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雲出席2018中國國際資訊通訊展會並發表主題演講
近日,由工業和資訊化部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中國郵電器材集團公司和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承辦的“2018中國國際資訊通訊展覽會”(PT EXPO CHINA 2018)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九州雲受邀出席本次會議,並在其中的“移動邊緣計算與網際網路高峰論壇”上發表了精彩演講。
在“移動邊緣計算與網際網路高峰論壇”上,工信部資訊通訊發展司網路處處長謝全、中國聯通集團運維部總經理馬紅兵、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所總工程師劉光毅、上海諾基亞貝爾系統整合部總監李梅、華為5G閘道器產品總監胡春哲分享了精彩的演講。
九州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李開也受邀出席大會,從開源軟體和服務提供商角度,分享了《工業邊緣雲的商業模式、架構設計和開源實現》的主題演講。
整個演講分為三個部分:
邊緣的商業模式 – 邊緣賣什麼?
邊緣的架構體系 – 邊緣長什麼樣?
邊緣的開源實現 - 邊緣怎麼做?
關於邊緣的商業模式,李開回顧了Gartner把從雲到邊緣(Cloud ToEdge)和AI/區塊鏈等技術作為2018年的10大IT趨勢之一,在提到雲邊緣的時候,同時提出了“ Digital Twins(數字孿生)”的概念。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通過模型(Model)、資料(Data)、感知(Monitor)、分析(Analytics)、模擬(Simulation)、控制(Control),認為邊緣的目標是針對真實世界(比如機器執行狀態)的模型復原,實現智慧預測、智慧控制等目標。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在工業領域巨頭如GE/西門子等已經有諸多的探索和實踐,目標是主動修復與規劃裝置服務,規劃製程、產線或整座工廠,從而及早預測裝置的潛在故障因子、強化產品開發,終至提升營運效能。
Digital Twins集合了IIOT、大資料等技術,而邊緣是這一目標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邊緣+核心”,是全面實現Digital Twins(數字孿生)的組合手段。
隨後李開分享了九州雲參與的Edge Computing Group邊緣用例場景整理工作,以工業邊緣為例, 從製造質量管理5M1E理論(即人、機、料、法、環、測)六方面因素出發,從訂單管理、經營管理、生產管理、環境管理四個層次,深入分析了工業領域的應用在邊緣領域的適用性。
隨後,李開從ETSI的參考架構出發,分析了MEC的三大元件:Edge Infra、Edge MANO和Edge App&Service。
李開提到ETSI的架構,在開源技術領域已經有諸多框架實現,Edge Infra層有包括Akraino/StarlingX/OpenCord等,李開分析了StarlingX在無人值守、遠端管理、高可用和VM/容器共存等特點增強。
李開同時分析了邊緣VNF的特點,提出在Edge MANO有其應用編排的特殊性,在針對應用的編排上需要更加重視。
對於運營商來說,這一塊自主可控至關重要,MANO層的開源實現是Tacker,這一專案中國移動、德國電信、諾基亞等生態夥伴都有積極參與,九州與在這個專案上的貢獻也突出(全球第一),Tacker是個邊緣MANO很好的起步框架。
在邊緣應用和服務(App&Service)層,李開提出了兩個觀點:
邊緣應用SaaS,由於行業特殊性,大部分是閉源的
邊緣應用PaaS可以基於開源平臺實現
邊緣應用分發和編排TOSCA
工業大資料平臺Hadoop
時序資料庫InfluxDB/Kairosdb
AI平臺TensorFlow
IOTHub Raspberry Pi/Arduino/BeagleBone
在本次演講梳理了邊緣的商業模式、架構體系、開源實現做了全面的分析。最後,李開表示,九州雲是一家從事開源服務的公司,通過開源去做雲和邊緣的產品。在OpenStack領域,今年9月份剛剛釋出的R版本中,九州雲在核心程式碼貢獻排名已高居全球第二位。同時我們也注重邊緣產品,包括邊緣的平臺、邊緣的MANO、邊緣的管理,還有和垂直工業領域的一些應用整合,包括數控層面的機床、工程的流水線、紡織行業的管理等。九州雲在過去幾年的實踐中,積累了雲和工業製造領域結合的豐富的經驗,未來也希望在將這些寶貴經驗,貢獻到工業邊緣雲的建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