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會計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雲端計算,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端的資料中心裡成幹上萬臺電腦和伺服器連線成一片,使用者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接入資料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使計算分佈在大量的分散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端伺服器中,可以用迅捷的速度隨時隨地計算龐大的資料。中國雲端計算產業尚處於準備階段,我們正處於雲端計算大規模爆發的前夕。雲端計算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很多的雲應用,其中包括雲建站,雲物聯,雲安全,雲儲存,雲通訊,雲會計等等。
所謂雲會計,就是會計“雲端計算”。它與傳統會計軟體兩者都是會計軟體,都是使用複式記賬法為原則,以關係型資料庫為基礎的記賬工具,一般都包括以下幾個模組:總帳模組、應收應付模組、銀行現金賬模組等。傳統會計軟體安裝在一臺電腦或區域網上,只有特定的電腦和網路才能使用。會計“雲端計算”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線上會計軟體,我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隨時隨地接入系統,與其他的會計師審計師實時進行協作。
會計“雲端計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降低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的資訊化運作成本,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從每個服務供應商那裡單方面地購買計算能力。企業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客戶端平臺(如手機、膝上型電腦以及PDA)進行網路訪問。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看起來好像是無限的,並且客戶可以在任何時間、購買任何數量的服務。雲系統自動地控制並優化資源以達到某種服務型別,且資源的使用可以被監視和控制,通過向供應商和使用者提供被使用服務報告以實現透明化。使用者可在這一基礎設施上執行任意軟體,包括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
2.可以實現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的資訊移動辦公,會計核算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會計資料可以隨時隨地查閱。運用會計“雲端計算”,各單位的原始憑證就可以隨時就地進行會計處理,不需要跑來跑去,方便了核算工作的開展。會計核算資料都儲存在網上的另一端儲存中心,會計人員查閱自己所需要的會計資料,只要是在有網路的電腦上,就可以隨時隨地查閱,方便又快捷,節省了大量來回跑腳的時間,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以前一個集團公司的資料必須經過各個層級的合併報表才能最終得到,現在所有資料都儲存在雲端,只要擁有網際網路擁有足夠的資料許可權,隨時隨地都可以查詢實時的報表。
3.加強了企業資訊化執行方式,使得企業財務會計部門與其他生產、銷售部門之間的無縫對接。企業各個部門的資訊及時送達財務會計部門,會計核算的資訊也能及時送達到企業的其他相關各個部門。以前各個部門之間的資料交換是通過特殊的表格,業務人員不得不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後,給財務部門提交相關的表格,使財務部門得到相關的財務資訊。會計“雲端計算”後,業務部門的資訊在雲端及時傳遞給財務部門,既節省時間,又節省人力。
4.解放了大量的人力,使得財務人員不用將精力、時間投放在具體的財務賬目,而是轉向能為企業帶來價值創造的資本運營活動中去。首先銀行對賬就可省去大量的時間,智慧化的會計雲端計算系統會自動記憶已經發生過的交易,並自動建議發生額的歸集科目,然後將來自網上銀行的實時資料或電子對賬單直接匯入會計雲端計算系統中,從而使銀行對賬變得簡單和智慧化。會計人員無需再手工輸入銀行對賬單上的內容和金額,節省了大量時間。還有資料備份,使用傳統的會計軟體一般需要每日備份資料。會計雲端計算系統上所有的資料都是實時的,一般沒有備份的必要。這些可以省去很多機械勞動的時間,但也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業務要求,從事基礎會計工作的會計人員將會在這場變革中失去工作。
會計“雲端計算”在發展中的劣勢可以歸納如下:
1.運營商提供的會計“雲端計算”平臺建設和服務還不完善,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運營商是會計“雲端計算”產品或服務的提供主體,關乎整個產業的發展,是這個行業的關鍵所在。目前運營商所能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功能單一。會計“雲端計算”的發展剛開始起步,受到各種技術的限制,運營商所能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功能上、應用上遠遠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當前行業市場上存在的產品和服務基本是面向中小企業提供的最基本的基礎會計“雲端計算”服務,功能和服務單一,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並且不適用於我國大中型企業。會計“雲端計算”向企業使用者推出網路應用平臺並不完善。我們理想中的執行平臺是伺服器24小時全天候服務,不存在節假日休息、暫停服務的概念;企業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像日常的水電一般,“按需取用”、“按需付費”;並且雲終端的伺服器可以同時處理多個甚至無數企業使用者的操作。但是現實的平臺並不能滿足上述的需求,鑑於當前的網路發展水平和終端伺服器的處理能力等限制,會計“雲端計算”的設計並未完成應有的新IT裝置形態構建,“雲端計算”所需要的網路架構、終端伺服器以及虛擬化等基礎設施或者資源並未形成整合化、一體化的構建,從而在基礎的層面限制了會計“雲端計算”的發展。因此執行平臺的不完善是運營商難以實現規模化運營的硬傷。會計“雲端計算”在世界範圍內開始與2005年左右,中國的會計軟體開放商正在嘗試開發線上版的會計軟體,但是由於中國獨特的稅法體制和原始憑證存檔要求,以及網上銀行的使用繁瑣等因素,相信中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會計“雲端計算”時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2.資訊保安問題。資訊保安時出現在“雲端計算”領域比較多的一個名詞,據調查顯示,當前有87%的企業對“雲端計算”擔心最多的就是資訊保安問題,資訊保安問題得不到保障,絕大多數企業使用者是不會接受這一產品或者服務的,因為會計資訊大多涉及企業的核心,一旦遭到洩露後果不堪設想。恐怕也正是基於對企業財務資訊保安的考慮,企業組織對於會計“雲端計算”的態度才會如此謹慎。儘管所有的會計“雲端計算”提供商都宣傳會計雲端計算比傳統會計軟體安全,但企業要將自己的財務會計資料等資訊傳輸到網路雲終端進行處理然後等待反饋資訊,如何保證企業存放在雲端的會計資訊不被非授權使用,如何保證存放在雲服務提供商的機密核心會計資料不被洩露、非法轉移和傳播,如何完善保護資料隱私的制度設計,這都是雲端計算應用於會計資訊化必須考慮的問題。尤其很多會計資訊屬於企業的商業機密其安全性事關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滿足企業的安全性需求,使企業放心地將會計和經濟資料放在雲端,是雲端計算應用於會計資訊化的前提。
3.資訊處理能力,雲終端是一個大型的伺服器,眾多企業都會將自己的資訊傳送到雲終端,在如此龐大的資訊面前,伺服器的執行和處理能力將成為重大的考驗。會計資訊的傳輸速度受網路頻寬等因素的影響較大。頻繁的資料存取和海量的資料交換會造成資料延時和網路擁塞。網路傳輸的負載能力成為雲端計算應用於會計資訊化的一個瓶頸。這依賴於網路技術的發展依賴於包括網路節點故障檢測與自我恢復、對應用負載進行偵測實現告警和輔助管理以及應用系統動態遷移等功能的實現。運營商不僅僅單指“雲端計算”提供商,同時還包括網路通訊服務商,因為資訊的傳輸需要網路通訊行業的參與。“雲端計算”產業正是依靠著網際網路的能力的提升才成為可能,但是隨著“雲端計算”的進一步發展,現有的網路通訊能力已經不能滿足要求了。“雲端計算”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資料流量、資料規模不是僅用MB、GB、TB就可以衡量的,最基本的也是以PB為單位進行計算,而且所涉及到的資訊不僅僅是數字、文字等傳統的結構化資料,更是包含了圖片、音訊、視訊等非結構化資料,因此資料的傳輸變得更為複雜和困難,對網路通訊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如果網路通訊的傳輸能力得不到改善,將極大地限制會計“雲端計算”的發展。
儘管會計“雲端計算”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但它仍然是未來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不僅多家國內外分析機構認同,而且國家也漸漸地確立了會計“雲端計算”的發展戰略。我相信未來會計“雲端計算”產業在國家以及企業的聯合推動下將獲得全面發展,市場也將釋放出更廣泛的應用需求,會計“雲端計算”市場充滿了巨大的商機以及極大的挑戰。
在不久的將來,多智時代一定會徹底走入我們的生活,有興趣入行未來前沿產業的朋友,可以收藏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 多智時代 ,及時獲取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和物聯網的前沿資訊和基礎知識,讓我們一起攜手,引領人工智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