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聯與騰訊雲牽手!這一合作背後有何深意?
2018年,企業級服務市場訊息不斷,合縱連橫也在快速展開。9月20日,最大的企業通訊雲服務商容聯,宣佈與領先的綜合雲服務巨頭騰訊雲達成戰略合作。這是通訊雲巨頭與綜合雲平臺首次牽手,進擊企業級服務市場,垂直領域的創業者與擅長做基礎平臺的巨頭合作,或許會成為行業新趨勢。通訊雲這一個細分的雲端計算市場,在騰訊雲的加持下,將有望迎來更大的爆發。

聯手拓展通訊雲市場
容聯成立於2013年,是中國最先入局企業通訊雲服務市場的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企業通訊雲服務提供商,其提供的通訊雲服務包括通訊平臺服務(PaaS)、通訊軟體服務(SaaS)、行業新通訊解決方案和“AI+通訊”服務,幫助企業內部、企業與客戶間基於雲通訊實現協同、客服、銷售等。
騰訊雲是位居中國第一陣營的雲服務商,同時提供IaaS、SaaS和PaaS服務以及基於雲平臺的大資料、AI和定製化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基於QQ、微信、娛樂等強勢業務形成的技術優勢,騰訊雲具有支援高併發、安全、穩定等技術優勢,在社交、多媒體、小程式等垂直場景中處於領先。
容聯與騰訊雲的合作內容就是各展其能,更好地發掘企業通訊雲服務市場的潛力: 騰訊雲基礎產品能力強,容聯在企業通訊場景中有更深積累,有更豐富的行業客戶服務經驗。兩者戰略合作就是各自優勢能力互補,提供多樣化的全場景的企業通訊解決方案。
比如兩者聯合提供的一站式全通訊場景解決方案,就整合了騰訊雲優質IaaS平臺和運營商資源,結合容聯的企業通訊服務技術優勢,提供包括全媒體智慧雲客服、軟硬結合的智慧雲會議系統等在內豐富的應用模組,以及個性化定製服務。除了一站式解決方案外,雙方在雲客服、雲會議等細分企業通訊場景中也聯合推出了對應產品,未來或許還將涉足呼叫中心、簡訊語音、IM等領域。
容聯背靠大樹好乘涼
容聯與騰訊雲牽手,不讓人意外。
騰訊雲作為中國頂級網際網路巨頭騰訊旗下的業務,戰略合作只會跟對應領域的領先者合作。騰訊雲副總裁王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我們和任何一家合作都不會有排他性,但是我們會選擇能力更強的專案優先合作。”

作為中國通訊雲市場的探路者和領先者,容聯有著領先的市場份額以及全面的技術佈局。在資源端容聯憑藉“通訊+網際網路”的團隊基因,有較強的通訊資源整合能力;經過近10年深耕,形成了覆蓋企業全場景通訊的技術;每年新增100+行業大客戶,有較強的大客戶服務和拓展能力;率先佈局“AI+通訊”戰略將AI應用到雲客服等領域,走在了行業前面。
此前容聯就已先後獲得紅杉資本、摯信資本知名VC近億美元的融資,這足以證明其實力,這一次得到騰訊雲青睞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換句話說,騰訊雲此舉給容聯帶來了品牌背書。
騰訊雲也給容聯帶來實打實的資源。騰訊雲專注於基礎技術,在大規模計算上優勢明顯,具有高併發、安全、穩定、計算成本低等優勢;容聯專注於通訊雲服務,在通訊場景和技術、行業客戶服務能力上優勢更明顯,兩者技術可以互補。此外,騰訊雲服務超過100萬企業和開發者,理論上來說都有通訊雲需求,雙方渠道和銷售體系共享,意味著騰訊雲會給容聯帶來更多商機。
往遠了看,不只是騰訊雲,騰訊整個生態與容聯都有潛在合作機會。正如其名,騰訊最初面世就是為了通訊,它服務中國最多的使用者,基於此形成很強的技術實力,特別是IM、多媒體相關技術,與企業通訊雲所需的IM、語音、簡訊和呼叫中心技術本身就有關聯性,可以進一步幫助容聯強化其技術優勢。在業務上,企業微信等新興業務,部分滿足企業通訊需求,與容聯也有潛在合作機會。
與騰訊雲合作,既證明了容聯的實力,有了巨頭的品牌背書;也有“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效應,容聯的技術實力、服務能力和銷售渠道都將增強,進而進一步強化在通訊雲市場的領先地位。
騰訊雲行業戰略再下一城
騰訊雲起步相對於阿里雲較晚,不過如今已經是中國第一梯隊、僅次於阿里雲的玩家,且正在迎頭直追。IDC報告顯示,騰訊雲2017年市場份額已達到10.3%,僅次於阿里雲。騰訊二季度財報顯示,騰訊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高達275%,該項增長主要由於騰訊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收入的增長。
在這個關頭,騰訊雲與容聯合作再次展示其對雲端計算市場的野心和策略。作為後來者,騰訊雲沒有追求大而全,而是基於自身擅長的場景,進而垂直行業佈局,比如此前在遊戲、直播、短視訊等泛娛樂場景深耕,基於自身在泛娛樂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生態資源,快速形成了優勢。與此同時,騰訊雲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去做好雲服務,而是整合各種資源來幫助企業上雲。與容聯合作表明,騰訊雲未來重點耕耘的方向很可能是企業通訊雲市場,而且依然會採取開放戰略。
對於這個思路,從騰訊雲副總裁王帥在釋出會上的演講可以一窺究竟:
“網際網路時代下,企業對通訊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尤其是在場景化通訊中對企業業務的理解能力成為產品價值的關鍵,單一的產品體系很難支援企業業務的發展。容聯在通訊雲行業有著深厚的經驗積累和沉澱,通過本次合作可以將騰訊雲的音視訊及通訊技術,與容聯的場景化通訊能力融合,打造更高效、相容性更強的雲通訊產品方案,為企業通訊市場注入新的動能。”
翻譯一下就是: 第一,企業雲通訊市場本身充滿潛力;第二,只有合作才能更好地發掘這個潛力。
容聯具有騰訊雲不具備的對企業複雜通訊場景的理解,給企業通訊服務的經驗,騰訊雲短期內搭建複雜的通訊雲產品矩陣也不現實,既然是這樣,與容聯合作就可以各盡其能,滿足企業日益高漲的雲通訊需求的同時,各取所需。此外,既然騰訊雲銷售和渠道資源可以共享給容聯,反過來,容聯也可以助力和推介其客戶上雲——上騰訊的雲。

事實上不只是企業通訊雲服務市場,在金融、零售等細分雲服務市場,騰訊雲都採取類似思路。
通訊雲市場或將爆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騰訊雲瞄準的企業通訊雲市場,並不是一個小市場。
容聯成立的這5年,也是中國通訊業高速增長的5年。一方面,整個社會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通訊都在從傳統的語音走向基於資料業務的網際網路通訊,網路基礎設施已經趨於完善,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習慣多元化的通訊方式;另一方面,企業計算機、網際網路和雲服務使用率也在大幅提升,根據CNNIC資料,2016年我國企業使用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比例分別為99.0%和95.6%,上雲正在成為必然。在這兩個趨勢下,企業通訊雲迎來爆發。

不妨先看一組艾瑞報告的資料:
國內簡訊雲通訊市場在2017年規模達196.6億元,至2020年將以7.6%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至245.1億元(主要是驗證碼和簡訊通知)。
語音雲通訊市場2017年市場規模為21.1億元,將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預計至2022年市場規模為83.4億元。
IM PaaS市場近三年將保持20.5%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至2020年市場規模為13.3億元。
呼叫中心更是十分可觀,2017年國內整體呼叫中心(含雲端部署與本地部署)的市場規模為6301.0億元,從本地到上雲是趨勢。
2017年國內雲客服市場的規模為12.3億元,並將以17.0%的年複合增長率至2020年達到19.7億元規模,2020年後預計年複合增長率進一步加快至27.2%。
企業融合通訊(或統一通訊/UC)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142.6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249.9億元。
可以看到,雲通訊市場將是一個萬億市場,即便是不算呼叫中心,也是一個千億市場。雲通訊市場還可以延伸出更多雲服務需求,如企業移動辦公相關的雲服務,這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潛力。 企業上雲是大勢所趨,不論什麼時代,通訊都是企業運轉的基礎設施,通訊雲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協作效率、提升客戶體驗,降低經營成本,通訊雲服務將是企業上雲的關鍵一步。
雲服務市場我國發展相對遲緩,美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就通訊雲市場而言,2018年初,統一通訊與呼叫中心解決方案供應商Avaya完成資產重組後,成功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最新市值達到23.71億美元。目前,中國通訊雲服務市場也迎來了大量資本,2015年到2010年這一市場每年只有1家公司融資成功,2017年這一數字達到31。

可以看到,中國雲通訊市場正在蓬勃發展,迎來資本青睞。容聯與騰訊雲合作,意味著巨頭在這一市場加碼,容聯拉來更強的戰略盟友鞏固領先優勢的同時,也可以借騰訊雲的手加速掘金這一市場,因此說,與騰訊雲合作,是容聯2018年邁出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