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的生活圈子與家庭
世界經理人專欄
老闆作為有錢人,他們的 生活圈子 ,家庭生活,或者是個人的私生活,歷來都是媒體和百姓關注的。八卦也好,探祕也罷,今天的中國老闆的家庭生活,包括他們的私生活,其實,折射出改革開放40年,富裕起來的上流社會和有錢人家,他們在靈魂、精神與物質方面的量變、質變到嬗變的過程。還是很值得拿出來說一說的。
→ 老闆永遠視工作為生活,工作生活從不分家。
很多老闆從草創時期發家,到作坊變成了工廠,再逐步做大,有了一個稍微像樣一點的公司時,物質的東西雖然變了,但老闆們的工作及生活習慣,是沒有多大變化的。企業就是自己的家,好像這一點,是絕大部分老闆的通性。
可能與網際網路創業老闆不同,很大搞製造出身的小老闆,長期蹲在一個地方做企業,每天不是下車間,就是跑配套的客戶,再就是稅務和銀行部門,或是一個月,都很難得與同行圈子的小老闆們茶敘一下,聊聊天,多半情況,老闆們是兩點一線,工廠就是家,家也是工廠的。真有應酬,或難得放鬆一下自己,也不過是和家人吃吃飯,和朋友喝喝酒,唱唱歌,洗洗桑拿之類的。如果工廠發生事情,那是說走就走的。說工廠重要過老婆和家人,是老闆的命,一點不為過。在中國,底層小老闆的辛勞程度,是打工階層,完全體會不到的。
你不要說製造業的小企業老闆是如此,就是今天的一些網際網路小企業,比如為大公司做SP產品,或是提供網路推廣的,或是媒體機構的老闆或老總,多半也是圍著大公司轉的,老闆又能有多少時間跟家人在一起,或完全自由自在的生活,恐怕也是很難的。
因為,現實的產業鏈模式,決定了凡是為大公司搞配套,或是廣告推廣的公司老闆,哪一個不是先做孫子,才有可能收到錢,而後才有理由與家人一起快樂。所以說,小型的網際網路企業的老闆,生活的自由度,也是挺難的。
當然,企業做大了,老闆的個人生活又有不同。原因是老闆的圈子,多了企業發展需要的關鍵朋友,或是貴人。這些人,有的精神上可以幫到老闆,提振人生底氣;有的物質上幫到老闆,可以幫他找錢;還有的屬於黑白兩道通吃的仗義之士,專門幫老闆化解糾紛和矛盾,讓老闆可以安穩睡個好覺。老闆需要這樣一些人。
但大老闆們玩得東西,卻比小老闆多了一些高遠的內容。比如約上三五知己一起打個高爾夫球,因為可以談點事情;比如一起結伴旅行,因為可以深度瞭解;比如一起吃個頂級西餐,可以發現彼此是否情調相投;比如找個非常懂自己心思的人說說心裡話,宣洩一下憋悶的心理;比如約上幾個要好的老闆,去一家頂級醫院做個身體全面檢查等。都是大老闆喜歡做得事。因為,孤獨的做大了的老闆,需要別人幫他,而不是自以為是,他要換位思考,讓別人感到滿足和快樂,自己才有機會更加發達。
總之,老闆們的24小時,除了睡覺,只要一睜開眼,就不會閒著發愣。沒有朋友時,滿腦子是工廠,有朋友時,滿腦子還是公司,工作生活永遠無法分家,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 父母永遠是擺第一位的,敬畏而孝順。
我記得,古人好像有一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你連父母都不愛,你就談不上愛天下人,更做不成大事。看來,愛父母是先決條件,是上天賦予有本事的男人的一種責任。想很多老闆,深諳這個樸素的道理,所以,普遍都把自己的父母,當做家庭第一重要的人物,用心伺候著,甚至供奉著,像鎮宅之寶一樣,其分量和家庭地位,遠遠超過了仔女,更不要說自己娶的太太。
大老闆們對父母是敬畏的,孝敬的。
先說敬畏,首先,是老闆感到父母生養了他這麼一個優秀的兒子或女兒,以父母為榮;二是老闆很感謝父母對他後天的教養和栽培,他感謝父母有眼光,給了他最好的教養,和人生的指引,打內心敬佩父母的能耐。所以,多半老闆,是很聽父母,聽奶奶的話的,尤其聽母親的話的。
再說孝敬。我看到,很多老闆發家後,都會第一時間為父母改善居住條件,給到父母最好的安身之地,或給父母請一個保姆,以及提供必要的公共醫療服務,並安排兄弟姊妹以及小輩們,都輪流看看老人,陪老人玩玩,老闆自己則不忘,每個月,或半個月,再忙都抽出一點空,看一下父母,一起吃餐飯,讓父母看看自己,也聽聽父母的念刀。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美德。老闆們繼承得最徹底。
大老闆們這種對父母的敬畏和孝敬,給了很多中國中產階級家庭夫妻有益的啟示:因為,有太多的中產階級家庭,婆媳之間,相處得並不是很好,不說誰對誰錯,各有各的難處,但男人的確為此傷透腦筋。
為什麼這些大老闆們,就有本事以自己的霸道和向心力,打一下摸一下,和恪守傳統大家庭的底線,把包括太太在內的各種誤會或家庭矛盾,牢牢按住,並內部消化掉,著實是大的能耐,我不知是金錢的力量,還是老闆真正懂得如何管理一個大家庭的祕訣?!
但他硬是把一個家,以及家裡的女人給鎮住了。這是如何做到的。感覺老闆的家庭,就是老闆的家庭,不是中產階級家庭,有時雖講民主,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以老闆的意志為中心的,抓大放小的上流社會生活模式。
→ 全家人以老闆為榮,靠老闆吃老闆。
成語裡有一句話,叫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還有一句話,叫“大樹底下好乘涼”。當官是這樣,老闆也是如此,這都是經驗總結。一個家裡,好不容易出了個大官,或是出了一個了不起的大老闆,當然是光宗耀祖,親人以他為榮,想好好靠一靠,沾點光,得點好處,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靠不可能,這是中國人的本色。
但靠什麼?怎麼靠?自古以來,無論當官的,或是做老闆的,做法還是截然不同的。
先說糟糕的。沒有原則的“靠”,沒有底線的靠,或是以靠為名,實則沽名釣錢,那早晚會出大事,這自古就有之。
歷史書上,有多少這樣的故事,一個窮書生,勤奮讀書,好不容易考到了狀元,或是進士,在封建社會,也是不得了事情。因為,有機會到皇帝身邊做事,或得到權勢,或享受榮華富貴,結果,自己忘記了本分,忘記了初衷,忘記了原則。像和珅這樣的人。
親戚個個跟著你沾光,以至於為非作歹,無法無天,或掏空司庫,或貪贓枉法,最後,被人告到皇上那裡,不但親戚們被國法拿下,自己也被摘除官位,卸甲歸田不說,有的還吃上官司,投進大牢,甚至被殺頭。
我很痛心的是,有很多勤力有為、一直讓親人引以為豪的國有企業掌門人,卻經不住金錢及美女的誘惑,被人拖下水,自己中飽私囊不說,還慷國家之慨,為子女及親戚大肆斂財,最終被繩之以法。好事變成了壞事,實在是不應該。這種沒有底線的靠老闆吃老闆,不但毀了老闆一世英名,老闆的家族可能從此再也抬不起頭做人了。你像華潤的前董事長宋林,中國華融資產的國有老闆賴小民。多可惜啊!
再說好樣的。有原則的“靠”,有底線的靠,這樣的故事也是舉不勝舉。想清朝的故事大家最為熟悉,你像早一點的曾國藩,紀曉嵐,近代的李鴻章,以及家纏萬貫富可敵國的廣州富豪伍秉鑑,都是懂得“發達不忘卑微,升官謹記初衷”的很了不起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底線,雖然個個都有朝廷的俸祿和待遇,但為官一任,或做了大老闆,都是很低調的。
要說他們用什麼“靠”,去影響子女和親人?可能更多的還是精神的東西,比如家風家教,以及治家平天下的指引,如《曾國藩家書》,不就留給後人很多的啟示,以及先治理家庭,再治理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想這些不給親人面子,甚至不給一點發財機會的人做事,從來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從不敢以權謀私,為非作歹,更不敢放棄原則,給親人或親戚,提供什麼晉升及發財之道的。他這樣做,可能當時會遭受親人的不理解,或是疏遠,但幾代人下來,當你家族興旺,榮耀不斷,你會發自內心感謝老祖宗的一脈相承,祖上出了這樣的大官,這樣的大老闆,祖宗八代,怎麼不以他為榮呢?!
所以,今天的 新生代的老闆 ,也懂得了,拿該拿的錢,辦該辦的事,做該做的人,是當今很多讀了書,有理想,懂政策,講法律,做事有底線,差不多就行,凡事不要過的老闆的行為淮則。還是很實際的,有用的。為自己,更為後人。
→ 老闆普遍不喜歡自以為是心高氣傲的女人。
可能這是一個男權的社會,自古以來,男人們已經習慣了女人的溫良和順,知性優雅,並不喜歡女人有時像男人一樣,“忠言逆耳利於行”或直截了當的說話、辦事,似乎更喜歡以“小女人”的姿態,跟你談落地有聲事情的女人。我研究發現,多數中國的老闆特別是大老闆,都很討厭說話盛氣凌人、自以為是的女人,包括自己的太太。
這是為什麼?我想,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男人天生就是面子動物,只吃軟,不吃硬。你要是不懂得這個基本特點,不懂得以柔克剛的說話技巧,只知道連珠炮式一口氣說完,或像是命令式的語氣,結果都不會好到哪去;
二是男人對一些做錯的事情,都心知肚明,有時不說出來,不等於他沒有反省,只是不好意思認錯而已,而女人自認為身邊人士,或是最親密的太太,你偏要去說幾句先見之明的話,那就適得其反,男人會很討厭你,反感你的。因為,他會認為你自以為是,或你不懂得尊重人,特別不給他男人的面子。
所以,對一個與老闆有著多年工作交往的女性祕書,或是老闆的最親密的太太,對待哪怕不是老闆的男人,說話辦事,溫和打頭,客氣為先,而後說事,把事說到位,讓對方覺得,你是緊張的,坦誠的,戰戰兢兢的,都是比較保險,容易成事的方式。
我曾經見過好幾個大老闆的漂亮的太太,一起下場打高爾夫,到我今天再看到這些老闆身邊的女人時,發現好幾個,都不是原來的太太了。為什麼?私下問問,原來都是太太自以為是,心高氣傲惹得禍。好多事情總認為自己有先見之明,讓自己的男人受不了,久而久之,男人就形成了看法,最後的結果,當然是離婚收場。
只是我覺得,太太們有點冤,並非品質的問題,也不是溫柔不夠,更不是待男人的父母不好,或是不能相夫教子,而是與自己男人說話時的自以為是,盛氣凌人的口氣,以及缺乏女人與男人說話的應有智慧,才輸掉了作為有錢人太太的榮耀,和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有句話,叫“伴君如伴虎”。意思是皇帝身邊的人,說話辦事,要特別小心謹慎。大老闆的太太們,可能也是這樣。因為,大老闆們似乎有一個共同的秉性:不怕換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