈的出現推動了更大程度上的去中心化,因此銀行和其他中心化的權力組織都會將去中心化的新時代視為一個巨大的威脅。”
在他看來,大多數人完全不知道金錢和銀行系統背後執行的機理,但比特幣的飛速發展已經引發了關於這一領域的廣泛討論。
“即使比特幣失敗了,人們也已經開始清醒並意識到這個問題,去中心化的革命不會停止”。
但是,一些批評者表示,這部電影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敘述並不夠平衡。
具有推測性和片面性。
事實上,目前的區塊鏈技術發展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所有可能的應用落地都還只是假設,如此誇大區塊鏈技術的正面性反而失去了紀錄片應有的客觀。
區塊鏈中存在的泡沫不容忽視,追逐利益的人性同樣也不容忽視,倘若只看到好的一面,將很難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
3
事實上,區塊鏈與電影的結合遠遠不止於此。
早在今年7月上映的《No Postage Necessary》就創下了紀錄,即全球第一部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並可通過加密貨幣支付的電影。
此外,瑞典創業公司Cinezen Blockchained Entertainment和美國公司SlateEntertainment Group(SEG)在準備推出由區塊鏈技術支援的視訊點播服務(BVoD)。
Cinezen採用了基於以太坊的區塊鏈協議,終端使用者及版權所有者在交易中均使用Token,讓申報版稅及申請發票變得更加安全透明。
據悉,Cinezen希望能夠將幾千部影片納入它的服務名單,並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釋出此項服務。
同時,SEG旗下去中心化的流媒體平臺Binge同樣基於底層區塊鏈技術。
去中心化的特徵也意味著地域隔離不會帶來任何負面影響,觀眾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登陸網站收看節目。
SEG將鼓勵消費者使用支援該公司Token的電子錢包來進行消費。
“正在探索改良融資手段和發行方式的影視從業者看到了區塊鏈技術的希望”,XYZ Films的聯合創始人Bolotin表示,“在計算使用者資料和分配各方收入方面,區塊鏈為版權許可方和投資人雙方提供了更開放、透明的方法”。
此外,區塊鏈技術也給影視從業者帶來了一些擔憂,尤其是中間人的角色。
但是,在Singular DTV娛樂金融部和發展部副總Daniel Hyman看來,區塊鏈並不會“消滅”中間人,相反的是,會保留影視行業中的中間人。
他認為,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能夠讓電影製作團隊、發行方和觀眾聯絡起來,並在相對透明公開的環境中瞭解到商品和財富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被交換的。
區塊鏈所建立的平臺系統能夠實時監控並瞭解投資人的投資去向,甚至是專案進度;影視內容製作者能及時拿到應得的收入,這將為影視行業帶來巨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