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式真正的流量紅利來了,從微信二八定律到百度人人可得
百度智慧小程式在經歷兩個多月後,終於向開發者提供開放申請,允許其接入百度生態中,並向開發者提供了搜尋、資訊流、固定以及回訪入口的四大類精準流量入口,同時百度還公佈了一系列內測資料。
資料顯示僅在兩個多月的公測期間,百度智慧小程式的月活就已經突破1億,愛奇藝智慧小程式日活已經突破1400萬,唯品會智慧小程式新客成本較H5降低30%,百度貼吧智慧小程式次日留存率提升17.2%等等。
這一系列的資料證明的不僅只是產業成熟,百度有了新的機會,更是在證明這些機會同樣屬於開發者,百度的流量也將是開發者的流量,百度的收益也將會有很大一部分成為開發者的收益。
面對微信小程式生態中早已固化的“2/8”格局,開發者早已步履維艱,但百度此時的入場,則可能是開發者再尋出路的最佳時期。
三大機會成熟,百度在此時面向開發者開放申請
百度智慧小程式正式向開發者開放申請,並非空穴來風,對於任何一家大公司而言,一向需要考慮到生態各方面的成熟性,此時將智慧小程式開放也是由於各方面的條件最終具備。
首先,網際網路流量向頭部APP集中,小程式產業機會成熟,當前的智慧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75%,企鵝智庫資料同時顯示,中國的智慧手機平均換機週期為22個月,按照每次更換一部手機計算,每年約有5億部手機被更換。
這也同時意味著使用者在屢屢更換手機的過程中,只會安裝最重要的APP,而像BAT們的APP則基本都是安裝重點。
Quetmobile的《2018年半年大報告》顯示,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使用時長均被騰訊、頭條、百度、阿里系所承包,這意味著頭部APP吞下了整個網際網路流量,作為不可替代的頭部,佔領著使用者主要內容消費時間,他們也有機會在這一穩定的流量基礎之上進行再深耕,延長使用者時間。
開發者有機會將這些頭部平臺的流量變成自己的流量,將頭部平臺的使用者時間變成自己使用者的時間,而一部分百度智慧小程式已經開始受益,以貼吧智慧小程式為例,使用者次留存率提升了17.2%。
其次是場景流量分發能力成熟,百度APP已經達到1.5億日活,以及1億的資訊流日活,使用百度的使用者都是天然的內容消費使用者,百度的“搜尋+資訊流”為智慧小程式分發提供天然場景能力。
小程式本質上同樣也是內容消費的一個環節,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如果在資訊流的閱讀過程中,能夠獲得契合自身的小程式,自然會開啟進入,這一場景在微信的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小程式廣告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目前百度已經開放了搜尋卡、精準SUG直達、精準語音直達、熊掌號掛載、自然結果、阿拉丁、資訊流直接推薦、百家號作者掛載、落地頁掛載等在內的多個超級入口,並觸達100個以上的垂直行業場景。
對於開發者而言,其享受到的不僅是百度的流量,更是精準的場景流量,可以幫助其啟用小程式。
最後是AI技術積累能力成熟,百度智慧小程式除了為開發者提供語音識別、影象識別等諸多技術之外,基於百度大腦3.0,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多AI能力介面,這也為開發者提供差異化的價值,並能開發出更多吸引使用者的優質智慧小程式。
百度在AI能力的開放方面一直走在各家之前,也是其獨家優勢所在,開發者如果利用得當,則有機會能夠創造出爆款小程式,繼而獲得收益。
基於AI的智慧小程式分發,或將打破微信小程式“2/8”壟斷格局
微信的小程式分發邏輯是基於社交關係的分發,從社交電商到小遊戲均依賴於社交關係,這也就導致了無法利用社交關係的小程式難以得到流量賦能,同時由於頭部小程式玩家有著先發優勢,像拼多多、美團等騰訊系企業尤為獲得扶持,佔領早期紅利,因此最終固化為"2/8"壟斷格局。
對後入場的普通開發者而言,這種被壟斷的格局難以有其出頭之日,所有機會均被掌握在頭部小程式手中,這種現狀有著極大的不公平。
另一方面,對某些小程式有著潛在需求的使用者,卻必須等待小程式的被動分發,而無法高效獲得其想要的小程式,但百度智慧小程式的分發則有可能打破這一現狀。
1)基於AI的小程式分發,打破“2/8”固化格局,微信的不公平分發機制根源在於社交機制,頭部小程式由於有著先發優勢,因此獲得使用者青睞,但其本身質量並非優於後入場者,這對於後入場的開發者而言並不公平。
通過AI的分發,則有可能打破這一現有格局,在百度AI大腦的眼中,一邊是智慧小程式提供的服務,一邊是使用者需求的集中,其所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一服務與所有使用者在某事某刻產生的潛在需求進行匹配,而不依賴於社交機制。
這種純粹AI邏輯的匹配機制,也意味著智慧小程式的DAU始終將圍繞需求上下波動,百度將有機會為長尾智慧小程式們提供更公平以及更穩定的分發機制,智慧小程式的分發將不再決定於以人分發的隨機性,而是取決於整體的使用者需求,百度智慧小程式的分發將會更充分以及更穩定,可預期,可量化。
這也將直接打破了傳統的"2/8"原則,開發者只需要專注於小程式的開發,無需擔心其他因素,繼而專注於小程式質量的提升。
2)更高的分發效率,使用者受益,基於人的分發充滿各種不確定因素,對於接收者來說,能否獲得一款合適的小程式,決定於其周圍人的分發,雖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是相比於機器的分發,這種效率依然低下。
百度提供的“搜尋+資訊流”分發直接基於AI能力的分發,自然有著更高的效率,百度的搜尋可以讓使用者直接找到精準智慧小程式,而資訊流之中的智慧小程式推送也是基於使用者的閱讀行為,以愛奇藝為例,受益於此前《延禧攻略》等自制劇的火爆,其智慧小程式日活已經達到了1400萬。
3)更充沛的全網流量,分發能力向全網擴散,微信的小程式流量侷限於微信自身,但是百度的智慧小程式則是全網分發,除了百度1.5億的百度APP這一入口流量之外,百度將成立開源聯盟,屆時開發者的智慧小程式可以在多個平臺進行分發。
目前愛奇藝、快速、58、B站、墨跡天氣、萬年曆等第三方平臺都已經宣佈加入開源聯盟,而這也意味著,百度智慧小程式的分發屬於全網式的分發,多端執行,開發者不僅僅可以坐擁百度的流量與時間,更可以獲得來自百度之外,更多網際網路產品的賦能。
此外再從AI分發角度來說,其不再僅僅只是侷限於百度內部,更是將AI的分發能力,向全網擴散。
百度智慧小程式的嶄露頭角,本質上是揭示了在微信中,基於人分發的小程式價值無法被充分釋放,使用者需求無法被徹底滿足的現狀,而百度的AI分發則是在改寫這一現狀,讓連線更為徹底,接下來面向開發者的開放,也將對行業帶來更深遠的影響,一切方興未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