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和劉強東——企業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結果!
「這是我的最後一戰,我們不比功夫,比想法,你能掰得開我手中的這塊餅嗎?」

2012年,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上映,北方八卦拳宗師宮寶森想要“南拳北傳”,因此到南方搞了次隱退儀式,要找一位南方的拳手搭手,他拿起一塊餅對葉問說了上面這句話。
葉問說,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強求全,等於固步自封,在你眼中在,這塊餅是個武林,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
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真管用的話,南拳又何止北傳,你說對嗎?
結果葉問的“想法”更勝一籌,掰開了這塊餅。
宮老爺子臨走時說,今天我把名聲給了你,你以後要像我一樣:憑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迴向,有燈必有人。
“要往遠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
宮寶森確實是“一天一地的豪傑”。

“不比武功,比想法”,做企業也是如此。
「那些成功的公司,那些能施加最好影響力並能在競爭中勝出的公司,都在發展的時間線上有長期的願景。」
全球網際網路巨頭Facebook創始人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說。
在Facebook創立初期,扎克伯格拒絕了多次收購,為此引起了公司管理團隊的不滿,在很多人看來,Facebook的前景不明,現在有賣個好價錢的機會,馬上可以讓大家都成為富翁,為什麼不賣呢?
畢竟“落袋為安”是實實在在的。
但扎克伯格認為,Facebook建立服務不是為了掙錢,Facebook掙錢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是為了改變世界。
「旅途才完成了1%」
那些收購者不明白Facebook的未來前景和價值,扎克伯格說“我只關注公司的長期建設,”,自己建立公司是為了持久的發展,而不是為了賣錢的。
扎克伯格想要的是像亞馬遜一樣,依靠長遠理念而使公司走在正確的路上,以避免為了短期利益而喪失了公司的長遠發展。
如果當初沒有扎克伯格堅信的想法,10億美金、20億美金就賣掉了Facebook,又哪有後來4850億美金的市值?

如果是為了賺錢而賺錢,那只是一個生意,而不能稱之為一個事業。
不要以為頭腦裡的想法是很空很虛的東西,事實上,「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正是你的心理狀態和精神世界決定了你和你企業的生存狀態。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在電視節目中表露對馬雲的嘲諷,主持人問他怎麼評價馬雲,他說,「(馬雲)口才很好,講得特別有激情,然後所有的事情就是要站到最高的高點,都是從人類、國家、社會啊......(去說)」
都是做買賣,天天把“世界”“社會”“人類”之類的字眼掛在嘴邊,是不是太假、太空、太虛了?
「我對錢沒有興趣,我根本就沒碰過錢。」
你看馬雲這樣的話,很難不讓人產生“這話太假”的聯想。
可實際上呢,「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直是馬雲和阿里巴巴的夢想,阿里巴巴是一個夢想、願景驅動的公司。

而京東呢?
是「多、快、好、省」,還是「讓生活變得簡單快樂」,或是「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企業!」
可以說,在“想法”這個維度的比拼上,京東和阿里巴巴不在一個層面上。
如今來看,馬雲可以說退休就退休,阿里巴巴可以沒有馬雲,因為馬雲打造的企業人才傳承製度實現了阿里巴巴「良將如潮,優秀的人共同捍衛阿里的價值觀」的局面。
但京東可以沒有劉強東嗎?明尼蘇達事件纏身的劉強東,還好意思去參加今年的烏鎮飯局嗎?
近日,在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馬雲和一干大佬熱熱鬧鬧地喝茶寒暄,富士康老闆郭臺銘就盛讚馬雲,“不能說前無古人吧,但很難有後來者啊!”
世事變幻,讓人唏噓。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巴菲特的老友查理·芒格說。
你可以對著滿世界說謊,但你終不能自己騙自己。
你的“想法”總會在不經意間暴露出你的本性。
是“想法”決定了我們一生的選擇和決策,乃至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經營企業,經常會面臨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衝突,是要短期的低成本、市場份額和銷售收入,還是要長期的產品品質、品牌影響和精益求精的“想法”?
「世界塑膠大王」王永慶早年開了個小米店,他的經營之道很簡單,就是讓自己的米永遠比同行的米乾淨。
為此他耗費許多時間精力去把每一擔米里的小沙石等雜物挑出來,而且他王永慶還率先採用送貨上門的策略,一樣的價格,這樣做自然是吃小虧的,但長久下來,米店生意做到最好的就是王永慶。
如今的許多企業經營者,他們或許比前輩們更聰明更有資源,但他們也是太過於急功近利、想走捷徑了。
要知道,世界上哪有什麼捷徑呢?
2014年4月,美國特斯拉老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首次來中國的時候,有個網友曾想按照國內的套路玩“資源整合”,他特意找到馬斯克提出利用自己在中石化的關係,將中石化「500個最好的加油站拿出來合作,在加油站建立充電站,加油站有場地、有電、有服務……」
是不是很妙,中國這樣的聰明人不要太多。
但馬斯克聽到他的牛逼方案後,馬上叫停,「特斯拉的使命是讓世界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和石化公司的合作是shortcut(捷徑),我沒興趣。」
什麼叫真正的企業家,真正的企業自有“想法”且堅信這點,從來不會被“捷徑”所誘惑。看看我們那些一心做PPT、拉投資、上市融資的創業者們,「資本是助推你的,你早晚必須要還回去。」
“捷徑”從來都有代價。

錢是一回事,“想法”是一回事。“想法”可以帶來錢,但錢買不來“想法”。
沒錢可以找錢,沒人可以找人,沒能力可以去學習,沒有技術可以慢慢研發或直接去買,沒有市場可以去拼去搶,但如果沒有“想法”,創業這條路是註定做不強、走不遠的。
世界的一切看得見的物質都可以被搶走,唯有人頭腦中的想法是無形無質的,看不見,摸不著,自然也就無法被複制、搶走。
人有了“神”才有靈魂,才是個人;企業有了“想法”,才算是一個有靈魂、可以凝聚人才的組織,也才有生機和進步。
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說,「當你覺得看不清未來、公司業務陷入迷茫的時候,真正應該花時間琢磨一下未來,對未來形成一個判斷,反而能把公司帶向一個全新的格局。」
企業競爭到最後,終究還是一個“想法”的比拼!
當然,“想法”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能力讓“想法”落地也不行,歌手李健說,「當能力撐不起野心時,所有的路都是彎路。」
但當“能力”已經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實現的時代,“想法”這種能力的作用卻日益成為關鍵。
「不會再有三五年戰略規劃這種東西了,傳統的長期規劃正在被新的敏捷戰略方式取代。你要有大的戰略方向,有長遠的思考能力,同時也要有快速反應的能力,具體行動是在不斷調整的,而且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最後,引用美國著名思想家雷茵霍爾德·尼布林(Reinhold Niebuhr)的一段話:
「任何真正值得做的事情,都不可能在此生之內完成;所以,我們必須相信希望。任何真正真善美的東西,在短期的歷史環境下,看起來都不太合理;所以,我們必須相信信仰。任何事情,不管多麼高尚,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因此,我們必須相信愛。」
對企業來說,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行為邏輯。你的“想法”是賺多少錢,還是星辰大海,自然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這並不僅僅是一句雞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