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巖:如何設計糟糕的通證系統?
9月8日,在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新興經濟產業研究所主辦的區塊鏈技術與通證經濟產業發展論壇上,柏鏈道捷CEO、通證經濟發起人孟巖帶來了以《如何設計糟糕的通證系統?》為主題的演講,他提出了三個業內普遍存在的錯誤路線,供大家參考。
以下為講演內容精編,由巴位元整理。
充值信仰,還是改弦更張?
當前我們處於兩座大山的壓力之下,一個是監管,二是市場經歷了又一輪暴跌,很多人來找我,說想充值下信仰,給大家鼓鼓勁,我覺得與其充值信仰,倒不如我們仔細想一想,怎麼把這個我們認為很好的東西,真正做出來,讓它發揮效果。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傳統的公司,它們雖然還沒有用區塊鏈社群這樣一種新的組織形態,但已經進入到一種過渡狀態,用通證經濟的思想來方法和技術手段,來達到一個些很好的效果。我們應該去研究通證經濟究竟怎麼去設計?
因為時間有限,我沒辦法講清楚怎麼設計出一個好的通證經濟系統,那麼我就換個方向,講講怎麼設計一個糟糕的通證經濟系統。只要你遵循以下這三個步驟,採用其中任意一招,就大概率可以設計出一個糟糕的東西。
第一招:照抄比特幣
特點:單幣、通縮、無法估值、算力挖礦
第一個照抄比特幣,那麼你要做到幾點,第一單幣系統;第二通縮模型;第三,不清晰的或者無法估值的估值模型。第四算力挖礦;做到這幾點,除非你本來要做的就是像比特幣那樣的數字貨幣類的專案,不然肯定做了一個糟糕的系統。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說單幣系統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會陷入到一個死亡迴圈當中,因為單幣系統有一個特點,它既是流通通證,又是估值通證。這樣一來,當它價格上升的時候非常漂亮,很多人對它產生興趣,衝進來去購買它、使用它,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反過來當它開始進入貶值週期的時候,不光是大家會紛紛丟擲自己手裡的token導致進一步貶值,同時它的價值下跌還會導致整個經濟體的估值也隨之下跌。外界對它的看法也隨之調整,導致它進入死亡螺旋式的一個活動。
其次,我們說它升值的時候一切很美好,也並非如此。因為當它不斷升值的時候,會受到另外一個限制,就是通縮。因為很多人會傾向於把它儲存起來,這個通證就會逐漸退出流通。所以這樣一個經濟系統會陷入什麼樣的狀態?就是螺旋上升的時候它是有頂的,但螺旋下滑的時候它是無底的。這個模型就是非常糟糕的。
而且,比特幣的這個模型有個特點是它無法估值,所有數字貨幣類的通證,可以有一個無法估值的模型。但是大部分其他的通證都要儘量有一個估值模型,才能比較清晰的讓別人去判斷它的合理價值。
最後,算力挖礦這件事情,也是很多人想都不想就直接使用的一個思路。這也很容易產生糟糕的設計,因為通證經濟系統設計當中,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叫做根據貢獻分配通證,根據通證分配權利。比特幣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為它認為在這個系統中誠實的記賬就是你的貢獻,怎麼能保證你能夠誠實的記賬呢?中本聰的設計是你在記賬之前要為獲得記賬權付出很多的代價。你所記的賬又可以被所有節點檢驗。如果是假賬作廢了,對你來說就會付出很大的懲罰,這個為了提高算力爭奪權而設計的模型是非常漂亮。但如果拿到我們其他的應用系統上,這件事情大部分情況下就不成立了。所以你要仔細想清楚,在你的系統當中,有沒有必要用算力爭奪記賬權?
第二招:照搬網際網路積分設計
特點:多頭管理、單一出口、濫發濫收、朝令夕改、撒胡椒麵
照搬網際網路積分和遊戲數值設計,這也是很多人認為應該學習的事情。我不否認,我自己研究經濟系統設計的時候,最早就是請教遊戲資料設計專家,但是坦率的講,網際網路積分設計和遊戲數值設計與通證經濟系統設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傳統的網際網路積分設計相當的不嚴格,尤其越大的公司,它的積分設計越不體系化,基本有幾樣幾個特點:
第一多頭管理。就是同一個積分,有多個部門有權利發放,可以基於不同的業務需求來發放,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
第二單一出口,那麼多的部門都在發積分,誰來負責回收?誰來給這些積分賦予價值呢?通常網際網路公司裡面會有一個部門來負責兜底,就叫做商城。這樣一種模式很容易產生糟糕的設計,就是權責利是不平等的,享受權益的人不負責任。
那麼容易出什麼問題呢?
首先就是濫發濫收, 就是說這些發放出去的積分如果我們都把它兌現的話,這個公司應該拿出幾千萬、幾億,甚至幾十億的現金出來,才能夠把這些積分對等的權力收回來,只是使用者並不會急於全部把積分兌換成權益。
在這一點上,網際網路公司跟我們做通證經濟體的這幫人想法是不一樣。網際網路公司覺得如果我不能享受超發權利的話,我發積分幹什麼?所以它的整個思維和我們是相反的。那麼伴隨著它的濫發,當要兌現權益的時候,它肯定要朝令夕改,想辦法把自己原來承諾的一些權益、規則修改了,才能夠享受好處而不承擔責任。
最後,也是做網際網路積分很容易遇到的問題,撒胡椒麵。 就是你每買十塊錢的東西,我給你一個金豆,或者你每乘一次車,我給你多少積分,這種行為叫散戶照料,它是對客戶日常行為的積分激勵。而我們發放通證激勵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希望對使用者起到激勵效果,希望他能夠為了得到積分而使他的行為發生一些改變。請問你們會為了多得幾個金豆多消費嗎?請問你們會為了多幾個積分去乘車嗎?不會,你的行為模式不會為了得到積分發生什麼變化,因此激勵效果就不突出。所以如果這幾個特點你都具備,那麼恭喜你又設計出來一個糟糕的經濟系統。
第三招:拍腦袋量化分析
那麼,如果你設計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經濟模型。我們現在用的工具叫通證流量圖,有一些規則來判斷你整個體系是否健康。比如價值迴路原則,我們要求所有的節點,通過有限的步驟,能夠回到它自身。但是激勵的結構體系合理,並不等於這就是一個優質的通證經濟系統,結構是質的問題,但還有量的問題,就是引數能不能調整好。
我們針對FCoin裡的FT做了定量分析,借鑑了耶魯一個團隊做出來的估值模型,我們用了一個工具把它資料化,使得使用者可以去調引數。你可以去調整分紅的比例和挖礦對應解凍原始股的比例。那麼在調整這個引數之後,你可以迅速根據我們的估值模型看到FT內在價值的一個變化,我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挖礦解凍比例在0.5的時候,FT估值是嚴格遞減,但只要這個數值低於0.5,哪怕是0.4999,那個模型都是遞增的。也就是說在這個系統當中存在一個突變點,這個規律是不是正確還有待檢驗,但這是我們目前在量化分析方面的一點嘗試。
這個實驗有力證明了一點,就是量化分析極端重要,哪怕你這個模型設計完全正確,如果引數選擇不當,也一樣有可能崩潰。座椅不能只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也關乎成敗。我最後的結論就是,如果你不去做有質量的定量分析,靠拍腦袋來來設定引數的話,大概率會搞出一個糟糕的系統。
版權宣告: ofollow,noindex">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位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