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互動

Recurrent AI:呼叫系統的「變廢為寶」

因此,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玩家們,除了要思考模型的效果、產品的架構,更要思考一個最為本質的問題:要處理什麼資料?為什麼要處理這類資料? Recurrent AI 選擇了「呼叫系統」。 「電話錄音可追溯而不

Voicebot.ai:2018年語音助手使用者使用報告

Voicebot.ai釋出了“語音助手使用者使用報告”。 智慧音箱快速普及。四年內,近1/4的美國成年人已經擁有智慧音箱,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增長。今年年底智慧音箱在美國的普及率將達到30%。智慧音箱已經推動了

例項對比解析以目標為導向的Persona的趨勢

近期學習了國立高等經濟大學移動端互動設計課程,其中以目標為導向的使用者角色模型搭建帶給了我不少啟發。其將三大目標融入到使用者採訪及Persona構建中,更為細緻地捕捉到使用者的深層需求及長遠願望,同時喚起了團隊

《互動設計第一原則》筆記分享

這是一套較系統的互動設計原則,作者將會結合一些案例進行講解,希望你有收穫。 此書屬於作者部落格分享,並未成書出版,總結於14年,在閱讀翻譯過程中發現很多案例及原則已經過時,因此結合當下的網際網路產品和新潮的

後臺互動設計師的收納技能

本篇文章作者提出了有關後臺產品設計的三種思考:優先順序的判斷、歸類和擴充套件性,對此,提出了四種方法。 我們在做後臺產品的設計時,經常會遇到有大量的欄位需要使用者填寫的場景,如果把所有的欄位全部鋪

30分鐘實現小程式語音識別

為了參加某個作秀活動,研究了一波如何結合小程式、科大訊飛實現語音錄入、識別的實現。科大訊飛開發文件中只給出 Python 的 demo,並沒有給出 node.js 的 sdk,但問題不大。本文將從小程式相關程式

使用者體驗要素結構層——互動設計與資訊架構

今天為大家更新《使用者體驗要素》的第五章——結構層,互動設計與資訊架構——互動設計 本小結關鍵詞:互動設計 主要觀點:理解使用者的工作方式、行為和思考方式並將這些理解加入到產品互動設計中 結構層—

1718507153.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