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大業設計集團

於親戚家的討論和個人的想法與計劃

我在等你的,紅色感嘆號。 上面這句話是覺得,這篇如果發在新媒體公眾號裡的話可能還好,因為這一句話一定是最好的“摘要”。 在釋出文章的時候自己總會考慮發在哪裡好,目前也不是很喜歡微信公眾號這個“閉環”,還

Uber 要收購共享電動滑板車公司,是出於什麼商業邏輯?

編者按:Uber要收購一家共享電動滑板車公司。這件事背後,到底體現出了什麼樣的商業邏輯?著名分析師 Ben Thompson發表了一篇部落格文章,從聚合理論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有效的客戶細分市場,不依賴於人

打破家居原創的藩籬,或許該從設計教育的起點抓起

【編者按】設計是驅動家居行業發展的源頭,尤其是在消費水平、審美水平各方面日漸升級的當下,多元化的設計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第一道門檻。相比十幾年前,國內的原創設計能力總體有很大提升,但仍然面臨不少問

為什麼大團隊失敗反而小團隊取勝

Jeff Bezos 在亞馬遜有一條規則,更貼切地說是一種哲學。如果提供給一個團隊兩個披薩但是不夠的話,那麼這個團隊就太大了 —— 福布斯 我們生活在一個富足的社會裡,這會對我們的思維方式產生

為什麼說 Facebook 宣揚的“社群”並不吸引人?

編者按:科技公司日益將自己設計為社群的樣子,只是為了在提供便利之餘激發你的忠誠度,讓你誤以為自己是公司和社群的一份子。但在財報的壓力面前,你仍然會被分分鐘炒魷魚,那時你才會醒悟過來,其實你從來都不屬於這個社群。本文

如何從成功的商業品牌,提煉出有價值的設計資訊?

能帶給你有價值的資訊,是已經成功落地的品牌。 平時跟設計師交流的時候,時常聽到他們邀約一起去看各種設計展覽,也有設計師問我,是否應該多看設計周或有針對性的展覽?我覺得都可以,但這不是唯一獲取設計資訊、設計靈

漫淡終端技術未來

前言 在終端發展的歷史看,終端裝置早已不再是單一的計算機,互動方式早已不再是單一的鍵盤滑鼠,但無論是怎樣變化,歸根結底不變的是人與端兩個角色的互動。 我在資料領域深根多年,看到資料在幕後不斷改

中國46個快消品新生勢力品牌

凱度消費者指數剛剛與貝恩諮詢聯合釋出了2018年中國購物者報告系列二《中國新生勢力品牌撼動雙速增長的市場》。報告指出,中國的快速消費品市場不斷變化,就像一個“旋轉門”,許多品牌進進出出。 儘管如此,仍然有一

1746135603.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