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興趣當工作這件事到底有多不靠譜?
阿強又辭職了。
他說這次的工作又不感興趣。
阿強畢業之後隨學校校招的大公司當技術工程師,雖然職業發展緩慢,也算穩定悠閒,但阿強做了三個月就感覺無聊了。
他以為是公司不好,於是換了一家同類型的公司,還是一樣無聊。
於是他決定改行。
於是找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做房產銷售,他說自己喜歡銷售。但是做了一個月,一單未開阿強發現自己花的錢比掙的錢多,於是又開始了迷茫。

我們一直以為將興趣作為職業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現實總是無情地拍打著我們,大多數因為興趣而換工作的人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了。
這是因為,很多人以為的興趣,可能只是因為工作本身帶來的光環:很多人想去當明星,只是覺得當明星能出名,又能賺大錢;想當設計師,只是覺得設計師很酷炫;想當自由撰稿人,只是覺得撰稿人很自由……
但是他們都忽視了每一個職業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術積澱,不然只是在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和公司的招聘名額。
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場規劃,需要有三個判定要素:能力素質、興趣愛好、內部環境。
簡單的說,能力素質就是你能夠幹些什麼,興趣愛好就是你喜歡幹些什麼,內部環境則是你的性格適合幹些什麼。
而我們選擇職業,一定不能超過你的能力素質,否則你就不能勝任你的工作,能力素質是工作的基本,在這之上,要適合你的內部環境,有些事你能幹,不代表你的性格適合,最後考慮的才是興趣愛好,能夠找到一個自己能幹而且喜歡乾的事情,是很不容易。
而那些想要將自己的興趣作為職業的人,卻只看到了興趣愛好而忽略了其他的兩個恰恰最重要的兩個因素,這可能是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