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領先一步”,如何“領跑一路”
開欄的話
科技創新型企業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引領發展、滿足消費,但在發展壯大中也面臨著研發投入大、週期長、成果轉化難落地等“成長的煩惱”。圍繞科創企業如何爬坡過坎,健康成長,本報特推出“科創企業如何成為發展新動能”系列報道。
技術創新是科創型企業立身之本,鍛造研發創新力既要有全力以赴的闖勁,又要有久久為功的韌勁——
“科創企業的發展,只有佔據核心技術的高點,才能在發展中贏得主動”
咬定“核心”不放鬆,科創實力硬起來
“5分代表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的水平,4分相當於普通人的說話水平。科大訊飛的語言合成技術自然度指標已達到4分,像真人說話一樣流暢自然。 ”
在今年舉行的Blizzard Challenge 2018國際語音合成大賽中,科大訊飛依託自身領先的技術優勢,連續第十三年奪魁,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讓機器說話水平達到真人說話水平的語音合成系統。
語言合成達到真人水平,音訊轉寫準確度達到95%,語音識別率98%,支援33種語言的互譯……憑藉一項項獨步天下的科技硬實力,科大訊飛在語音合成與人工智慧領域樹立了較高的技術壁壘和領先優勢。
“科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源頭核心技術的創新,我們不能在別人的院子裡建大樓,只有佔據核心技術的高點,才能在產業發展中贏得主動,在國際競爭中擁有話語權。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當前正值人工智慧產業爆發的關鍵視窗期,科大訊飛加快戰略佈局,在關鍵核心技術上佔領制高點,今年已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言翻譯、自然語言處理等相關領域獲得11項國際賽事冠軍。同時,在教育、政法、醫療、智慧城市等重點賽道開啟全新的市場空間,為人工智慧在產業層面的應用爆發奠定紮實的基礎。
源頭技術驅動,發展成果斐然。技術優勢正在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磅礴動力。資料顯示,2017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54.4億元,同比增長63.97%;毛利2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76%。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同比增長52.68%;實現毛利16億元,同比增長56.02%。
日前,國內首款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在合肥誕生。據悉,這一由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公司研發的科技成果,主要應用於量子晶片的測試研究與量子計算機的原理搭建,可以提供量子晶片執行所需的關鍵訊號,還可處理量子晶片傳回的資訊,執行對量子計算機程式的編譯。
“以往在量子計算的研發中,我們主要使用商用儀器做實驗,這些儀器主要依賴進口,成本高且面臨技術限制等風險,我們自主研發的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有效替代進口,成本節省一半以上,實驗效果進一步優化。”本源量子董事長孔偉成介紹,如果說量子晶片是人的“大腦”,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就如人的“骨幹”,量子軟體、應用、語言就相當於“血肉之軀”。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是量子計算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能使量子晶片最大程度發揮其效能優勢。
“作為一項前沿技術,量子計算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未來可能成為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孔偉成介紹。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本源量子創業團隊潛心研發,努力實現更多核心技術的突破,加速研製實用性量子計算機,為推動量子計算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持續創新能力是科創企業的命脈,只有鍥而不捨地進行研發,才能保持旺盛的創新活力”
勇於“試錯”不放棄,研發能力強起來
翻看科大訊飛的歷年財報,研發投入之高令人咋舌。 2018年三季度報顯示,前三季度科大訊飛投入到研發費用總額達6.98億元,同比漲幅高達69.45%。
“科大訊飛已經連續5年每年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例25%,一般的科技企業只有3%到5%。 ”劉慶峰表示,當前正值人工智慧產業爆發的關鍵視窗期,在戰略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上科大訊飛有必要持續增加投入,為未來發展蓄力。
如此高投入,是否值得?
“值得! ”劉慶峰的回答擲地有聲。 “燃燒最亮的火把,要麼率先燎原,要麼最先熄滅。 ”在劉慶峰看來,持續創新能力是科技企業的命脈,而只有鍥而不捨地進行研發,才能保持旺盛的創新活力。 “領先一步不易,領先一路更難”。在智慧語音和人工智慧產業中,技術革新很快,想要贏得領跑地位就必須加大前瞻性投入,保持持續創新能力。“當前研發的高投入是為未來發展蓄力,對公司下一階段盈利能力的提升、產業領導者地位的增強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投入高、不確定性大,是研發中的共性問題。研發之路坎坷而多艱,長期專注於石墨烯新材料研究的呂鵬深有感觸。
“由於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還處於"無人區",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參考,在研發過程中,我們走了不少彎路。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鵬告訴記者,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柔性、出色的導電和導熱性、優異的物理與化學穩定性,被稱為“新材料之王”,應用場景廣泛。“但具體適合於哪個領域應用還是未知,企業的研發之路可以說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
“剛開始,我們瞄準了晶片、感測器等高階領域,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困難遠超想象。後來又轉向石墨烯電池領域,但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後,發現產品穩定性不易控制,難以實現量產。僅僅一條鋰電池中試裝置就投入一兩百萬元,現在完全報廢了。”呂鵬調侃,創業道路上一步一個坑,摔倒了就得趕緊爬起來。
2016年,微晶創業團隊及時調整了研發方向,聚焦導電膜、紅外理療產品、光伏塗層等核心產品研發,專注於提高產品的各項效能和技術穩定性,促進產品迭代升級。通過不懈的研發攻關,石墨烯導電膜等多項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傳統ITO顯示屏做到55寸已是極限,我們研發的石墨烯顯示屏可以做到100寸。 ”在呂鵬的辦公室門前,擺放著一臺超大螢幕觸控顯示器。呂鵬介紹,企業自主研發的石墨烯導電膜主要應用於大尺寸觸控顯示屏,已經進入試產階段,很快就能量產。同時,企業研發的柔性石墨烯導電膜也獲得了重大突破,可以實現20萬次彎折,預計明年也可以具備量產條件。
“企業不能只顧低頭研發,還要擡頭看市場,有針對性地與市場接軌”
加快“落地”不遲疑,成果轉化好起來
產業化是技術升級的重要推動力。科學技術在應用中才有生命力,只有產業化才能帶來生產力。 “企業不能只顧低頭研發,還要擡頭看市場。”呂鵬認為,技術研發是個長期過程,投入大,風險高,很多創業企業都要考慮研發成本,因此在研發過程中要及時瞭解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與市場接軌,做到有的放矢。在應用中研發,有助於形成良性發展能力。
“我們研發的石墨烯保暖服保暖性優越,目前已經進入小米的智慧穿戴產業鏈,批量銷售了幾十萬套。我們開發的石墨烯粉體,也受到了市場認可,已經接到了來自上市公司的訂單。 ”呂鵬自信滿滿地介紹。
科大訊飛也在加速人工智慧應用落地,在教育、醫療、司法、汽車等領域加快產品開發,應用規模持續擴大。目前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產品已經覆蓋全國15000餘所學校,深度使用者超過1500萬。 “AI+政法”產品與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於法院、檢察院等各條司法線,輔助辦案效果顯著。在智慧汽車領域,累計裝車量超過1200萬臺,保持國內市場第一的佔有率……
良好的產業落地能力,為企業構築了健康發展的“護城河”。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To C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84億元,同比增長129.69%;實現毛利5.98億元,同比增長86.79%;To C業務在整體營收中佔比達33.76%,毛利佔比達37.32%。
產業化程序加速的同時,科大訊飛還免費開放人工智慧平臺,持續為移動網際網路、智慧硬體的廣大創業開發者和海量使用者提供人工智慧開發與服務能力,圍繞人工智慧開放平臺積極構建產業生態鏈。截至2018年11月30日,訊飛開放平臺開發者團隊數已達90萬,總應用數55.9萬,累計服務21億智慧終端,日均服務量47億次,基於科大訊飛智慧語音及人工智慧的商業生態體系正逐步建立。(記者 範克龍)