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新教育創始人沙雲龍:這四件事決定你的管理水平
今年以來,教育機構辦學機構生存環境愈加艱難,“辦學時間不得超過8點半”、“不得收取超過三個月學費”……政策趨緊的情況下,教育機構另一邊還得面對獲客成本陡增、線上教育專案搶奪生源等問題。
在內外交困的時期,提升管理能力成為教育機構的必經之路。如何打造一支戰鬥力強勁的隊伍?如何設計組織架構、提升組織智商?如何解決決策層、中層和員工齊心協力的問題?
樸新教育創始人沙雲龍在上週結束的樸新教育專題課第一課《如何打造學習型組織、制定正確的戰略及提升執行力?》總結做管理涉及的四件事——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他認為,只要做好了這四件事,才能在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
以下是四小段內容節選:
做管理
究竟在做什麼?
因為做管理是分為四件事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所謂計劃就是制定目標、制定戰略。組織就是指目標制定之後配置資源。領導就是發揮我們的領導力,充分地溝通和協調,確保這個目標在各部門和資源到位的情況下,能夠如期的實現。最後,管理上講究控制,這個詞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這種控制,準確來講是根據定期的覆盤和回顧,來總結實現的目標和預期,實現的結果和當時的目標預期有沒有差異?如果變得更差,要分析原因改進,如果變得更好,需要想清楚我們怎麼持續保持更好的趨勢。
做好管理,
一定要做好的五個層面
做好一個管理工作,大概有五個層面。第一,管理效益。第二,運營效益。第三,結構效益。第四,版塊效益。第五,行業整合效益。這五個效益是依次提升的。運營效益大於管理效益,結構效益大於運營效益,版塊效益大於結構效益,行業整合效益大於版塊效益。
組織架構
決定組織效益
我們提到的優化組織機構,在這個邏輯裡邊相當於結構效益。結構效益很重要,柳宗元曾經點評過,他說周之失,不在於政,而在於制。如果去簡單評估一個企業,我們看好多的培訓學校在組織結構設計上,層級可能有點多。舉個例子比方說你的機構規模不大,大概有個幾千萬,或者是再小一點的規模,在一個城市開了20個教學區,又分成了四個到五個大區來管理,每個大區又有一個負責人,這個負責人再管具體的五個或者是幾個單獨的教學區域,這個結構的設計就不是特別合理,它這個結構效益打了折扣。因為從學校簡單來評估,其實有四個方面我們要關注,分別是結構、組織結構、動力和氛圍。
機構發展初期
要“身體力行”
在機構的初期階段,需要我們自己去盯機構的方方面面。我們去盯的好處是,第一,確保很多發現的問題可以第一時間整改;第二,我們可以去不斷地鍛鍊團隊。我認識很多管理者,他們其實管的機構已經比較大了,但現在仍然堅持每天晚上進行工作的覆盤。如果可以做到這一點,既可以保證我們機構的組織能力不斷提升,經驗不斷沉澱,知識不斷積累,同時也培養和鍛鍊了隊伍。

完整課程時長為一個半小時,點選“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 這裡 ”報名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