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報告引業界熱議:“資料多元 恰逢其時”
掃碼南都APP看報告全文
昨日下午,“2018南都智庫產品釋出周”的首場活動在北京隆重啟動。至本月28日,南方都市報將在北京、廣州、深圳三地,陸續釋出8份最新智庫產品,線上線下同步智慧傳播。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鍾巨集武
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
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
美團點評餐飲學院副院長宋楊
南都是處於一個更加高的視角,動用已有資源、使用者和宣傳力量等,去幫助企業做出一個更加好的決策,我覺得現在南都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鍾巨集武
零售創新趨勢報告全面、客觀,對行業可以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
第三方研究機構要“小心”了,媒體有更犀利的眼光。媒體往產業方面轉有一些天然的優勢,我擔心那些已經智慧化的第三方機構會受到很大沖擊。
— 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
希望未來南都智庫能夠有更多更優秀的分析和報告,為中國企業發展以及經濟有更多的建議和幫助。
— 美團點評餐飲學院副院長宋楊
昨日下午,“2018南都智庫產品釋出周”的首場活動在北京隆重啟動,各大新經濟、新業態的上百家企業代表和相關領域專家等出席活動。今年以來,南方都市報致力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智庫型媒體,通過資料新聞、資料產品、資料應用、資料產業,為政府治理及企業發展賦能。
在此次活動上,南都發布了《新經濟企業聲譽監測研究報告》及《中國零售創新趨勢報告》,兩份報告是南都對新經濟領域的深耕,也是媒體研究能力與服務能力的傳遞。此外,現場還為在企業聲譽方面表現良好以及最具創新力的新經濟企業頒發了獎項。
轉型
從“融媒”提升為“智媒”
據瞭解,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移動優先、資料優先、使用者優先”的轉型路徑指引下,南都以資料生產為核心,以智慧技術為驅動,以行業標準制定為抓手,在今年2月成立“南都大資料研究院”。10個月以來,南都在內部體制機制、課題研究、成果轉化、反哺新聞等方面做出了諸多探索,通過技術引領、內容智庫化、傳播智慧化,加快由“融媒”向“智媒”提升,致力於成長為獨樹一幟的資料型智庫媒體。
對於南都的轉型,參與活動的多位專家及企業代表均不約而同地表示“感觸良多”。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鍾巨集武直言南都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他認為網際網路產業已經從消費網際網路轉向了產業網際網路,在轉變中許多企業都比較迷茫。鍾巨集武告訴南都記者:“南都是處於一個更加高的視角,動用已有資源、使用者和宣傳力量等,去幫助企業做出一個更加好的決策,我覺得現在南都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而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對於南都轉型則笑稱:“第三方研究機構要"小心"了,媒體有更犀利的眼光。”他表示:“媒體往產業方面轉有一些天然的優勢,我都不擔心南都。我擔心那些已經智慧化的第三方機構會受到很大沖擊。”
此外,多位專家及企業代表均表示對南都向智庫型媒體轉型寄予了非常高的期待,希望南都能成為媒體創新的榜樣。對此,美團點評餐飲學院副院長宋楊表示:“希望未來南都智庫能夠有更多更優秀的分析和報告,為中國企業發展以及經濟有更多的建議和幫助。”
現場
釋出重磅研究報告引熱議
昨天的活動上,南都重磅釋出了《新經濟企業聲譽監測研究報告》和《2018中國零售創新趨勢報告》,這是南都向智庫型媒體轉型的成果之一。
據瞭解,其中,《新經濟企業聲譽監測研究報告》(以下簡稱“聲譽監測報告”)是南都對新經濟領域的投入與關注,也是對新經濟企業的期許與賦能。報告通過公開資料、民意調查途徑等獲取指標資料,從公眾關注度、社會感召度、產品親密度、社會責任度以及輿情風險度五大維度,對146家新經濟樣本企業展開年度聲譽監測評估研究。
對於上述報告,鍾巨集武認為呈現出了極高的專業性,他表示:“這個報告資料來源很多元,除了常用的全網資料,可能還有一些硬資料,這樣使我們的研究更加紮實。”而當前新經濟時代下企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社會環境問題,因此鍾巨集武認為聲譽監測報告的釋出可謂是“恰逢其時”。
此外,鍾巨集武還對南都的聲譽監測工作提出建議。他表示,南都智庫在未來可以考慮編制新經濟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因為社會責任的履行是企業提高聲譽的重要載體。
而另一份《2018中國零售創新趨勢報告》(以下簡稱“零售創新趨勢報告”),則是南都在順應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將零售創新推向縱深發展的大環境下,篩選出上百家企業樣本,以實體零售轉型趨勢、新業態/新物種趨勢分析、零售創新風險提示為三大主題,分別從渠道、供應鏈、商業模式、商品結構、體驗場景、融資歷史等多個維度對實體零售、零售新物種以及技術和服務提供商進行綜合評估,詳細解讀零售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和趨勢,為相關企業和投資人提供參考和借鑑。
對於上述報告的研究成果,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零售創新趨勢報告“全面、客觀”,對行業可以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他強調:“報告反映出了新零售的發展現狀,也指出了新零售哪些企業做得比較好,哪些使用者體驗比較好,哪些存在問題,特別是能夠反映出目前的零售企業在模式創新上的問題。”
同時,王健還對零售創新趨勢報告提出了建議,他希望南都在之後類似的報告中,可以對企業經營給出實操性的指導,以此增強智庫類產品的深刻性。
亮點
眾多新經濟企業獲殊榮
除了釋出報告外,此次活動,還在現場為在企業聲譽方面表現良好以及最具創新力的新經濟企業頒發了獎項。在企業聲譽獎項方面,快手獲得積極擔當獎,美團點評獲得使用者認同獎,荔枝獲得風險防控獎,神州優車獲得正向傳播獎,瓜子二手車獲得公眾人氣獎,今日頭條獲得聲譽進取獎。而螞蟻金服、京東物流、一起教育科技、愛奇藝及智米科技5家企業則獲得了“聲譽優秀”企業的殊榮。
企業代表智米工業設計副總裁劉鐵在獲獎後感慨道:“我們是小米旗下生態鏈公司,成立時間不長,但南都讓我看到了一家新的公司不僅要做自己的分內事,還要肩負起更多的責任,這是南都的獎項給我們的一個非常好的提醒。”
此外,美團點評、沃爾瑪中國、盒馬鮮生、7FRESH、瑞幸咖啡、小米之家、曠視科技、創新奇智、毛豆新車、網易嚴選十家企業則獲得了“2018年中國零售最具創新力品牌”大獎。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零售行業之外,還有來自通訊、運營商、汽車服務等行業的領軍企業在2018年銳意創新、成績卓著,華為、廣東聯通和途虎養車三家企業獲得了“2018創新影響力企業”的榮譽。
據悉,“南都智庫產品釋出周”活動將持續至12月28日,分別在北京、廣州、深圳三地,陸續釋出8份最新智庫產品,線上線下同步智慧傳播。採寫:南都記者 徐冰倩 實習生 蘇嘉敏 羅慧華 汪陳晨
兩大報告
A
《新經濟企業聲譽監測研究報告》:
銀隆新能源、鬥魚等企業陷聲譽危機
為了監測新經濟企業社會責任履行,量化評價企業聲譽,從今年初開始,南都大資料研究院成立“聲譽研究中心”,展開“新經濟企業聲譽監測研究”,這也是南都智庫產品的重要代表。昨日活動上,南都大資料研究院副祕書長、產品部總監鄒瑩釋出了《新經濟企業聲譽監測研究報告》(第二期)》,聲譽資料庫2.0版本同時上線。
124家企業爆出千餘負面輿情
與第一期相比,第二期監測樣本擴大到146家企業,覆蓋12個行業,主要通過“社會責任度、公眾關注度、社會感召度、產品親密度、輿情風險度”五大維度14個指標來監測企業聲譽。
以社會責任度為例,報告期內接受行政處罰的樣本企業共計59家,佔比為40 .41%。被告案件總量為5079件,有90家企業曾作為被告,企業平均被告案件量為50.2件。
而輿情風險度方面,報告期內共監測到1054件負面輿情,涉及企業124家,平均每家企業8.5件。
一半負面事件企業沒回應
分析相關企業迴應表現發現,企業迴應率為49.6%,與上期報告相比,迴應率增加2.7%。從風險環節來看,企業對於與高管人事相關的負面輿情迴應較為積極,迴應率達到80%;而對於經營業績方面的負面輿情則較為緘默,迴應率僅為27.4%。
從迴應時間上來看,7天裡面沒有迴應的佔比相比上一報告期有所上升,達到52 .8%,而4小時內做出迴應的佔比只有20 .6%。迴應方式上,一般都是通過採訪或者是約談企業來做出,佔比近三成。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企業自發迴應存在著較大的不足。
5家企業獲評“聲譽優秀”
根據第二期監測結果,螞蟻金服、京東物流、智米科技、一起教育科技與愛奇藝5家企業被評定為“聲譽優秀”,這些企業在各個維度和指標裡面,均超出了樣本中位數的分值。
而“聲譽危機企業”則包括銀隆新能源、我愛我家網、ofo共享單車、鬥魚等。這些企業在報告期內往往存在產品服務體驗不佳、社會責任履行不足或企業經營不善等問題,同時企業負面事件較多。比如銀隆新能源深陷經營虧損、停工停產、高層人士變動等負面輿情;我愛我家網多次被曝企業經營出現違法違規;ofo押金問題、鬥魚直播內容不當等也多次引起較大輿情,導致它們在輿情風險度方面與企業樣本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滴滴應對創新挽回聲譽
除了對企業聲譽進行聚類分析,報告還針對代表性指標展開案例研究。
本期跟上期結果進行比較,今日頭條的聲譽值明顯提升,漲幅6.12%,高於企業的聲譽值平均增幅。
而在應對創新方面,滴滴出行則表現出色,2018年兩起惡性事件將滴滴出行、網約車行業推向風口浪尖。面對質疑,滴滴出行自8月底開啟一系列安全整改,並創新開展了三期公眾評議會,分不同批次在全國超過60個城市進行,累計有110.7萬用戶參與投票討論。這些舉措有效傳達了滴滴整改的決心以及發展理念轉變的態度,逐步挽回企業聲譽。監測顯示,滴滴出行相比上期報告,企業聲譽上漲4.11%,高於樣本企業聲譽平均1.83%的增幅。
此外,快手是迴應積極的企業代表,迴應率是61.9%,高於均值兩三倍,積極解決率也近五成。神州優車的正面新聞佔比以及情緒佔比都非常高,前者達到96.4%,遠高於均值。而美團點評的產品服務滿意度比較領先,使用者推薦得分也是接近滿分,達到9.25%。瓜子二手車的公眾關注度與使用者推薦度得分比較高,超過了樣本的中位數。荔枝在報告期內,負面輿情為0,風險防控比較優秀。
專家稱南都評價恰逢其時
釋出會上,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鍾巨集武表示,“一個企業的品牌由兩個因素構成,第一個是知名度,第二個是美譽度。美譽度或者說聲譽,是企業的道德資產,搞好社會責任將是新經濟企業聲譽提升和品牌保護的必答題。”鍾巨集武同時評價了南都新經濟企業聲譽監測研究,“時空、團隊和大資料是一個好的評價報告的三大必要因素,南都對新經濟企業的聲譽評價恰逢其時。而且報告資料來源很多元,使研究更加紮實。”
會上有不少企業負責人對聲譽監測報告表示認同。一起教育科技副總裁呂濤坦言,“在教育行業,聲譽就像靈魂一樣,今天我感覺我們企業找到魂了,要感謝南都智庫。”智米工業設計副總裁劉鐵表示,“一家新成長的公司,未來不光是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還應該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南都給了我們非常好的一個提醒。”
B
《2018中國零售創新趨勢報告》:
倒閉關停新業態企業主要涉及無人零售等領域
昨日活動上,南都大資料研究院商業資料中心總監甄芹釋出了《2018中國零售創新趨勢報告》,該報告的形成經過了三個月的籌備並調研了上百家零售企業樣本。
零售創新仍存八大風險
該報告指出,在線上線下火熱融合之時,部分零售創新品牌卻在風口墜落,被淘汰出局。基於此,南都記者梳理出2018年導致零售企業倒閉的10大“誘因”,包括資本集中押寶風險、創始團隊缺乏零售從業經驗、開店運營成本高、捨命狂奔式圈地發展、P2P爆雷造成威脅、商品貨損率過高、部分品牌惡性競爭、管理團隊出現“蛀蟲”滋生腐敗風險、政策合規風險、產品技術風險。
南都記者在陷入撤架、關店和倒閉漩渦的零售創新品牌中篩選出30家企業,發現他們主要涉及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車載便利店、超市等零售新業態。其中哈米科技、七隻考拉、GOGO小超等14家品牌目前處於全面關停的倒閉狀態,約佔樣本資料的46.7%。
從分割槽域的關店、撤架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呈現出“布點越多關停倒閉越多”的特徵。
降本增效是零售業競爭焦點
針對零售業會否進入同質化競爭以及未來零售業將如何展開競爭,在圓桌論壇環節,美團點評餐飲學院副院長宋楊認為,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技術本身不存在太多的壁壘,拉開競爭的關鍵在於對行業的理解是不是深刻,“目前除了A I領域這一項存在很大的技術壁壘,其他的已不存在太大的技術壁壘,行業更迭是基於消費者的變遷,如果你能更好地瞭解到使用者需求,就能給企業的戰略帶來價值。”
沃爾瑪中國科技部高階總監韓路指出零售領域的三個競爭要點,第一,所有技術的創新或者是數字化的轉型,都是圍繞如何更好地服務顧客,這是零售的本質。第二,全渠道零售是一個方向。第三,通過資料驅動,不斷迭代優化。
盒馬鮮生北京副總經理胡海河、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和創新奇智COO、聯合創始人王晶則認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接下來的競爭關鍵。“2016年無人店出現、2017年數字化到2018年這些技術開始融合,但技術沒有解決到底能省多少錢能提高多少坪效的問題”,謝憶楠指出,這是AI企業要考慮的。
王晶同樣認為,AI會在零售企業的降本增效中起到關鍵作用,“AI在零售領域的落地有很長的鏈條,賦能選品、銷量預測以及後端配送等很多環節都可以通過AI實現智慧化。”“近年來有很多類似盒馬的企業出現,這些模式相差不大,但實際上還是圍繞著零售的兩大要素—商品力和服務力展開的,一些專家還加上了客戶體驗。但所有的落腳點還是在企業的成本效率上,能否實現高效率低成本。但高手過招還是要看內功,要看能否在內功上修煉成功”,胡海河稱。
此外,北京大學市場與網路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永偉認為,未來的零售行業會是逐漸多樣化的過程,未來零售的爭奪是組合服務的競爭。“儘管面臨越來越多新技術,但零售企業只能挑選幾個技術用好用透,如阿里新零售、京東無界零售、騰訊智慧零售在未來會爭奪得非常厲害,爭奪的就是可選擇的技術怎麼進行組合和利用。”
從數字經濟走向智慧經濟?
在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委員會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看來,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整個商業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引起消費革命的大概是從2004年開始,到現在消費者已經由固定消費模式轉變為多樣化的消費體驗。這個消費形態帶來了兩個市場的出現,即實體商業市場和網路虛擬市場。”
“我們在考慮新零售也好,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好,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在對付這兩個市場,誰能夠有效地處理好兩個市場之間的關係,誰就能夠勝利”,王健稱。
同時,王健指出商業規律也發生了變化,“消費者遊離在上述的兩個市場空間中,兩個市場既相互平行又相互交織,兩者無法相互替代但業務板塊又有交織領域。這樣促使我們從工業時代的商業思路變為了資訊時代的商業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