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炒股,真能躺著賺錢?華長春:僅供參考 不可全信
新華網上海5月25日電(遊蘇杭)隨著人工智慧(AI)在國際象棋、圍棋等領域大放異彩後,人們對AI的應用也愈發憧憬。如果將AI用到二級市場上會如何,能成為“散戶救星”麼?對此,燕山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院長華長春在2019浦江創新論壇期間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表示,“利用AI對股市預測,其結果有參考意義,但是沒有決定性的意義。”
事實上,早在2017年底,華爾街就曾出過一個金融界的“阿爾法狗”—— 全球第一隻應用人工智慧進行投資的ETF基金——AI Powered Equity ETF(程式碼:AIEQ)。
然而,一年後AIEQ交出的成績單卻並不令人滿意。資料顯示,AIEQ上漲9.63%。而在同期,標普500指數漲8.18%,美股納斯達克指數漲13.01%,道瓊斯工業指數漲10.36%。也就是說,AIEQ僅僅贏了標普500指數,卻大幅落後道瓊斯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
為何在圍棋屆、象棋屆“屢試不爽”的AI到了股市就“吃了閉門羹”呢?
“這是因為AI有侷限性。在那些封閉環境,比如演算法清晰的圍棋領域裡,AI是很好的並且是強大的,是人所不能比的”,華長春表示,“但是股票市場是處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它的增長不光是和歷史資料相關,還與國家政策和規則、突發事件等均緊密相連。在這樣一個環境下,要想精準預測是很難的。因此,AI在股市的運用,有參考意義,但是沒有決定性的意義。”
事實上,這也正如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在他的投資備忘錄裡記載的一般:並非所有可以統計的東西都是重要的,而並非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可以被統計。
在處理、計算量化以及客觀事物方面的計算機有著絕對優勢,但在對其他定性的、主觀的事物進行判斷時,它們相較於投資人的劣勢也尤為明顯,而這些在股票市場上卻又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