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闖北美
文 | 矽星人 CJ
“Tencent(騰訊英文名)是Onedime(10美分硬幣)的意思嗎?”
這是騰訊雲闖入北美市場後需要解答的問題之一。
美國是雲服務的誕生地。“伺服器狂魔”雲服務商投入超過150萬臺伺服器,在全球搭建資料中心網路,像電力公司一樣集中提供強大的電腦計算能力和資料儲存等服務。多數小公司無力承擔大型伺服器成本,但就如同造不起發電廠可是付得起電費一樣,他們選擇付費使用多種雲服務。
美國也是最成熟的雲服務市場。使用者看的Netflix視訊儲存在雲端,喊一聲“HeyGoogle”召喚雲端AI助手。油氣公司Shell也在試點,如果有人在加油站忍不住摸出打火機抽菸,雲端AI通過攝像頭監控識別後會立即發出警告……人工智慧、大資料分析等大量雲增值服務已經發展成熟。
2018財年,亞馬遜、微軟、IBM三巨頭的雲業務收入總和超過700億美元。
騰訊雲進入北美髮展業務,如同前往雲巨頭的主場踢球。在加州PaloAlto的騰訊辦公樓,矽星人專訪了騰訊雲國際業務副總經理王毅。他曾經花費多年時間幫助外國公司落地中國市場,如今幫助中國公司開拓北美業務。
對中國國內市場而言,雲業務的難點在於拓展市場和使用者。雲服務商需要說服企業放棄傳統的機房硬體裝置,把資料向雲端遷移。
但北美市場的環境截然不同。“企業已經認同雲就是未來”,王毅告訴矽星人,CapitalOne是美國一家發行信用卡的銀行控股公司,它的資料都儲存在雲端。甚至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也用雲端儲存重要資料,並信任足夠安全。”因此在美國公司眼中,資料上雲是必然選擇,無非是選擇哪一家服務商的問題。“
但擺在王毅面前的問題是:美國使用者為什麼要選擇來自中國的騰訊雲?
騰訊雲出海,誰想入華?
在風靡全球的遊戲《PUBG》中,玩家空降到一個荒島上玩大逃殺遊戲,勝者“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曾有外國玩家在Reddit論壇上發問:今天早些時候,我全副武裝,開了幾槍,爬上游戲裡的一座小山。結果遇到一群差不多20個人,都穿著紅色上衣,說著一種難以理解的語言,通過麥克風對我大喊大叫。有人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其他玩家告訴他:這是中國玩家組成的紅衣軍,要喊“ChinaNumberOne!”
騰訊雲從中國出海,最先做起的還是外企入華的業務。騰訊代理了《PUBGMobile》,騰訊雲則在國內外調配了大量伺服器,負責全球網路佈局問題。當大量玩家降落荒島,流量開始衝擊伺服器,騰訊雲通過全球的伺服器佈局,幫助各國玩家就近接入騰訊雲網絡,通過騰訊雲可用區之間高速、可靠的專有通道,連線到源站,實現上海和矽谷之間的延遲降低到120ms,幫助玩家獲得流暢的遊戲體驗。
《堡壘之夜》則是騰訊雲服務的美國遊戲。王毅發現,北美大型遊戲公司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就會遭遇瓶頸難以擴大收入。於是大多數的北美遊戲公司都想往中國發展,從中國玩家群體中獲得營收增長。
歐美日本遊戲伴隨著國內第一代玩家成長起來,比如暴雪的暗黑破壞神和魔獸世界。因此,雖然中國遊戲出海常常遭遇文化差異問題,海外遊戲仍舊容易在中國開啟市場。
在遊戲之外,王毅還觀察到兩類客戶:一類入華客戶屬於大品牌公司,他們沒有選擇、必須進軍中國市場。雖然有外企入華失敗的案例,但他們覺得仍有機會做的更好。還有一類很有意思,是為其他公司提供IT服務或者是平臺等服務的公司,“它的客戶一定要入華,就把他帶到中國去了”。
在3月的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上,有中國遊戲公司告訴矽星人,此前他們通過亞馬遜雲服務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市場落地,正在探索其他區域的落地方式。隨著國內遊戲審批收緊,遊戲公司也不得不把希望寄託在開拓海外新市場,雲服務因此成為重要的一環。
美國本地已經形成了高增長的雲業務市場。在2018財年,亞馬遜雲服務取得了257億美元的收入,比2017年增長了47%,業務規模已經達到大型獨立公司的體量。也是在2018財年,微軟雲服務年收入首次超過亞馬遜,達到322億美元。IBM的雲服務收入也達到了192億美元。
雲與智慧產業服務
亞馬遜CEO貝索斯在2017年登頂全球首富。他通過雲業務改變了亞馬遜薄利電商平臺的定位,從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服務中賺的盆滿鉢滿。
騰訊也入局了這個增量市場。2018年,騰訊調整組織架構,新設定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作為戰略重點之一,並在海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但相比之下,中國的雲市場還在成長期。
北美已經是騰訊雲發展較為成熟的海外市場。王毅介紹,騰訊在北美建有4個數據中心,有從架構師到售前、售中、售後的團隊。王毅也表示:“騰訊雲並不是在硬體方面比拼,而是講CloudSmartIndustry,打包一個服務方案”。
美國的技術創新總走在前沿,但落地應用和推廣卻落後於中國。王毅表示,騰訊雲在中國發展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服務方案,“我們服務了那麼多遊戲客戶、直播客戶、零售客戶,這些方案可以拿到美國的市場應用。”
騰訊是中國最大的遊戲公司,雲服務也根據遊戲痛點提供產品應用。王毅表示,遊戲有對語音聊天、渲染、網路、實時性等要求,騰訊雲產品可以打包給客戶去用。“所以客戶會覺得說,這個產品用起來會比較契合他們的場景。另外我們在成本控制上會比較好,所以在價格方面有些優勢。”
騰訊雲目前提供全球應用加速GAAP,針對面向全球玩家的遊戲,解決跨國訪問伺服器的問題;遊戲多媒體引擎GME主要解決語音對話問題,語音訊息及轉文字服務能支援120種語言的語音識別,消除全球玩家的溝通障礙;雲測試平臺Wetest讓遊戲開發者不必再購買大量手機,去不同的手機系統裡測試遊戲。此外還有小遊戲聯機對戰引擎MGOBE、遊戲安全防護(BGPAnti-DDoS)服務。
視訊也是騰訊雲希望在美國落地的業務。王毅提到,美國三大賽事的中國線上直播都由騰訊視訊承接,而中國觀眾的數量早已超過了美國觀眾。這幫助騰訊雲在北美了積累視訊直播領域的使用者。
王毅表示,任何美國公司想要進入中國市場,都需要解決從政策許可到軟硬體設施的一系列問題。騰訊雲從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入手,從網站的備案,到伺服器的搭建、資料的同步、網路的連線等提供一系列服務。
適應美國市場文化
在今年3月的舊金山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上,遊戲開發平臺Unity宣佈與騰訊雲合作。騰訊將會在今年為Unity提供雲服務,使開發者們能夠通過雲技術來使用Unity引擎。
王毅在開發美國市場中遭遇不少文化差異。儘管騰訊與許多公司都有投資合作,但美國企業不會因此就放棄其他公司使用騰訊雲的產品,只是打開了一個合作的契機。
王毅希望外國企業能夠把騰訊做為一個更國際化的公司看待。
“我們符合美國的法律法規。也拿到了其它雲服務應該有的認證、資質,包括隱私認證、安全認證、合規認證。”
中美企業也有不同的處事風格。在中國市場,國內的企業級的使用者更喜歡“貼身服務”。公司傾向於雲服務的架構師上門服務,手把手教學,幫助客戶一步一步做起來。
王毅則表示,“美國公司不願意上門服務,服務過於細緻,而是更傾向於說你把文件給我,把說明給我,我自己找、去做、去寫程式碼。”
美國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從公司到個人形成了“自己動手”的風格。“這意味著說我們的一些技術的文件,我們的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軟體開發工具包要做的比較完善。”
在雲服務商一方,亞馬遜雲提供服務的風格類似“樂高積木”。亞馬遜擁有良好的儲存資料庫、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功能。但亞馬遜需要客戶自己去“搭積木”,去摸索、組裝各個模組。
騰訊雲則願意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儲存資料庫網路,客戶傳成一個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好了,但我們這邊可能會幫他傳一傳。也會涉及到這個服務方案裡的其他內容,比如騰訊不生產攝像頭,但是因為我們有智慧教室、智慧零售,客戶會需要攝像頭,我們可以幫助和攝像頭做一些整合。”
雲遊戲也在中美兩地出現了新發展。Google在3月宣佈今年推出Stadia雲遊戲服務,玩家可以在觀看YouTube視訊的過程中,點選“開始遊戲”迅速進入,玩家甚至不需要再購買硬體裝置。
騰訊也已經開放了雲遊戲Start的使用者測試。王毅解釋,手機晶片的功能其實很薄弱,無法渲染出遊戲酷炫的效果。但云遊戲的效果都在雲伺服器渲染,生成炫目的效果再通過網路傳送到本地手機上,手遊的品質也將出現提升。不過雲遊戲對網路頻寬要求很高,因此,可以期待即將到來的5G時代。
來源:矽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