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為何浙江桐廬這幾名鄉鎮幹部將做起快遞小
章然 徐軍勇/錢江晚報新聞資訊客戶端“浙江24小時”
11月11日,快遞最繁忙的雙十一。幾位四十歲左右的鄉鎮幹部將穿起快遞服,一大早出現在網點,做起派件取件的快遞員新人。
鄉鎮幹部當小哥?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確是來自於杭州桐廬的一件真事。
今年10月,桐廬4位鄉鎮幹部,來到三通一達快遞企業位於上海的總部,進行為期半年的基層鍛鍊。這其中就包括雙十一期間做一做最辛苦的網點一線派件員。
1】只送了普通快遞小哥三分之一快件,幹部也無奈:真的做不到呀!
邱林峰,桐廬縣鐘山鄉紀委副書記,1979年出生的他已經在鄉鎮工作了21年。10月11日,他進入位於上海的韻達快遞總部進行基層鍛鍊,初期是處於輪崗階段,在人力資源部門學習。
鐘山鄉紀委副書記邱林峰在韻達快運當實訓學員 本文圖片均來自錢江晚報新聞資訊客戶端“浙江24小時”
對於送快遞,邱林峰已經跟著快遞員實習過多次了。
第一次去鄉花橋派件網點沒有什麼經驗,“看到網點一大包一大包的快遞,我懵了,不知道從何處著手。”邱林峰看到,整個網點地上貼著一條條的紅色膠帶,“整個地塊被分成15個區域,一塊一塊像車位一樣劃好的,都是根據上海街道劃分的,每一個區域對應一個快遞員。”
暈乎乎的邱林峰按照其他快遞員的指點,把對應區域的快件累計好。“裝快件的時候又出錯了,原來快件要單雙號分開裝載,最後送的要在最前面累放到車上,先送的要最後放到車上,整個都是有一套規則的,不按套路出牌整個送貨過程會全亂掉。”
邱林峰在政府部門工作很多年,平常遇到多慌亂的情況都鎮定自若。在跟著快遞小哥送快遞時,邱林峰卻流了好多汗,“真的比不了快遞小哥的,他們一天可以送四五百件,我慌兮兮的,路也不熟,一天能送100件就了不起了。”
實習下來,邱林峰對當快遞員有了不同的感受。“以前以為快遞員接單送單,沒有技術含量,不會太難。現在發現當快遞小哥完全不是這樣的。”邱林峰說,首先得對路線十分熟悉,先送哪裡再送哪裡都得有一條清晰的路線。其次態度要非常好,“客戶驗證碼沒收到,打電話罵你,這很多快遞小哥都會遇到,你就要耐心解釋。”
頂著流汗紅臉做不好快遞小哥的壓力,邱林峰自己實習了一段時間,連以前工作的壞脾氣都變好了。
2】中午1點半才吃飯,當快遞小哥第一天就餓肚子了
趙丹算是桐廬四位幹部中最年輕的一位了,85後,今年剛好33歲。他是橫村鎮人大辦主任,一畢業就進入鄉鎮單位,整整10個年頭。
對於來圓通速遞上海總部基層鍛鍊,趙丹是滿心期待的,“出去看看不僅僅是去體會快遞小哥辛苦,更重要的是去學習上市企業的管理經驗。”在上海青浦區過著兩點一線的宿舍單位生活,一個月過去了,都還沒有去過上海市區。
橫村鎮人大辦主任、黨政辦副主任、組織員趙丹在圓通速遞當實訓學員
圓通速遞大樓下面就是分揀中心,趙丹每天下班從辦公室下來就會經過它。“你知道嗎?分揀中心的分揀員都是晚上作業通宵達旦,所以才能保證昨天下的單第二天就能到達顧客手中。”趙丹說,每天8點多鐘,整個分揀中心熱鬧非凡,車來車往,“保安員一刻不停吹哨子,嗓子都啞了。”
令趙丹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第一次體驗快遞小哥時,與在政府工作時完全不同的紊亂的吃飯時間。“跟著快遞師傅一起的嘛,早上9點多鐘出門開始送,中午1點半送完才回快遞點吃飯。下午3、4點出去送第二趟,晚上8點才吃晚飯。”趙丹第一次當快遞員,沒想那麼多,一天下來把自己餓得肚子咕咕叫,“以後隨身帶著點小零食,第一次差點餓暈了。”
雙十一,趙丹要連續在一線值班三天,“上晚班就要熬通宵,我已經把被子都搬了過去,其實雙十一前一段時間,快遞企業忙碌程度還好,前半段是電商狂歡時間,等到12號後才會真正忙起來,一直要持續一個星期。我就打算在網點靠喝咖啡熬著了。”
3】以為快遞企業就是靠小哥?政府中層幹部說那是不可能的
汪相平和韓炬所在的快遞公司中通和申通相隔不遠,10分鐘左右的路程來往很方便。他們一位是桐廬縣人社局人才開發科專技管理科科長,一位是分水鎮經發辦主任,本來是點頭之交,卻因為“新公司”地址相近,來往密切許多。
來到上海後的生活真的不是想象中這麼簡單。83年的韓炬本來是個不太愛玩手機的人,手機上的應用軟體屈指可數。“我一個不淘寶不網購不打遊戲的人,來了申通之後,下載了一系列快遞相關的應用軟體,每天晚上刷快遞公眾號,開始了快遞盲點攻堅之路。”
分水鎮經發辦主任韓炬在申通快遞當實訓學員
來了新公司一個月後,韓炬才真正認識了電子面籤、航空部、外崗倉、分揀中心等一系列的快遞名詞。
汪相平也有同感,她作為四位幹部中唯一的女性,以前對快遞行業認識太簡單了。“我們只知道快遞越來越快了,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汪相平說,來到中通的一個月給了她答案。
縣人社局人才開發科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科長汪相平在中通快遞當實訓學員
“快遞企業的很多方面都人工智慧化了,就拿分揀中心來說,現在唯一還需要人工的地方,只剩下分揀員從地上把包裹放到傳送帶上,保持面籤朝上。其他的裝、送、運都有人工智慧機器代替,像以前扛包裹這些費力的事情已經被免去了。”汪相平說,整個快遞企業已經向智慧物流的大方向去走了,對後臺研發的重視越來越高,研發程式員在快遞企業中比重越來越高。
汪相平說,這次雙十一她去一線當分揀員,這份快遞小哥的辛苦她會銘記。下一步她會把視角拓展到整個快遞企業的管理、規章制度、智慧物流方面,學習先進的經驗。
中通快遞副總裁張建鋒說,這是中通第一次有政府幹部派駐企業,進行基層鍛鍊。最初他們想過很多鍛鍊的崗位,比如媒體公關、人事、公共事務等等,但最終確定了雙十一期間讓幹部下一線,體會雙十一快遞小哥的辛苦。“快遞行業最底層的快遞員,是整個大行業的發展的觸角,幹部想要學習瞭解快遞,在汗水中收穫的感受是旁觀不能體會到的,後面會讓幹部接觸自己所擅長的領域。”
桐廬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這次選派了四位年輕幹部去三通一達,首先當然是鍛鍊,快遞行業是腿跑起來的行業,幹部下實地才能感受到。其次就是學習上市公司的先進管理經驗,已經成體系的管理模式是可以為政府所用的。所以四位幹部都去了上海總部,而沒有留在桐廬的網點。最後也希望四位幹部能成為桐廬縣政府和快遞企業溝通的橋樑,互通有無。“這次雖然是第一次選派幹部去快遞企業,但不會是最後一次。後續我們還會繼續選派幹部去快遞企業。”
本文來源:浙江線上-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