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江湖中那些與老東家的恩怨情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謂江湖?一言以蔽之:愛恨情仇。
誕生於廟堂之遠的網際網路行業,比任何行業都更具有江湖氣息。它的開放、去中心化的特點,讓行業中英雄豪傑、草莽梟雄的職場故事看起來,都帶有一絲“演繹”色彩。而在其中,離職員工與老東家“反目”的故事更為吸人眼球。
相聚首時和顏悅色,反目時則面露猙獰。小則打口水戰,大則訴至公堂。近期,兩則新聞出現在公眾視野,讓人能一窺究竟。一則上海沐瞳公司發出的《對祝建軍法官和王者榮耀案質疑和宣告》的文章,另一則是牛電科技(小牛電動車)赴美IPO。這兩則新聞的主角都與老東家有一段糾葛的故事。
一、“背信棄義”而暴富的騰訊前員工

這家名叫“上海沐瞳科技有限公司”(後稱“上海沐瞳”)在宣告中寫道,在深圳中院審理的一起與騰訊《王者榮耀》著作權糾紛的案子中,主審法官與騰訊存在私下的利益往來,在庭審中明顯偏袒騰訊一方云云。有人說騰訊仗勢欺人,也有人說上海沐瞳哭慘,借輿論之勢向法院施壓。
為什麼一起遊戲著作權糾紛案能演變至此呢?那就不得不說該案的“前傳”。
上海沐瞳的創始人徐振華是騰訊的前員工,2009年入職騰訊從事網路遊戲開發運營工作,在騰訊工作期間參與開發了《軒轅傳奇》等遊戲,考慮到工作涉及重大商業祕密,騰訊與徐振華簽訂了《保密與不競爭承諾協議書》約定保守商業祕密,以及離職後不得從事與原單位有業務競爭的工作,騰訊向徐振華支付一筆鉅款作為其履約的對價。
但徐振華毫無契約精神,視協議為廢紙一張,離職後創立若干網路遊戲公司,與原單位展開直接的業務競爭。騰訊以違反競業限制為由,將徐振華告到了法院,由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徐振華按照雙方協議約定,返還其基於騰訊授予股票獲得的所有實際收益,向騰訊方面支付人民幣19403333元。該案也創下競業限制案最高賠償記錄。
梅老闆愛C羅:無盡對決開發者徐振華涉競業違規 騰訊獲賠1940萬違約金此外,徐振華創立的“上海沐瞳”推出的在海外發行的《Mobile Legends》遊戲更是涉嫌抄襲騰訊的《王者榮耀》。從2016年推出以來已經獲得了鉅額利潤,據市場研究機構Sensor Tower的預估,上海沐瞳的《Mobile Legends》,至少已獲得2億美元收入。
徐振華與老東家騰訊反目的戰火還在法庭上延續,這起遊戲著作權侵權的案子輸贏關乎上海沐瞳公司的命運,以至於他不惜通過輿論來干擾司法裁判。顯然,這是他能做的最後抵抗了。
二、“刑滿歸來”的曾經華為最年輕副總裁
李一男離開華為已經18年了,但他與華為過去的故事依然頻繁地被媒體提起。

曾經的“少年天才”,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從華中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後加入華為,憑藉著過硬的技術。半個月,從實習生升為主任工程師;2年後,成為總工程師;4年後,成為華為副總裁。
未央之歌Peking:“天才少年”李一男的沉浮人生李一男在華為的“飛昇”,與任正非愛才有關,外界傳聞兩人情同父子,致使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李一男將是華為的接班人。千里馬幸得伯樂賞識,本應該成為一段佳話。但這李一男可不是一匹被馴服的“千里馬”,他渴望更寬廣的草原。2000年,李一男拿著公司的股權兌換了價值1000萬的公司產品,北上成立了港灣公司,成為華為的產品高階經銷商。
他深知華為的優劣,逐漸從代理華為產品到生產類似產品,後來慢慢成為華為的競爭對手。此外,港灣公司一直從華為挖走研發人員,給當時舉步維艱的華為沉重一擊。任正非再也坐不住,對曾經器重的李一男全面打擊。內部成立“打港辦”,只要港灣參與的專案,報價永遠都比港灣低。在業務層面上高薪挖走港灣的研發人員。港灣公司畢竟成立不久,難於華為對抗,在2006年被華為收購。
任正非形容與港灣公司的爭鬥算是“慘勝猶敗”,作為收購條件,李一男需要到華為工作兩年,但這兩年與打入“冷宮”無異。2008年,李一男離開華為,之後相繼輾轉擔任各大公司高管,後創立牛電科技開始賣電動車,但境況難負當年。2014年因涉嫌內幕交易獲刑兩年半。
最近,李一男創立的牛電科技赴美上市,但卻不能作為公司高管在上市當天敲鐘。他至今也甩不掉華為最年輕的副總裁的標籤,出走華為後,也算是告別了他最為擅長的通訊領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江湖少不了刀光劍影、明爭暗奪。江湖並不意外著一切行動依靠“俠意道德”,江湖也逃不了法律的約束,一切利益紛爭也隨著法槌一錘定音,空留餘音讓後來者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