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電信業 錦上添花or雪中送碳?
市場上幾乎每天都會出現新的區塊鏈專案或應用。越來越多的公司致力於開展區塊鏈業務,以發揮其安全、可靠、中立、透明的技術特性。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共享記賬技術,它要做的事情是讓參與的各方能夠在技術層面建立信任關係。在共識演算法支援下,每個參與方都能完成安全交易並獲得公平的利益分配。
從被“三界”熟知的比特幣這樣簡單的加密貨幣開始,區塊鏈的應用已經如同野火一般開始蔓延並迅速擴充套件到了新的領域,例如銀行、醫療、保險、供應鏈乃至電信行業,他們都希望利用這項新技術提高運營效率。
區塊鏈技術的主要賣點
中立和透明:區塊鏈系統是一個分散式網路,所有使用者都可以檢視分類賬種的每一項資訊。公開儲存資訊的方式將有助於防止欺詐行為。每一個網路節點都擁有分類賬的副本,這將保證儲存的資訊不會因為一個節點的崩潰而丟失。
更高的速度:在某些區塊鏈應用中,對等交易已具備更好的執行速度。比特幣網路確實存在交易速度的問題,但新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正在有效解決此類問題。
更高的安全性:首先,網路的分散性保證了對等體的身份安全。其次,兩級安全金鑰和加密使其得到更大的保護。由於塊鏈體系結構的性質,惡意影響系統內容出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區塊鏈如何助力傳統電信業升級?
在過去幾年中,傳統電信行業由於服務與技術商業化而面臨困難,收入和盈利率逐漸下滑。為了滿足新時代客戶的需求,升級轉型已迫在眉睫。
為了更好地與其他公司競爭並增加總體收入,電信行業有必要引入新的技術體系。
可以說,電信行業已經處於一個偉大變革時代的邊緣,在電信行業的整個業務體系中整合區塊鏈技術可能會幫助其開啟未來的機會之門。
區塊鏈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幫助電信運營商創造新的價值:
· 防止欺詐
電信業每年因欺詐而遭受重大損失,這是其收入減少的最大原因之一。根據一項調查顯示,由於每年電信欺詐,電信業損失高達381億美元。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公司可以用區塊鏈技術提升安全級別。
為了處理冒充身份的欺詐行為,公司可以使用區塊鏈來驗證每個人的身份。不僅如此,他們還可將裝置與網路身份相連結。針對這一場景,已經有類似的專案。如果網路身份以某種方式受到損害,它只會影響連結到它的中間裝置,而不是影響整個網路。
另一個較大的問題是漫遊欺詐。這可以通過使用許可的私有鏈進行解決,而不是公有鏈。每個允許漫遊的運營商都可以連線到該環境。因此,如果一個人符合特定規則,則可以執行智慧合約來結算成本。
· 管理使用者身份
任何電信公司都可以新增一個已經存在的身份管理系統,管理身份將允許他們使用單個密碼幫助使用者跨應用程式、裝置和組織管理身份資訊。
正確實施區塊鏈的認證過程非常可靠,因此使用此方案將使身份管理變得更加容易。使用者將獲取主金鑰,並且通過該金鑰能夠在任何數字環境中驗證其身份。
事實上,微軟聯合服務巨頭埃森哲(Accenture)藉助區塊鏈技術建立了數字身份認證網路。今年,這家科技巨頭再次宣佈聯合ID2020聯盟進一步開發安全數字認證系統。ID2020專案是一個公私合作聯盟,致力於聯合各國政府,科技巨頭和非政府組織採取統一行動,在2020年之前為所有人提供合法身份證明。
·加固物聯網資料的安全性
物聯網因素包括資料傳輸的安全性以及在感測器和機器之間提供安全通道。電信運營商始終在處理敏感資訊。在這一重要環節,資料被破壞、更改、洩漏等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而在物聯網專案中實施區塊鏈網路,可以從“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三大要素優化或加固物聯網資料的安全性,使物聯網裝置執行在可以互相通訊的可信環境中。
首先,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去中心化的資料管理,主要應用的是分散式計算,可減輕單個節點因為資料洩露而帶來的風險。
其次,物聯網連結終端裝置與控制主機之間,需要有裝置管理資料,相互認證金鑰資料,這些資料的建立和管理,就可以採用區塊鏈的方式,建立分散式伺服器叢集。
但是,僅使用區塊鏈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 移動支付
如今,伴隨著數字化社會的推進,人們可以使用手機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進行賬單支付。然而,這個新特性有一些重大缺陷,這讓黑客很容易侵入消費者的支付系統,並非法獲取他們的財產。電信組織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來優化這一過程並擺脫任何第三方入侵者。
在國內,運營商在移動支付市場大放異彩,如中國移動的和包支付在移動支付領域排行第三。由此可見運營商在移動支付領域不僅積累了一定的研發資源,還有豐富的客戶群體。移動支付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移動支付的入口也承載了自身產品的營銷、使用者行為的收集等多項功能。如若運營商能在跨境移動支付領域率先實現技術突破,培育移動支付入口,不僅可吸引大量的跨境支付使用群體,還可在國內的移動支付市場站穩腳跟,拓寬自身產品的營銷渠道。
區塊鏈技術首先是從金融行業發展起來的,在區塊鏈研發還處於探索階段的時期,運營商對區塊鏈的研發從金融工具入手,以儘可能地規避研發風險,並可以從中拓展移動支付業務。
在2018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中國電信2025實驗室主任、博士後樑偉分享了區塊鏈在運營商行業的應用場景:
第一個應用場景是身份認證。實名使用者資料,可以讓實名使用者資料和手機號碼關聯,搭建一個橋樑,實現資料高效共享,當然這是在使用者授權的前提下將使用者身份資訊提供給需求方,通過非對稱加密、智慧合約等方式保護個人隱私不被洩露。這樣可以結合運營商的碼號優勢建立一個統一的登陸服務,讓使用者通過一個手機號碼管理自己所有的數字資產、使用所有的服務。
第二個應用場景叫共享徵信。運營商可以跟商業銀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形成聯盟鏈,對徵信資料有需求的企業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平臺來獲取資料,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是需要徵得使用者的同意的。在區塊鏈世界私鑰就是數字資產的鑰匙,如果你把私鑰拿在自己的手裡,不管你是儲存在SIM卡還是其他方式,都是對你的資產有掌控權的。這樣可以把散落在私有部門或者公共部門的資料充分聚合起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促進資料的開放和共享。
第三個應用場景跟國際漫遊相關。不同國家運營商的話單方式、對賬等方式都非常複雜,需要人工適配效率比較高,結算成本也比較大。所以如果國際漫遊結算中引入區塊鏈技術,能夠為運營商共享使用者的話費、賬單,通過智慧合約實現高效、低成本、安全及標準化的支付方式。我們談區塊鏈不能光談技術、思路,一定要談落地、怎麼應用。只有應用之後才能體現這個技術的價值。這個場景在國際上有個聯盟叫CBSG,也是在做研究。
第四個應用場景是共享計算和頻寬。因為運營商自身有海量的資料來源和資訊結點,那麼如何通過共享計算的技術把這些閒置的頻寬和儲存空間共享出來,打造區塊鏈和共享雲的平臺,會是一個場景。當然在區塊鏈裡可以新增激勵機制,讓參與的使用者獲得相應的激勵。這個激勵我們可以不去碰幣這樣一個紅線,可以在內部商城兌換運營商的電話卡、積分,類似這樣的服務,這樣可以激發使用者參與生態的積極性。
第五個應用場景是共享基站。隨著5G時代到來,網路建設的投資會比較大,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問題比較突出,同時部署在不同運營商之間的網路也不能相容。如何在不同運營商對網路基站之間通過區塊鏈進行互聯,部署用於網路共享和結算的智慧合約,我們覺得對於未來運營商的5G網路的共享化、價值化和可變現化都會有非常好的前景。
三大運營商的區塊鏈探索與實踐
馬雲曾表示:“區塊鏈不是泡沫,但比特幣是泡沫。” 在馬雲看來,現在人們並沒有對區塊鏈的技術進行深刻的理解,區塊鏈不是一個所謂的巨大金礦,而是一個解決方案。2018年7月,由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合牽頭的可信區塊鏈電信應用組正式成立。
來自中國信通院、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聯動優勢、智鏈、趣鏈科技等8家單位的近20名專家提出了包括Baas服務、物聯網物流溯源、運營商間清結算、業務運營支撐等領域的電信行業應用方向,同時就可信區塊鏈電信應用組後續的工作計劃、工作機制以及輸出成果達成了一致意見。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 的資料顯示,電信中的區塊鏈技術將從2018年的4660萬美元的產業爆發到2023年的9.938億美元。
最早嘗試電信運營商區塊鏈領域的是美國電信巨頭AT&T,當時申請一項關於使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家庭使用者伺服器的專利。該專利成為了電信行業在區塊鏈領域的首個應用探索,此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在相關專案方面,開始了區塊鏈的嘗試。
中國移動
2017年10月,中國移動研究院宣佈,其在ITU-T積極參與、推動成立了區塊鏈安全問題小組並擔任副組長職務。該小組將推動區塊鏈的標準化工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健康發展、在通訊及資訊領域的應用掃清障礙。
據悉,該小組目前的工作重點,一是圍繞基於區塊鏈的應用和服務,識別安全問題和威脅,開展安全機制、協議和技術、個人資訊保護、安全管理和互聯互通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並制定安全方案建議和標準等。該專案將系統地識別區塊鏈應用的安全威脅,為安全應用區塊鏈技術提供參考。
二是,將為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安全服務提供方案和建議:識別傳統安全服務存在的問題,分析應用區塊鏈實現這些安全服務的好處,給出架構方案以及應用場景案例。安全服務包括PKI(公鑰基礎設施)、SDP(軟體定義邊界)、威脅情報分析等。
中國移動研究院認為,區塊鏈的去中心、防篡改以及多方共識機制等特點,決定了區塊鏈在解決電信行業合作中需要多方共同決策並建立互信的問題、優化運營商間及與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協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例如,在運營商間的互信方面,未來網路的重要特徵是網路資源及服務的共享和互通,為使用者快速靈活地提供服務;應用區塊鏈技術可優化運營商間互聯,如CA互信、漫遊與互聯管理、計費結算、SLA管理等;
與上下游產業鏈的互信上,應用區塊鏈支援裝置商、應用提供者在裝置或應用交付過程及供應鏈中的合作與協同;
在運營商參與社會協作互信上,區塊鏈可提升傳統行業(如工業、農業等),形成包括物流、資訊、資金的協同體系;運營商可進一步對外開放合作,如對外共享使用者信用、積分、版權合作等。
中國聯通
2017年3月,中國聯通聯合眾多公司和研究機構在ITU-T SG20成立了全球首個物聯網區塊鏈(BOT,Blockchain of Things)標準專案,定義了去中心化的可信物聯網服務平臺框架。
他們認為,當前物聯網發展當中面臨的障礙。其中包括連線成本過高且過於集中,擴充套件性較低,網路存在漏洞等等。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二者的結合帶來的最大益處包括提升信任、安全加密、成本降低,以及提升操作速度。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了其區塊鏈的三個有趣實踐:
第一個實踐,對運營商電子招投標系統做了區塊鏈改造。招投標過程繁多、多種角色、而且有一些資訊不公開不透明,那麼如何用區塊鏈進行改造呢?我們搭建了一個平臺,建立了多主體公私鑰對,把關鍵流程的資料和檔案加密並上鏈,通過智慧合約方式實現開標評表的自動化,最後定期掃描上鍊資料防止篡改。從建項、資格預審、招標、投標、開標、定標等過程都實現了區塊鏈的改造。我們打造了四位一體的可信電子招投標系統,實現招標方、投標方、評標專家和監管審計的協同,流程合規、多方協同、成本縮減和可信透明。
第二個實踐,面向政企客戶做的,基於區塊鏈的農業溯源。因為農業行業的養殖環節、消費環節、管理環節都有一些痛點。比如養殖環節放牧成本大、畜牧容易走失、風險比較大;消費行業缺乏簡單有效可信的溯源途徑;管理環節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針對這些痛點我們在運營商內部做了比較有趣的事情,基於區塊鏈,融合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提供定位、告警、到溯源、再到軌跡回放等一系列服務。對監管方,就是畜牧廳實現扶貧性監管。對於養殖戶可以降本增效,對於服務方可以拓展它的業務、打造它的品牌。這個系統可以為某省的農業局和牧民提供可信的畜牧定位和溯源的服務,同時有效降低了他們的養殖成本。也有利於實現資料的監管和管理。
第三個實踐,面向西部某省做的一個精準扶貧案例。因為傳統的精準扶貧有一些痛點,比如說政府和扶貧物件資訊不共享、資金使用不透明,貧困人員只出不進等等。所以我們搭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流程,實現扶貧資料的不可篡改,以及對於扶貧資金本身的追本溯源,確保基層群眾享受到扶貧的政策。
總結
電信運營商是否需要區塊鏈?在大多數情況下,區塊鏈是一項有效的選擇,但它只是一個選項而不是真正的價值驅動要素。當運營商考慮要在整個行業的解決方案中使用區塊鏈技術時,需要重新進行策略部署。欺詐管理、身份管理、物聯網安全、移動支付、共享網路和裝置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這裡的挑戰不再是一項技術,而是一種需要在運營商之間實現的商業意願和共識。
區塊鏈技術為電信組織提供了很多可拓展空間。但是,他們必須進行一些大規模的調整才能徹底將區塊鏈建設逐漸納入業務部署流程中。當然,“區塊鏈+電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能依靠單方面的突破便能促進電信行業的高效發展,它需要與網路通訊領域的一些新技術以及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等協同發展。
【主要參考&引用資料】
Medium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in Telecommunication》作者:Piotr Jurowiec
巴位元 《中國電信樑偉:運營商可將區塊鏈用於這五大場景》作者:樑偉
區間集 《電信運營商瓶頸凸顯,期寄區塊鏈帶來新增長》作者:熊貓
C114 《運營商如何發力區塊鏈技術》作者,劉軍 陳志恆 林海
資料來源:Medium、巴位元、通訊世界網、新浪財經
物聯網智庫 整理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