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增宇的熊市生存法則
當前階段,個人去二級市場交易,不是被專案方割就是被交易所割,要不就是被搞量化交易的割。
——比升資本合夥人羅增宇
16 年,在身邊早期礦工的影響下,羅增宇正式進入了區塊鏈行業。對於這位年輕的從業者而言,漫長的區塊鏈學習之路由此開啟。16年至今,不算短也不算長的兩年多時間,憑藉著對投資的敏銳度,羅增宇在行業中快速成長。
“其實熊市對於我們目前進行的一級市場投資而言,並沒有太大的衝擊,無非是一些投資邏輯和節奏上有一些變化。”在羅增宇看來,目前熊市帶來的衝擊更多是面向二級市場的,而作為主要投資一級市場的比升資本而言,這反而是一次調整投資邏輯和重新評估專案的好時機。
根據行情的浮動和經驗的不斷累積,比升資本的投資邏輯也不斷趨向完善,一開始,由於投資專案較少,他們看好的大多是相對熟悉或行業老兵的專案,“一些較早進入行業的老人,能夠從13年、14年堅持到16、17年,就覺得應該是值得信任的。”此後,技術水平也成為了比升資本重要的投資參考依據,不僅看人也看技術,將兩大參考標準相結合進行判斷。隨著行業愈漸發展,專案數量也呈爆發式增長,專案的發展方向也納入了比升資本的選擇標準,“我們也會考慮未來的一些重點賽道和我們認可的方向,會以這樣的一個方向為指導。”
“目前,我們會比較看重專案自身的一個造血能力,看他們有沒有一些方式能夠去養活自己的團隊,帶領團隊盈利;當然,比如做公鏈的專案,讓它短期盈利還是比較困難的,但如果它本身有一些團隊背景,我們會比較放心一點。”面對目前的寒冬,比升資本再次調整和優化自己挑選專案的標準,在環境艱難的時候,專案本身的造血能力成為重要的品質,在較差的環境中能夠具備頑強生存能力的專案往往顯得更加可貴;此外,團隊成員的技術背景以及行業信任度也成為了在當下行情中一個參考因素。
當然,除了區塊鏈專案方本身的團隊、技術水平、造血能力等內在因素之外,來自外界的監管也成為目前比升的一大關注點,在羅增宇看來,除了區塊鏈技術本身的不完善之外,監管的逐步放緊也是目前國內專案落地的兩大掣肘之一,“但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技術和監管本身就是摩擦共進的兩面,兩者在不斷的磨合中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此外,羅增宇還細緻地分析了政策放緊的主要原因:目前行業中過多的山寨幣、空氣幣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良性氛圍,“雖然我們非常認可區塊鏈的價值,但是並不是所有在這個行業裡做事的人都具有那樣的初心,因此,不靠譜的專案很難在這樣一個嚴苛的環境活下去的,因為他們本身也沒有很強的堅持欲。”從這個角度而言,政策收攏是淨化市場的大勢所趨,雖然可能導致一些優質專案同樣面臨生存困境,但羅增宇堅信很多好的專案在這洗禮中會脫穎而出。
“在目前情況下,我不建議新進圈的個人參與二級市場的數字資產投資,因為去二級市場,不是被專案方割就是被交易所割,要不就是被做量化交易的割。現在的階段,不要過多關注加密貨幣,那等於給自己交學費,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它的落地,它的技術瓶頸以及整個區塊鏈的生態。”採訪的最後,羅增宇對新進圈的參與者提出了中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